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滴滴的事情可謂是甚囂塵上,在我們熱議滴滴,為遇難者哀悼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企業開始了全方位的大整頓,滴滴全面下線了順風車,高德暫停了順風車業務,嘀嗒關閉了午夜場,可以說整個網約車產業是一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網約車是越來越難打了,甚至於有網友發出了「滴滴死了,計程車笑了」這樣的感嘆,我們不得不說這樣的網約車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一、滴滴引發的網約車市場寒冬
8月27日零時起,滴滴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受波及的不只是順風車用戶,基於安全考慮,滴滴宣布9月8日至9月15日深夜11點到凌晨5點,停止計程車、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也就是說從這兩天開始,如果要深夜出行,那麼只能選擇回到揚召計程車的年代。
即使到了9月15日整改期之後,可能在全面從嚴監管的情況下,網約車產業在各地監管部門的全面從嚴監管之下,很多不合規的車輛和司機都將會被清退出市場,到時候各地打車難的問題可能並不會得到真正的緩解。
我們縱觀整個案件的全局,在我們為遇害者感到哀悼的同時,網約車平台的確有著太多管理不規範的情況,無論是涉事司機之前已經被投訴沒有被得到重視,乃至於到了受害者出現問題的時候,客服卻缺乏足夠的能力和權利判斷事件的嚴重性,客服的遲緩和沒有應急響應機制,讓網約車企業是難辭其咎,所以全國人民似乎在輿論上都沒有放過網約車平台。
因此,國家也是重拳出擊,各地派出工作組進駐網約車平台,要求清退不合規司機和車輛,達不到合規標準就得下線。於是,以滴滴為起點,一場網約車的寒冬似乎已經來臨了,由於滴滴是整個市場中規模最大的巨頭,所以現階段受到整改的就是滴滴,但是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其他平台同樣難以逃脫滴滴的命運,一場網約車市場的寒冬已經來臨了。
二、滴滴死了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網約車市場的寒冬已經來了,甚至有人都會在懷疑,滴滴會不會因此走向衰落,但是我們不妨做一下沙盤推演,如果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被下線乃至於退出市場,這到底會發生什麼?
我們可以把時間線推到滴滴出現之前,當時的出行市場是一個異常痛苦的市場,在個人出行領域要不是公共交通方式,要不就是揚招計程車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有著非常大的問題,公共交通方式很不舒適,而且受到很多的制約,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其實並不足夠發達,導致了很多時間將會被浪費在公共交通上面。而揚招計程車呢?這個更是大多數人詬病的焦點,不僅價格非常高,而且服務質量相對低下,問題也非常多。可以說,沒有網約車的時代中國人的出行是非常不便的。
那麼,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企業的出現,讓國人第一次明白了有互聯網叫車的這種生活方式,由於網約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在短時間之內改善了我們的日常出行質量,最終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市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約車這種模式是有其社會積極意義的。
我們不妨問幾個問題:
一是加速合規會真的改變出行安全嗎?在很多地方對於滴滴的規範要求中,基本上在司機端都包含了戶籍、無犯罪記錄等要求,而車輛端也有購置價格、排量和軸距的硬性要求,要求司機沒有犯罪記錄這個可以理解,但是類似於戶籍、購置價格、排量和軸距這些要求就讓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大部分城市都在對標北京上海,設置了類似於本地車牌、本地戶籍、軸距等門檻,但是這些門檻和安全似乎並沒有直接關係。這次出事的順風車其實不受網約車監管相關規定的管理,沒有軸距、排量、戶籍的限制,那麼這個時候收緊合規要求,並不是針對網約車,卻是針對快車、專車,所清退的司機也不是順風車,而是快車、專車這樣的業務。從安全的角度來說,快車和專車的監管難度比順風車低得多,以順風車出事為要求,將對快車、專車的監管上升到了本地戶籍、車輛購置金額和軸距限制上來,是不是有些矯枉過正了呢?
二是計程車和網約車到底誰更安全?其實,我們在討論網約車安全的時候,我們不妨再對標一下計程車,計程車和網約車到底誰更安全?的確,計程車有更高的進入門檻,但是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網約車的業務邏輯,我們就會發現,在網約車模式中,司機的行車數據是被實時監控並被記錄存儲在第三方平台的,司機的信息和行車數據是被實時監控的,所以對於公安機關來說網約車可以更容易地被監管,而傳統的計程車模式中,司機的服務信息和服務質量都是沒有監控和反饋的,這也就意味著計程車更難被監管。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也都可以發現,如果我們在車上丟了東西,網約車找回東西的概率是遠超計程車的,而網約車的服務質量、車況質量在一般情況下也是優於計程車的。
三是網約車的需求可以被完全放棄嗎?這麼多年網約車的發展,其實網約車已經衍生出了很多我們原先的出行模式沒辦法滿足的需求了,比如說跨城出行,順風車是低價跨城出行的一個絕對剛需,這次滴滴順風車出事,幾乎已經讓所有的順風車企業都暫停了業務,甚至不排除退出市場,這樣就讓我們的跨城出行變得非常不便。假設最終滴滴退出了順風車市場,由其他平台補位,但是滴滴作為中國最大平台的服務和安全控制水平還是比較有優勢的,那麼其他的平台真的可能在這方面超過滴滴嗎?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其實,我們縱觀整個事件的始末,我們就會發現,滴滴作為一個互聯網平台,有著天生的互聯網基因,而互聯網基因是一把雙刃劍,滴滴出事了互聯網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消費者和民眾形成了滴滴可能更危險的一種誤判。
所以,我們雖然堅定不移地支持國家對於網約車平台的從嚴管理和合規監管,但我們在批評網約車企業的同時,面對著有可能卷土重來的打車難難題,我們是不是該更多地想想深層的邏輯呢?
作者:上遊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首發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