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數十萬人竟打不過3000人?以一敵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南朝劉宋元嘉二十七年,宋軍北伐失敗,北魏軍數十萬人乘勢反攻,雙方在淮南小城盱眙,爆發了一場大戰。

盱眙緊靠淮河,是防守淮南江北的要地。元嘉北伐失敗後,北魏軍在太武帝拓跋燾的親自率領下一路南進,棄彭城(今徐州)不攻,力圖以最快速度殺到宋朝京師建康。

彭城是宋軍北伐的前哨基地,宋軍唯恐丟失,派輔國將軍臧質率軍北上救援,臧質剛剛到達盱眙,北魏軍已經渡過淮河殺向盱眙。臧質急忙將部隊一分為三,在盱眙城外結陣對敵。

北魏軍騎兵多,野戰爭鋒是其所長,臧質與之對陣本沒有充分準備,遂被北魏軍擊潰,臧質僅剩殘兵七百逃入盱眙城。

盱眙城守將是沈璞。他剛到盱眙做官時,宋軍的前鋒尚在黃河一線,淮河南北太平無事,本不需要什麼戒備。但沈璞堅持認為此城扼守南北沖要,有備方能無患,因此大力修繕城防設施,想方設法搜集積累錢糧和軍械甲杖。當時朝中上下輕敵思想蔓延,認為大軍北伐,可保江淮無事,對沈璞的做法並不認可。

沒想到時至今日,北伐失利,黃河破防,淮河沿線南北皆敵,盱眙有兵三千,積粟又多,迅速成為淮河沿線唯一可資堅守的據點。

臧質率殘兵入城,沈璞的部屬原本不想接納,因為臧質官大,他一入城,防守盱眙的功勞勢必歸其所有,沈璞及盱眙守軍多年苦心就全白費了。沈璞以大局為重,力排眾議,將盱眙城的指揮權交給臧質,心甘情願幫他一起守城。

北魏軍因糧草缺乏,聽說盱眙城物資充沛,遂來進攻。宋軍守兵眾志成城,魏兵試探性進攻後發現城堅難破,不想耗費太多時間,便留下數千人馬監視盱眙城,其餘殺奔建康去了。

大約過了兩個月,魏太武帝拓跋燾無法渡過長江,被迫率軍北還,到達淮河南岸,人困馬乏的北魏軍又想攻下盱眙城,以補充軍需物資。

拓跋燾一邊打城,一邊遣人入城向臧質索要美酒。這擺明是調戲臧質,臧質毫不示弱,讓人灌了一壇屎尿湯送給拓跋燾。

拓跋燾堂堂一國之君,哪受得了這個,大怒之餘他下令立即攻城。魏軍圍著盱眙城築起一道長圍,運來東山的土石把塹壕填平,將宋兵包圍在城內。又恐宋兵從水門乘船逃入淮河,在城外軍山下河面建起一座浮橋,試圖截斷入淮水路。宋軍不敢出城破長圍,對水上封鎖卻不懼怕。臧質命水軍乘大船出城衝擊,毀掉了魏軍浮橋。

魏兵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搜集來一大批船只,在河道上彼此相連,組成一道大桁橋,魏兵上桁防守,宋兵再派水軍前來,卻已無力反制,只好任由魏兵斷絕了水陸所有通路。

拓跋燾自以為這麼一圍宋軍必定嚇破膽,因此得意洋洋地致書於臧質說,我大魏兵多將廣,除去鮮卑人不說,別的部族士兵也很多。城東北的是丁零與雜胡兵,城南是氐、羌兵,這些部族都是我的異己力量,你隨便殺,正好替我消除隱患。

臧質回書道:你那點奸心我早就明白。你縱然厲害,能比得過當年的苻堅?那句童謠說的好:虜馬飲江水,佛貍死卯年(佛貍是拓跋燾的小名)。今年正是辛卯年,你死期已到。你要是夠幸運被亂兵殺死也就罷了,要是被我活捉,我就把你綁到驢身上,送到建康去砍了。現在春雨已降,利於我軍而不利你,大陸大軍四方雲集,你想攻城就安安穩穩地坐著攻,糧食不夠了告訴我一聲,我送給你吃。你還送給我刀劍,想幹嘛,難道讓我往你身上砍嗎?你真是用心良苦。我們各自用心,看誰先把誰幹死,至於廢話咱們就不多說了。

拓跋燾閱信後大怒,發誓要殺臧質而後快。他命人做了一把鐵凳子,上面豎起許多鐵椎,聲稱活捉臧質後讓他坐上去。

臧質復又作書與魏軍士兵說,你們的皇帝視你們如仇敵,不要再為他賣命了。如果誰能殺了拓跋燾,封開國縣侯,食邑一萬戶,賜布絹各萬匹。

嘴仗打完,開始動真格的。魏軍用大鉤車攻城,甩出鉤子到城牆上,試圖鉤壞牆體。宋兵用大繩子拴住鉤子,數百人牽拉,魏軍便無法拽回鉤子。宋兵夜間在城頭縋下木桶,兵士乘桶割斷鉤車的大索,鉤子遂被繳獲。

魏兵鉤車被破壞,又用沖車硬撞城牆。但盱眙城牆修的非常堅實,沖車每撞一次,只不過掉下一些碎土渣,牆體仍巍然不動。

魏兵實在沒辦法,便用上最笨的招數:士兵爬城進攻。魏兵分為數個輪次,依次爬梯攻向城頭,宋兵以逸待勞,在城頭擊殺無數魏兵。然而魏兵有皇帝親自督陣,就算傷亡慘重,也不敢絲毫退縮。就這樣不計代價地一直打了一個多月,魏兵單是死於城下者就達萬餘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就連魏軍高梁王都被射死,拓跋燾終於動搖了。

此時魏軍中已經開始流行瘟疫,死者日增。拓跋燾又探得宋軍主力已乘船從海道駛入淮河,要來救援盱眙。北面的彭城也受命出擊,準備截斷北魏軍的歸路。再打下去,恐怕不妙。拓跋燾於是下令燒毀攻城器具,解圍北撤。

至此,盱眙宋軍大獲全勝,讓囂張的北魏人見識了南方軍隊的厲害。

作者:票非人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PO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