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準的”平遠號”,實力究竟如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準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跌跌撞撞的晚清洋務運動歷史上,清朝自造鐵甲艦「平遠號」的誕生,確實是件別致的大事。

洋務運動裡,大清朝海軍建設的方略,基本就是花錢去歐美「買買買」,曾經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那幾艘雄視東亞的主力戰艦,基本都是買來的。卻也有一艘低調的「替補」戰艦,屬於清朝軍工人員百分百的原創心血——平遠號。

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準的

為什麼清王朝會建造這樣一艘軍艦,確切說,就是被一場慘敗「刺激」的:中法戰爭裡的馬尾海戰。

其實,自從洋務運動開始後,建造近代國產戰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左宗棠,對此更是力挺。應運而生的福建船政局,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福建船政局已經有了四座船台三千工人的生產規模,能獨立生產鐵木合構船,號稱「亞洲第一船廠」。沒想到一場中法馬尾海戰,分分鐘就被打花。面對法國艦隊的重炮轟擊,福建水師11艘戰艦(主要是馬尾船廠建造),不到三十分鐘,就全數被打沉了底。

如此恥辱一幕,也叫中法戰爭後,新任的福建船政局總理大臣裴蔭森,咬牙下定了決心:造「鐵木合構船」還不夠,必須要造代表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鐵甲艦。滿懷這決心的裴蔭森,火速為清政府上了《試造新式兵船疏》,字字句句,都是中國近代鐵甲艦生產,激動人心的發展藍圖。

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準的

誰知這宏偉理想,送到北京後,就招來了滿朝罵聲。在朝中那些短視的大臣眼裡,大清朝既然有白銀,西方國家又肯賣,缺鐵甲艦就去買好了,何須再自己造浪費錢?北洋水師的締造者李鴻章更是氣得眼噴火:造鐵甲艦就要花錢,用錢就要從北洋水師的經費裡刮,這豈不是動自己家底?

於是各種罵聲洶湧撲來,差點就把裴蔭森淹沒。幸虧另一位重臣左宗棠力挺,總算勸得慈禧改了主意:那就先造一艘試試?這抱著「試試看」態度上馬的戰艦,就是大清朝第一艘自造鐵甲艦:平遠號(起初叫龍威號)。

雖說獲得了造船許可,但對於當時的裴蔭森和那一代軍工人員來說,造一艘鐵甲艦,條件簡直癡人說夢:清王朝的撥款,幾乎都是從北洋水師經費裡「摳」來的,只能勉強造一艘,一分錢都不能亂花。技術圖紙呢?也只有一張法國小型鐵甲艦的圖紙供參考。

但就是這要啥沒啥的窘境下,裴蔭森帶著魏瀚、鄭清廉、李壽田等福建船政局出身的軍工人員們,硬是歷經三年艱難攻關,終於在1889年9月28日,成功令這艘鐵甲艦試航。

而在當時清朝文武官員眼中,這艘完全中國人自己設計生產的鐵甲艦,風貌也是一新:長59點99米寬12點19米,排水量2150噸,以兩台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為動力,主機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點5節,全艦環繞水線帶全鋼裝甲,裝備輕重各種類型火炮,其中260毫米的克虜伯前主炮,威力更是巨大。

這艘戰艦亮相試航的一刻,更見證了一個意義重大的事實:飽受西方堅船利炮欺凌的近代中國,已經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了。

但就在這「意義重大」的一刻後,對這艘戰艦乃至裴蔭森本人的攻擊,卻是甚囂塵上。特別是早就憋了好幾年氣的李鴻章,更是立刻給戰艦狂打差評,連呼這艘戰艦勞民傷財,戰鬥力卻半點不靠譜。

關鍵時刻,北洋水師丁汝昌登上了這艘戰艦,連連稱讚其靠譜的戰鬥力,終於叫李鴻章改變了主意——1889年12月,這艘中國自己研發的鐵甲艦「龍威號」,正式編入北洋水師服役,更名為「平遠號」。

但「創造歷史」的大清朝,並未從此啟動本土鐵甲艦建造。清王朝的海軍建設,也就從此裹足不前。身在北洋水師的「平遠號」,地位也十分邊緣化,特別是甲午戰爭爆發,黃海大戰開戰前,「平遠號」也只是擔任外圍警戒任務。

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大東溝海戰打到白熱化時,北洋水師苦苦支撐時,素來低調的「平遠號」,終於大顯英雄本色:冒著日軍密集炮火,「平遠號」沖向日軍旗艦「松島號」,精準的射擊,命中了「松島號」的炮塔,引發「松島號」艦船大爆炸,連「松島號」的魚雷發射電路,也被「平遠號」打斷。直到日軍多艘戰艦圍攻,殺得艦體著火的「平遠號」,才撤出戰鬥。

雖然在當代好些北洋水師題材影視劇裡,「平遠號」這一番卓越表現,都被編劇們大筆一揮,安到了北洋水師其他幾艘主力艦身上。但「平遠號」這驚出日本艦隊一身冷汗的戰鬥力,不但見證了北洋水師官兵的戰鬥精神,更見證了一個事實:那些設計建造平遠號的近代中國軍工人員,沒有辜負國家的期許。

可是,頑強的「平遠號」,也未能挽救北洋水師的敗運。一直靠購買軍艦裝備維護的北洋水師,終在戰鬥裡嘗夠了軍工技術匱乏、戰艦「打沉一艘少一艘」的苦果。隨著甲午戰爭的落幕,「平遠號」也屈辱被俘,編入了日本艦隊,並在1904年9月18日,日俄戰爭的海戰上被俄軍擊沉,悲情沉沒於大連海域。

清朝自造鐵甲艦最高水準的

而當年力主建造鐵甲艦的裴蔭森,已在1890年時淒然辭職,並在1895年含恨去世。他那曾經滿懷理想的造船計劃,也隨著「平遠號」的被俘,最終成為絕唱。

從試航時的受盡爭議,到最終愴然的結局。「平遠號」的戰場生涯,短短十五年的風雨,卻證明了一個至今值得警醒的歷史真諦:核心技術,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