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布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PO分享~

中國是惟一留存到現在的文明古國,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風習俗。但是有一些文化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比如說名諱。在古代,古人就因為名諱活得很累。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歷史 第1張

其實在夏朝和商朝是沒有避名諱一說的。最早避名諱的朝代應該是周朝。《禮記》記載,臣子的兒子與國君的兒子不可以重名。但是要求也沒有後世那麼嚴格。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千古一帝,皇權從此變得至高無上。因此名諱也更加嚴格,一個字也不能與皇帝的名字相同。這使得人們對皇帝帶有一種敬畏之心。

名諱固然是一種穩固統治的政治工具,但是本質上來講是以尊敬長者為目的。《公羊傳》中記載,名諱早先就是為了敬重尊貴的人、賢明的人和親人。本意是好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發展,名諱變得越來越繁瑣,像一個枷鎖一樣套在古人的脖子上。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歷史 第2張

皇帝一代代地傳下來,誰也不知道將來的皇帝叫什麼名字。如果湊巧,名字剛好和新皇帝一樣,那就需要改名了。漢朝初期的有一個著名謀士叫做蒯徹。蒯徹的名字叫的好好的,但是漢武帝劉徹一繼位,蒯徹就犯了名諱。因此《史記》、《漢書》直接把蒯徹改名為蒯通。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歷史 第3張

北宋名將楊六郎楊延昭,本來也不叫這個名字。他原名楊延朗。一般皇帝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牛叉哄哄的祖先,好保證自己統治的正當性。宋真宗就找上財神趙玄朗,說夢見他是自己的祖先。也難怪宋朝經濟繁榮了。這下好了,楊延朗只好改名楊延昭。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歷史 第4張

不僅是人,物品也必須避名諱。比如現在的馬桶,早先叫做虎子。到了唐朝,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子就改成馬子,又改為馬桶;李世民繼位,將民部改成戶部;北宋有個太守叫做田登。他治下的百姓都不敢說「登」字,連諧音也不行,說了就要吃鞭子。元宵節的時候有點燈的習俗。於是城中的告示就變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來歷。

古代人為避名諱有多累,不但要改名,甚至還會影響仕途 歷史 第5張

改個名字也就罷了,有人甚至因為名諱而影響到前途。唐朝有個人叫做賈曾,他爹叫做賈言忠。唐玄宗任命他為中書舍人。因為官職裡有「中」字,所以賈曾直接棄官不做。大才子李賀更加慘。李賀的父親叫做李晉肅。妒才的人就說李賀不能考進士,因為「進」和「晉」諧音。這當然是胡說八道。大文學家韓愈為此非常氣憤。他在文中寫道:「如果父親名字裡有‘仁’,難道子女就不能當人了嗎?」但是李賀最後還是迫於壓力沒能參加考試。

參考文獻:《禮記》、《公羊傳》、《史記》、《宋史》、《諱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