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1張

「北京」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明永樂年間,朱棣奪權,取「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地」之意,改北平為「北京順天府」。那麼,北京最早的名字則是三千多年前的「燕」和「薊」,當時周武王滅商,大封宗室,在北京一帶封了「薊」,因此,「薊」就是北京最早的名字。後來,周成王又封了「燕」,燕的勢力越來越大後,吞並了薊,並把都城遷到薊,根據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的考證,這個地方就在今天廣安門一帶。從此,燕成了北京的名字。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2張

薊這個北京最早的名字,作為地名,如今變成了薊州,是天津的一個區,緊鄰北京。那麼,在北京還有沒有「薊」這個名字的體現呢?除了北三環薊門橋和薊門裡,就是元大都遺址肅清門一帶土城上,有個「薊門煙樹」的石碑,訴說著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歷史。然而,這卻是一個誤會,因為乾隆皇帝的一句禦筆題詩,被人們誤解了兩百多年。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3張

「薊門煙樹」出自唐代詩人李益的名篇《秦城》:「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風更北飛。」薊門煙樹的典故來自遼代,當時,北京一帶是遼國的南京道析津府,遼聖宗曾經避雨大悲閣,被人們稱作「薊門飛雨」,據《析津志》載:「薊門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閣,南行約一裡,基枕其街蓋古跡爾」。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4張

後來,金與宋合力滅了遼,並把首都遷往析津府,改名為「中都」。有一年,金章宗為了表示自己的漢文化水平很牛,邀請了許多文人學士到中都遊玩,遊山玩水向來是文人墨客的標記,這群文士為了附和皇帝,便附會了所謂的「燕京八景」,有居庸疊翠、金台夕照、瓊島春陰、盧溝曉月、西山積雪等,薊門飛雨也是八景之一。根據《元一統志》:「薊丘,在舊城(指金中都都城)西北隅舊薊門,有樓有館,見唐人詠詩,今並廢,西門猶存二土阜。」因此,薊門應該位於今日廣安門外甘石橋東邊不遠處,而乾隆題詩的土城一帶,當時還沒有劃入金中都的城址內。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5張

那麼薊門飛雨如何變成薊門煙樹的呢?原來,轉折出現在明代李東陽《薊門作》這首詩:「薊門城外訪遺蹤,樹色煙光遠更重;飛雨過時青未了,落花殘處綠還濃。」顯然他也是取典於唐代李益的「薊門煙樹遠依依」一句,不過,「薊門飛雨」已經在詩人的筆下演變成了「薊門煙樹」了。接著,蔣一葵的《長安客站》文中,把薊門的位置想像到了元大都「今都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是古薊門遺址,亦日薊丘……薊丘舊有樓館並廢,但門存二土阜,旁多林木,翁鬱蒼翠,京師八景有‘薊門煙樹’即此。」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6張

穿漢服的乾隆

一些文人墨客附庸風雅,在沒有做任何考證的情況下,隨了蔣一葵之說,畫裡詩裡,處處體現薊門煙樹,不過位置都在德勝門外的土城。愛寫詩,愛題字,愛尋訪古跡的乾隆皇帝,也不能脫俗,聽說這元大都遺址上有這麼一個為文人青睞的去處,哪能不去看看呢?公元1751年,乾隆來到肅清門遺址的土城牆下,賦詩一首:「蒼茫樹色望中浮,十裡輕陰接薊邱。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青蔥四合鶯留語,空翠連天雁遠遊。南望帝京佳氣繞,五雲飛護鳳凰樓。」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歷史 第7張

愛題字、愛蓋章的乾隆「傑作」

詩寫完了,該題字了,禦筆一揮,題下「薊門煙樹」四個大字,命人在此立碑,正面為「薊門煙樹」四個大字,背面刻上剛才做的那首詩。從此,歷史的誤會被乾隆一筆定音,後來即便有人發現這處地名錯誤,又有誰敢指出來呢?所以,也就一錯再錯,錯到了今天,「薊門煙樹」的石碑仍立在元大都遺址的土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