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公司有「增長黑客」這號人物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聽說最近很容易失業,尤其是純互聯網行業。裁員潮、降薪潮、跑路潮一浪接一浪,阿里、華為等巨頭紛紛流出停止招聘的消息。

接連嗅到這些冷空氣,加上天氣確實在變冷,不免虎軀一顫:寒冬來了!

「寒冬來了」的意思,說直白點就是錢少了。公司要麼賺不到錢,要麼融不到錢,錢悄無聲息地蒸發掉了。

為什麼是悄無聲息?因為直觀的影響因素不多,間接的、隱性的或者長期的影響因素在暗地里作怪。

其中,互聯網行業普遍的「增長停滯」現象,成了這個寒冬里最刺骨的一陣風。沒有增長,就像河流結了冰,都動不了了,哪還會有錢流進來。

在增長停滯的態勢下,原先很多熱門的職位都涼了好多,比如工程師和自媒體。唯獨有個職位尤其搶手:增長黑客,或者叫「首席增長官」。

你們公司有“增長黑客”這號人物嗎?

「增長黑客」最早指的是一種爆發式增長的方式,後來逐漸在一些公司以崗位角色或者團隊的形式出現。他是介於技術和市場之間的新型團隊角色,主要依靠技術和數據的力量來達成各種行銷目標,用詭異奇巧的套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讓產品獲得有效增長。

所以,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是:沒預算。

越不增長,越渴望增長,所以專門給「增長」這個動作安排個title,還戴上「黑客」這個神秘墨鏡,仿佛要扮演寒冬里最後的倔強。

然而,即使拼盡吃奶的力氣發出最後的吶喊,也搞不出什麼動靜了。 在增長停滯的階段,會有一個靜默期。但是這靜默期並不安靜,雖然沒有增長,但卻是同行們你死我活的撕咬期,直到每個行當死剩那麼一兩個,誰也吃不掉誰,長期對峙。

這跟傳統的品牌二元理論有點類似,每個領域只有一兩家稱雄,通常一家獨大,老二只保留理論上的威脅,比如百度。某些特殊的行當甚至死剩一家,比如共享單車。

其實增長下滑的拐點早已經到來,只是餘熱太盛,大家感知不明顯。好比太陽過了中午十二點,其實已經開始西下,但是兩三點依然還覺得很熱,要到五六點才真正感覺到涼。

不過一個接一個的先兆還是不斷冒出來。比如發微信紅包沒人稀罕,頻頻被退回;滴滴的豐厚補貼沒有了;團購網站漸漸只剩那幾家;內容收費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公眾號打開率從20%降到2%;互聯網對罵大戰消停了……

今年年初,微信用戶已突破10億大關。這個最接地氣的互聯網應用,已經探測到了中國人口紅利的邊界。人就那麼多,要圈粉只能從同行的嘴里搶。瓶頸,變成了當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共同的敵人。

處在瓶頸中的企業就如熱鍋上的螞蟻,要活下去,要麼忍痛揮刀自宮,要麼硬生生長出翅膀來,脫胎換骨是躲不過的宿命。總之,不能跟以前一樣把錢當柴火燒了取暖了。於是,我們一臉懵逼地被驅趕到了一片新的生態,那里滿地的獨角獸,新物種,看得我們目瞪口呆,比如拼多多。

像拼多多這類新物種,也並不具有死磕產品內容的傳統互聯網基因。它只是秉承「所有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的信條,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條野路子。

「重做一遍「似乎是突破瓶頸的一個轉機,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換個地方換一撥人做一遍,比如開拓海外市場,下沉到二三四五線市場;二是摒棄純流量的輕玩法,用互聯網反哺實體,給傳統行業注射新的基因。例如lockin coffee,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賣咖啡,讓咖啡一下子飛到了你的辦公桌上。

實體牢牢地紮在地上,不可能像互聯網一樣放蕩不羈滿天飛。只能把這張大網扯下來蓋在身上,好賦予實體新的面貌。新面貌的含義多種多樣,比如新製造,新零售,新金融,新+++++……

中國製造曾經造就了全球奇跡,也養活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現象級群體:打工仔。現在,中國互聯網同樣養活了一個現象級群體:IT民工。如果當年打工仔的兒女們成為了現在的IT民工,相信他們回家過年面見爸媽的時候會有說不出唏噓,畢竟中國製造變成了中國智造,頗有手遞手交棒的儀式感。

你們公司有“增長黑客”這號人物嗎?

所以,我們可能正處在新技術跟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的節點上,磨合的過程會有點痛,甚至把作為潤滑劑的泡沫都磨掉了。泡沫源於快速增長,當增長放緩,抹去泡沫會少了很多熱鬧,也會更接近本質。捅掉了一個馬蜂窩,雖然不會流出蜜來,但是吹響了淨化環境的號角,這對互聯網從業者來說,應該是更大的公平吧。

泡沫爆掉的時候當然會有傷害,裁員、降薪、跑路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新生態也會孕育很多新的角色,比如增長黑客,他們並不是低增長時期發出最後吶喊的人,也沒法興風作浪再掀起一波泡沫,而是開辟新增長,創造新價值的人,代表了更先進的競爭力。

這是一個冬天,也是一個春天。大興土木構建基礎設施的年頭已經過去了,在新環境下,需要精耕細作才能讓才華和天賦創造價值。我們都不是時代的弄潮兒,而是被時代潮兒弄的人。只有持續吸收新的基因,不斷探索職業生涯的可能性,才不會被潮水甩到邊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