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腎血管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腎動脈狹窄,根據文獻報導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atherose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 是最常見的腎動脈狹窄類型,約占90%。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percutaneous renal angioplasty,PTRA)和腎動脈內支架置入術(percutaneous renal artery stenting,PTRAS)已經成為腎血管性高血壓的首選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外常採用股動脈入路行腎動脈支架置入術,對於股動脈入路困難的患者,採用肱動脈入路行腎動脈支架置入也有報導,但兩者之間的手術安全性及療效尚無相關報導,現將本科近年來13例經股、肱動脈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術的相關情況報導如下。
股動脈入路組:Selding法穿刺右股動脈,置入6動脈鞘,0.035in(1in=0.0254m)超滑導絲配合Pig導管至腹主動脈上端,行腹主動脈造影進一步確診腎動脈狹窄,更換7F動脈長鞘,配合超滑導絲,至病變側腎動脈開口,行腎動脈造影,更換0.018in指引導絲進入腎動脈遠端,根據腎動脈直徑選擇相應球囊預擴張後置入腎動脈支架。肱動脈入路組:Selding法穿刺左肱動脈,置入6F動脈鞘,0.035in超滑導絲配合Pig導管至腹主動脈上端,行腹主動脈造影進一步確診腎動脈狹窄,更換6F JR4.0 Guiding指引導管,配合0.035in超滑導絲至病變側腎動脈開口,行腎動脈造影,更換0.018in指引導絲進入腎動脈遠端,根據腎動脈直徑選擇相應球囊預擴張後置入腎動脈支架。
術後比較2組手術時間、X線曝光時間、造影劑用量、術後72h腎功能肌酐變化等手術參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肱動脈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術同樣安全有效。另外,本科觀察肱動脈入路較股動脈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術,能減少患者術後臥床時間,肱動脈入路患者甚至無需臥床,極大改善患者術後舒適度,且更少發生迷走反射,對於上下肢血管入路都可以的腎動脈狹窄患者行腎動脈支架置入術,筆者更傾向於採用上肢血管入路手術。
腎動脈狹窄最常見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發病率明顯增高。腎血管性高血壓是腎動脈狹窄最常見並發症,及早介入治療能夠擴大狹窄血管,改善腎臟血流灌註,改善和穩定腎動脈,防止缺血性腎萎縮,抑制引起血壓升高的病理因素,降低腎動脈狹窄相關並發症出現,是治療腎動脈狹窄、腎血管性高血壓和缺血性腎病防治的根本治療方法。經股動脈入路行腎動脈支架置入術是經典的手術途徑,因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腎動脈狹窄患者大多合併腹主動脈及髂股動脈病變,對於髂、股動脈病變、嚴重腹主動脈扭曲需行腎動脈支架置入患者,股動脈入路困難,可改行上肢血管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王健等常規穿刺左肱動脈,5F鞘管置入後Pig導管腹主動脈造影,然後置換Cobra導管分別行雙側腎動脈造影,再更換6F 鞘,6F 65cm金屬長鞘置入作為定位造影用的通路,對於身高體重較大患者,需穿刺右側肱動脈另置入1支Pig導管作為術中造影定位使用。本科開始常規採用股動脈入路,因個別患者股動脈入路手術操作困難,改行肱動脈入路手術,術後發現手術相關各項參數無明顯差異,對部分上下肢入路都可以的患者,優選肱動脈入路,常規穿刺左肱動脈成功後直接置入6F血管鞘,Pig導管腹主動脈造影後置換6F JR 4.0 Guiding指引導管作為定位造影用的通路,對比前者能避免換鞘步驟及克服身高體重較大患者6F65 cm 金屬長鞘定位長度不夠問題。
腎動脈狹窄經肱動脈入路支架置入術是安全可行的,經股動脈入路困難及導管操作難度高的患者,經肱動脈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術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不大,尚需臨床更大樣本,多中心聯合研究進一步論證。
來源:樓善傑,鐘吉芳.經肱動脈入路腎動脈支架置入術的臨床價值[J].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2018,4(1):6-10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2018.07.31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就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訂閱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公眾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