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據新聞報導,6月25日,揚州一男子在某休閒中心洗澡猝死,經急救人員趕到了現場時,這名男子已無生命體征。
實際上,近年來,關於洗澡引發猝死的案例不計其數,特別是夏季高溫階段,洗澡更是成為了生活中的「猝死殺手」,不得不讓很多人擔心,會不會自己洗澡的時候洗著洗著就倒下了。
然而,洗澡引發猝死也是有原因的,更多的時候還是在於不正確的洗澡方式。如果你採取了錯誤的洗澡方式,那很可能就會讓身體出現很多問題,下面,聽聽專家怎麼說?
肖亦敏:主任醫師,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成人心臟外科主任,近20年一直從事心血管疾病診治工作,對心臟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頗有研究,經驗豐富。
「洗澡猝死主要原因是由於不同水溫對身體造成刺激誘發心臟病。我們皮膚里的傳感器異常靈敏,只要大腦接收到冷熱的信息,瞬間就會感受到冰涼/炙熱,血管就會自然收縮/擴張,人體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比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等,造成心臟負荷加重,可誘發心絞痛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因此,患有心臟病,或者潛在心血管病患者特別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洗澡方式,以免發生意外;而正常人,也要知悉注意事項,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防范於未然。
洗澡「三控制」
1、控制水溫
浴水的溫度要不冷不熱,水溫過高可能導致全身皮膚血管擴張,全身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膚表面,導致心血管缺血,引起心血管痙攣。直接引發心臟病,如果持續痙攣15分鐘,即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積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險。同時水溫過冷會導致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夏天水溫控制在25—37攝氏度左右,冬天可稍高。
2、控制洗澡時間
隨著沖洗,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收縮,大量血液擴張到體表的血管,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對減少,心臟病患者洗澡時間不宜太長,一方面減少洗澡帶來的發病概率,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家人的擔心。
一般時間最長別超過半小時。冷水澡持續的時間要從短到長,初始每次10分鐘左右,身體逐漸適應了,可進行20分鐘左右。
3、控制洗澡次數
夏天出汗情況比較厲害,因此可以每天沖洗一次澡,但是在其他三個季節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做出調整,對於老年人可以適當減少次數,肥胖以及容易出汗的人群也可以適當多洗幾次。
洗澡「四注意」
1、洗冷水澡注意熱身
洗冷水澡前先做做「熱身」運動:用手揉搓皮膚數分鐘,感覺發紅、發熱為止,或者如跑步、做操、打拳等,身體發熱後再接觸冷水。
2、注意沖涼順序
要先從刺激強度較小的冷水洗臉、冷水洗腳開始,再沖胸、背部,讓身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然後再過渡到刺激性較強的冷水淋浴、冷水浸浴等。浴後要用幹毛巾將身體擦乾、擦紅。
3、注意動作要輕柔
心臟病患者要注意洗澡的時候動作幅度不要太大,太大的幅度也會耗費過多的體力,再加上洗澡時候本來就會有缺氧感也會更危險。切不可動作過猛,防止血壓升高對心臟造成的損害,心臟病患者洗澡時最好有家人在場,由他人助浴。不要鎖住浴室的門,一旦出現問題能及時請求幫助。
老年人自己洗澡時動作要舒緩,避免體力消耗過大。洗澡完畢,要慢慢站起來。洗澡後應休息30分鐘左右,以恢復體力。
4、注意身體狀況
洗澡要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進行,在洗澡過程中,如果出現皮膚持續變白、頭昏等症狀,要立即停止,以免發生意外。
洗澡「四不宜」
1、飯後不宜馬上洗澡
當吃完飯之後,經常會一身味道加一身臭汗,所提很多人都會習慣飯後趕緊洗個澡,舒服一下。
殊不知,這樣是錯誤的,如果在飯後馬上洗澡,人的皮膚會受到刺激,血液往皮膚下的毛細血管流動,就會導致消化道里的血液供給減少,影響正常的食物消化。
2、酒後不宜立即洗澡
喝完酒後,人的平衡感會有所降低,所以在浴室濕滑的地面上很可能會摔倒。另外,酒精會讓血管擴張,以散發熱量,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洗澡會加速這個過程,對器官來說是比較有害的。
3、激烈的運動後不宜立刻洗澡
人在劇烈運動時,皮膚要不斷地向外散發熱量,所以皮膚血管比正常時要明顯擴張,並且在運動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這種張開狀態。這時,皮膚血管的血液流量也會明顯增多,這樣一來,身體其他地方的血流量就會相對減少,表現為血壓比較低。如果此時洗澡,會刺激皮膚,皮膚的血管會進一步地擴張。皮膚血管的血液會進一步增多,而其他地方的血流量則會進一步減少,血壓會趨向於更低,如果情況嚴重,會引起心臟或者是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直接暈倒在浴室里。
4、情緒出現波動時不宜洗澡
都說:「洗澡冷靜下」,但是洗浴時如果情緒過於激動,冠狀動脈可能發生痙攣,心肌的供血量減少,從而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時不宜洗澡。
內容整合網路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