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今夜驚聞,專項紓困基金開始舉牌上市公司了?
11月7日晚間,*ST尤夫發布公告,上海垚闊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上海垚闊」)10月11日至11月7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19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根據公告,上海垚闊「本次權益變動是基於對上市公司在逐步解決自身可能有事項後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希望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獲取未來收益,為解困上市公司服務。」
中證君(ID:xhszzb)就此採訪一位資深市場人士,他的第一反應卻是:「*ST尤夫的股價今年8月以來一直在持續上漲,沒有困難啊!這個所謂的‘解困資金’通過二級市場舉牌,解的到底是什麼困呢?」
眼下的*ST尤夫,早已不是投資者印象中那個連續28個跌停的*ST尤夫了!
*ST尤夫今年年初以來麻煩不斷。1月17日遭遇首個跌停,1月18日停牌,之後3月23日復牌至5月7日,除去5月2日的一次停牌,其餘交易時間持續一字跌停。最終,*ST尤夫經歷了28個連續跌停。
上海垚闊,聽上去「來頭」很大。
公告稱,上海垚闊是金融機構以及企業聯合設立的,旨在響應黨中央關於金融工作服務實體經濟的指示精神,以及國家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鼓勵市場化債轉股的號召,幫助尤夫股份解決可能有事項,使之恢復正常經營的專項解困基金。
聯想到最近從各地政府到券商和險資,紛紛宣布設立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的專項紓困基金,*ST尤夫公告的這只舉牌的「專項解困基金」,讓人很容易誤以為是最近設立的一只專項紓困基金。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23日,*ST尤夫間接控股股東蘇州正悅、第三大股東中融國際信托、華融粵控、晉中銀行、西藏鼎鑫就簽訂了《基金設立意向協議》,基金規模暫定64億元,以支持公司發展及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困境。
9月21日,金太陽能源、中融國際信托、翼客展、西藏鼎鑫以及泓甄帝通共同發起設立上海垚闊,規模約為9.1億元,其中泓甄帝通作為普通合夥人出資10萬元,金太陽能源、中融國際信托、翼客展均分別出資2億元,西藏鼎鑫出資3.1億元。
解困基金出資人中,中融國際信托作為受托人設立的「中融-證贏13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為上市公司持股超過5%的股東,當前持有*ST尤夫2783萬股,占上市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6.99%,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基金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解決上市公司可能有負債,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在現在這樣的股價走勢下,上海垚闊舉牌*ST尤夫,與其說是為上市公司「解困」,還不如說是為了幫大股東中融國際信托拉升股價。
股吧中,有人對上海垚闊舉牌*ST尤夫,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上海垚闊在9月發起設立的時候,基金規模從原計劃的64億元大幅縮水至9.1億元,發起人也出現了大變樣。而這幾位發起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3月12日,經緯紡機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中融國際信托約32.984%股權。而中融-證贏13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持有的6.99%*ST尤夫股份,來源於*ST尤夫第二大股東佳源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目前,佳源有限公司仍持有*ST尤夫2875.08萬股股份。
泓甄帝通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黃婧曾有「中技系」背景。資料顯示,黃婧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任*ST富控證券事務代表。而*ST富控與*ST尤夫實控人均系顏靜剛,兩家公司被市場看作是「中技系」公司。
同時,泓甄帝通的股東為上海泓甄和黃婧,而上海泓甄的大股東為上海高湘,上海高湘的股東分別為陳繼與孫湘君,而陳繼也曾有「中技系」背景,其曾於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任*ST富控副董事長。
*ST尤夫既然被*ST,肯定是有困難的,而且自今年年初以來就麻煩不斷: 今年1月19日,公司及實際控制人顏靜剛雙雙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理由均是「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1月26日,*ST尤夫又收到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因其卷入2起民間借貸糾紛,並同時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2月8日,公司股票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尤夫股份」變更為「ST尤夫」。(5月2日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尤夫」變更為「*ST尤夫」。)
4月10日,*ST尤夫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表示,公司目前卷入了16起訴訟案件,涉及的總金額高達8.43億元,其中12起為民間借貸糾紛。
4月28日,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對*ST尤夫2017年年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深交所5月9日就此事向事務所發出關注函。
6月10日,*ST尤夫公告,中航信托以公司涉及訴訟,違反借款合同約定為由,向公司及關聯方提起訴訟,要求公司償還借款本金5.5億元,並支付違約金5500萬元。
10 月 12 日,*ST尤夫公告稱,公司就與中鐵中宇(山東)能源有限公司票據返還請求權糾紛事項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立即返還公司出具的49張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合計4900萬元。
公司的業績也深受影響。公司10月30日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9.2億元,同比下降21.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04萬元,同比下降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