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中國經濟要守住市場經濟的主線,但也需「守正出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賈康:中國經濟要守住市場經濟的主線,但也需“守正出奇”

12月8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五周年慶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召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出席並發表演講。

賈康指出,人類社會的經濟運行中,需求是原生動力,而且需求有不斷升級的內在取向。但供給側更為重要,只有供給活動中做到創新及其成功,才能適應需求側「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他認為,傳統的三駕馬車分析框架未完成對經濟增長動力體系的認知,有必要通過完善供給側研究,形成對於動力機制體系的完整認識。

賈康強調,大陸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科技創新和制度這兩大要素會表現出巨大潛力。「如果能使這種潛力得到發揮的話,可以對沖其他因素支撐力滑坡出現的經濟下行因素。」

最後,賈康指出,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型的過程中,除了要守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規律外,還不能止步於應用一般市場經濟的常規發展經驗,必須以政府理性的供給管理,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尋求出奇制勝的創新型超常規發展。

「尋求的‘出奇制勝’的創新型超常規發展中,具體的制度機制創新,就必然是一系列帶有雙軌制特徵的特定的制度與機制安排。」賈康說。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到會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借這個致辭之機,想就「新供給經濟學關於社會發展動力體系的基礎理論研討」這個題目,做一個發言。

我們知道,理論的特點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正確的理論認識可以服務生活,燭照生活和引領生活。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對於理論創新的努力,是來源於我們作為研究者對於社會責任的認識與擔當。在慶祝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際,我願在此簡要匯報一下在基礎理論研究層面我們關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體系的認識框架。

分四個層次做簡要的匯報:

一、需求側原生動力與實質性創新成果在供給側的形成

我們認為人類社會的經濟運行是以供給不斷滿足需求的循環所形成的資源配置,需求是原生動力,而且需求有不斷升級的內在取向,永遠不會完全滿足。供給側對於需求側的響應機制是以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為表現形式的,只有這種供給活動中的創新及其成功,才能適應需求側現在人們所說的「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

在具體形態上考察,我們說,需求側其實是「永新而無新」,用戶本身並不知道以怎麼樣的創新能夠使更合乎意願的可消費成果提供出來;人類經濟發展中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都是發生在供給側。結合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歷史回顧,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直觀的所謂階躍曲線的表示。人類在脫離一般動物界之後,最典型的階躍式的滿足人類需求的這種重大的變革,都是供給側發生的革命性的提升,這種實實在在的創新,帶來人類的需求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供給來滿足的新境界。

另外,從學術上可以總結的供給側人類社會發展概況來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列出的表格,是把時代特徵,還有從生產力視角觀察的供給側的各種創新中的突破,以及在生產關係視角即人與人關係視角上關於人類社會制度的特徵進展,排列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由於供給側的創新,實際形成了劃分不同時代、不同發展階段的最基本的標誌,它也使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原理上,可以結合著認識生產力的創新變革,怎樣最根本地決定著社會形態、社會制度從低向高的演變和進步。

二、原來主流經濟學的「三駕馬車」認識框架的突破勢在必行

傳統主流經濟學的成果,側重需求側的總量分析和需求管理,對接到經濟發展動力體系的認知上,有三駕馬車之說,是以國內的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國外的需求(淨出口為代表)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總量,解釋GDP形成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這有它生動形象的優點,實際上已經把需求側的總量框架演變為結構化的「三分」框架,但是它還顯然沒有完成對經濟增長動力體系的認知,很有必要把這樣一個結構化的邏輯,延伸、傳導到供給側,形成對於動力機制體系的完整認識和把握。我們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所推進的基礎理論研究,積極地做了這方面的理論創新工作。

我們認為,如果把響應國內消費、投資和國外需求的供給側引入視野,馬上會遇到更複雜得多的結構問題,整個供給體系中微觀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宏觀的調控行為,所涉及的顯然有生產力布局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企業組織結構,以及制度(體制機制)結構等,以往的經濟學研究對這個視角的展開考察、深入剖析和認識提煉,還遠遠不夠。雖然在生產力視角和生產關係視角已經有一些研究者的努力和他們的成果,人們所稱的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等,是這方面的反映。但是主導的思路、經濟學主流的認識,過去仍然是在總量型的「反周期」政府調控之下,由競爭性市場的要素流動,自發地解決極為複雜的結構優化問題。理論上說,這一認識所包括的完全競爭假設和華盛頓共識中的可取之處,應該得到肯定,但是有明顯的局限性。在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後,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現實生活已經反復表明,研究者為了使理論發揮它燭照、服務、引領實踐的作用,必須迎難而上,把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升級為2.0版,在供給側深入展開分析認識,雖然這一任務艱巨,但是勢在必行的系統化的研究,在經濟發展動力體系的認識路徑上,關於結構如何優化的機理分析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切入點。

三、經濟發展創新動力機制在供給側的理論模型

我們的基本認識是,需求側在供給側得到的響應機制的「動力」特性,可以解釋為物質利益取向下「內生的」要素流動與組合。不同時代,不同階段上的人和物的組合和相關要素,可以抽象為供給側五大要素的組合關係,理論模型的函數表達式我們列出來,其中G代表經濟增長,然後以L、R、C、T分別代表勞力力、土地和自然資源、資本,以及科技創新成果,I是代表制度與管理。經濟學意義上的要素是指所有經濟主體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都會涉及的主要投入因素和影響因素。但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時期,各要素的作用力度和影響力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在經濟增長的早期,勞力力、土地、資本是最明顯最主要的影響要素,然而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科技創新和制度這兩大要素,一般會表現出巨大的潛力,以及如果能使這種潛力得到發揮的話,可以來對沖前面三項因素支撐力滑坡出現的經濟下行因素,顯示這樣十分重要的價值,乃至成為全要素生產力的主要貢獻因素。中國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已經明顯地感受到我們的潛力發揮,一定要緊扣全要素生產率這個核心命題。

如果對這五大要素再做兩個層次的劃分,我們願意把它劃成一方面是流動性和競爭性比較強的快變量要素,一方面是非流動、慢變量要素,主要指制度要素。制度安排形成的制度環境,總體而言屬於生產力發展所最終決定的生產關係范疇,是要經過誘致、壓力等綜合作用而不斷發生演變,最後才形成特定歷史條件下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供給體系,是較慢的變量。我們的基本認識,是制度供給對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制度需求所做出的相對滯後、相對穩定、但又具有顯著能動性作用的響應所提供有利於或不利於競爭性要素充分流動、順暢重組的環境條件,也就成為有利於或不利於解放生產力的生產關係或社會形態。這種要素流動和它的組合始終處於循環往復、互動和繼起的運動過程之中。

在我們的研究中,特別強調競爭性要素的運動方向是以效率最大化為目標,使產權主體和投資主體在一系列的競爭中,最終落實於憑借用戶體驗最大化所形成的市場占有率和回報水平。效率和收益是引導要素流動的直接驅動力,用戶體驗的提升,是收益驅動帶來的社會檢驗機制與運行的客觀結果,也是根本的支持力量。實際生活中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也就是我們過去所知道的這個結構有所調整變化的過程,我們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之上,就要特別注意,怎麼樣給出要素流動的必要的制度環境。在這方面我們也在理論上給出了表達式。

如果回應需求主體的供給側創新過程中能夠有這樣一種使動力驅動之下生產要素流動中尋求最大回報而創造更加自由、靈活的這樣一個主體創新的環境,同時又要由政府主體的介入解決好矯正市場缺陷與失靈的問題,制度供給的意義和作用就凸顯出來。

四、中國現代化追趕過程中新舊動能轉換「守正出奇」的挑戰與考驗

中國在工業革命之後嚴重落伍,積貧積弱,經過救亡圖存,奮鬥犧牲的過程,在求發展之路上,終於走到了以改革開放做到偉大民族復興戰略目標的「強起來」時代的門檻,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按照最高決策層規劃的「新的兩步走」,要達到中國夢,我們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線而攻堅克難。

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凸顯的制約,中央已經表述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充分的發展是由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帶出來的,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那我們將面對一系列被稱為「陷阱」的這樣一些不利狀態,比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民粹主義為基礎的福利趕超陷阱以及塔西佗陷阱等,雖然都是比喻,但卻寓含著不可忽視的挑戰。

中國必須以新舊動力的轉換,形成抑制和化解矛盾凸顯、對沖下行因素、有後勁跨越此類陷阱的質量升級版可持續發展。新供給經濟學在這類挑戰面前,我們研究者的思維,是基於經受歷史考驗使中國沖破歷史三峽的現代化訴求,盡可能形成高水平思路,要「守正出奇」地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有限的政府兩方面的作用,於創新中優化結合——基於競爭,但不局限於完全競爭的理論假設。

所謂「守正」,首先就是強調我們必須認識、順應、乃至敬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讓它充分起作用。這樣一個認識來之不易,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60條」明確地表述出來,後面跟著的「出奇」,就是中國並不能止步於應用一般市場經濟的常規發展經驗,而必須以政府理性的供給管理,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尋求出奇而制勝的創新型超常規發展。

中國如果滿足於常規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國際競爭的環境,種種的制約條件,必須使我們進一步深刻領會鄧小平所勾畫的三步走現代化戰略和中央現在進一步具體化的新的兩步走戰略里所蘊含的十分深刻的追趕-趕超戰略思維。我們必須尋求的「出奇制勝」的創新型超常規發展中,具體的制度機制創新,就必然是一系列帶有雙軌制特徵的特定的制度與機制安排。

比如,產業政策的選擇性設計和它市場化的合理運用,中國的經濟學研究者關於產業政策的討論,我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業政策的必要性是不能否定的,但最關鍵的就是這種產業政策如何科學制定的後面,還必須有跟市場機制對接的機制性的創新,這是產業政策的關鍵。又比如,金融創 新髮展中和商業性金融並存的政策性融資也是不可回避的,而且我們認為必須提到戰略層面來把握的挑戰性任務。再比如,住房制度和不動產業界保障軌與市場軌的統籌必須全面優化,否則我們根本無法構建完成中央所說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必須要有基礎性制度支撐的長效機制。收入分配領域里有力、有效、有度的再分配,那也需要區別對待,必須面對複雜的結構性問題找到盡可能高水平的解決方案,要在這方面解決一系列的沖破既得利益阻礙、攻堅克難的問題。

這種守正出奇尋求創新成果的通道,勢必是比較狹窄的,很容易出現的雙軌運行中的種種糾結、矛盾、扭曲,處理得不好,設租、尋租等等問題會不斷困擾我們,但是把這條路走通,卻是在中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過程中達到現代化願景目標的希望之所在。我們要把相對窄的這條路走通,才能使中國在追趕和趕超的超常規發展中沖過「歷史三峽」。這里面最關鍵的,我們認為,就在於以盡可能高水平的實質性的全面配套改革,來構建創 新髮展的制度環境,在新舊動力轉換中做到動力體系的轉型升級,由此來保障「守正出奇」的成功率,做到以人為本、惠及全球的中國經濟社會的現代化。

這些看法借這個機會匯報出來,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搜狐智庫原創稿件,根據現場速記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