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從美國和日本醫藥行業和醫藥股的發展歷程看中國的集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1980年-1987年,超級大牛市期間。醫藥股落後大盤。

(2)1987-1989年,醫藥股在藥品降價期間,小幅落後大盤。

(3)1989年-1995年,大熊市,醫藥股約好於大盤。

(4)1995年-2000年,醫藥股遠超大盤。

(5)2000年-現在,幾乎和大盤持平。

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 20 年當中(從1989年開始 ),日本大盤指數的重心是在不斷下移,而醫藥板塊重心整體上移,體現了醫藥成長股屬性(上表沒有特意說明)。

明顯獨立走勢的原因是創新藥優異表現的拉動。投資醫藥股也是最佳時機,日本是在 1995-2000 年期間。成長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催生股價向上的原動力。

從過去1995年到現在,醫藥股的走勢當中可以看出,武田制藥、安斯泰來、衛材制藥、三菱田邊和中外制藥股價表現亮眼,成為大牛股,企業創新是內因。

股市分析:從美國和日本醫藥行業和醫藥股的發展歷程看中國的集采

美國醫藥股的歷史 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全球最強的金融系統,全球最高標準FDA的加持下,共同形成了美國醫藥股稱霸全球的規模(高效的資本市場並購+分拆),引領全球的創新能力(便捷的資金募集+高標準審核+巨大的盈利空間),形成一個獨特的美股醫藥生態。 二戰後,美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70年代初,注重名望與成長性的「漂亮」50概念股票被炒到頂峰,其中醫藥股僅次於消費品位列第2。 80年代,估值持續低迷,1980年《拜-杜法案》和《斯蒂文森-韋得勒科技改革法》保護知識產權,推動研究成果市場轉化。1984年通過了《藥品價格競爭與專利期補償法案》在鼓勵新藥研發和節省醫療費用的仿制藥之間取得平衡。這些都是對行業影響深遠的政策。 90年代,行業並購潮起,標誌性的事件就有百時美和施貴寶,90年代世界前10的藥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2003年達到50%,醫藥巨頭大幅溢價大盤,現在的很多行業巨頭都是脫胎於那個年代。 金融危機後,「專利懸崖」步步緊逼,「新藥管道」漸漸乾枯,與之相對的是互聯網行業迅猛的發展,醫藥行業進入美股歷史上少有的相對大盤折價的區間,但是歐巴馬醫改橫空出世,一把又把醫藥股拉了回來。 縱觀美股醫藥股歷史走勢,無數長牛股,相對大盤常年維持30-40%左右的估值溢價,80年代把行業發展基礎的各項政策梳理清晰後,打通了商業化、融資的流程,為行業提供了長期良性發展的基礎,依托著全球最大的醫療市場,吸引著各類機構為醫藥創新進行奮鬥,不斷突破人類對疾病的邊界,順帶著各種神藥再去全球收割一波,現在已經形成了若干個建立了全球銷售網路的跨過巨頭+各種細分領域創新小公司的行業結構。與巴菲特齊名的戴維斯曾經說過,熊市能使投資者發大財,但他們在那時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1980年代房地產熊市蔓延到銀行,使得約翰·聶夫可以買到便宜的花旗銀行。1990年代初,克林頓政府誤導性的醫療改革項目導致醫藥股走熊,默克、輝瑞的股票均下跌了40%-50%。對集采的擔憂導致醫藥股出現絕佳投資機會,可惜很多人視而不見。(作者:大巧似拙)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