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屍企業出清進行時:千企千面與稀缺的專業資本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摘要]從宏觀上考慮,問題資產規模數萬億。如此龐大的數字靠訴訟和拍賣,恐怕很難有結果。更多職業化重整資本進入或許將成為推動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編者按:「僵屍企業」4個字,在過去多年頻繁的出現在各類官方文件中,但對大部分公眾而言,也只是各類政策文件中一個形象的詞匯,但落地到現實,僵屍企業事關產業,事關就業,事關效率,事關背後數萬億問題資產的處置,等等,於各級政府都是「一個巨大的包袱」,所以我們再一次將目光聚焦於此,寄希望吸引更多切實的關注,並推進僵屍企業有效的出清。(周鵬峰)

本報記者 侯瀟怡 深圳報導

「僵屍企業」出清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12月4日,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僵屍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和去產能企業債務,加快「僵屍企業」出清,並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

根據國資委2016年摸底的相關數據,中央企業需要專項處置和治理的「僵屍企業」和特困企業達2041戶,涉及資產3萬億元,而這僅僅是中央層級的梳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地方問題企業或「僵屍企業」數目更為龐大。比如河南省曾披露截至2018年10月處置省屬、市縣屬僵屍企業1124家;廣東省曾披露2016年完成2385家僵屍企業出清。

地方是僵屍企業處置的主要執行方,但千企千面,地方與企業、金融機構等債權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得更為錯綜複雜,僵屍企業加速出清的過程中,亦要避免二次「傷害」,市場呼籲職業重整資本介入萬億問題企業處置藍海。

摸底與加速出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多個省市國資委披露的公開信息發現,2016年以來,部分省份陸續公布僵屍企業處置計劃,按計劃2019年底至2020年僵屍企業處置工作可以陸續完成。

如山東省政府按照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已經停產停業或半停產、資不抵債喪失造血功能的判定標準,2016年披露 「省管企業所屬僵屍企業」數量為321戶(市縣屬僵屍企業數量並未公布),涉及職工121023人。按照計劃,山東省2016年、2017年、2018年將分別處置125、124、72家僵屍企業,2018年底將完成山東省屬僵屍企業處置工作。

此外,河南省披露截至2018年10月處置省屬、市縣屬僵屍企業1124家,預計2019年完成國企改革。廣東省2016年完成2385家僵屍企業出清,並根據《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行動計劃(2016-2018)》, 2018年底,廣東基本做到「僵屍企業」市場出清。

而對於尚未披露、尚未確定「僵屍企業」和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名單的地方政府和國資委,發改委最近發布的《通知》給出了明確時間表——三個月內確定首批名單,原則上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

華北某省接近國資委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各省國資委都進行過省內的摸底,對地方情況已經比較了解。包括銀行在內的很多機構都想獲取名單,但僵屍企業的名單很難對外公布,一方面是目前對於僵屍企業的認定很難有統一標準;二是一旦被公布認定為僵屍企業,可能會加大企業的處置難度。但政府目前都會和名單企業充分溝通,按照制定的計劃逐步推進出清。

他也直言,政、銀、企之間的關係也在這幾年屢屢變化,處置僵屍企業或問題企業的難度確實很大。問題企業中以歷史悠久、規模龐大的國企居多,早先這部分企業是較占據主動權的一方,政府、銀行都樂於為企業提供幫助或服務。當問題企業出現債務問題後,前幾年從地方執行層面看,銀行授信受政府影響較大,多不會抽貸斷貸,甚至還會在政府壓力下繼續提供貸款,問題企業多得以「續命」。

但隨著近兩年去杠桿的推進、金融監管和對地方政府的約束,以及流動性的收緊,銀行主動性與話語權越來越強,問題企業的債務壓力越發嚴峻,緩和與拖延空間也越來越小。一方面是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人的壓力,一方面面對政策要求出清的壓力,問題企業處置必須加快。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前幾年地方處置僵屍企業還有一些政策消化、觀念上轉化,政府包括人員安置、破產資金哪裡來等障礙,但今年上半年從調研情況看,僵屍企業各個省都在開始大規模推進,各地政府、法院落實到行動加快,今年破產案件數據也會上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披露數據,2013年大陸破產案件數量出現拐點以來連續五年攀升。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法院新收企業破產申請審查、破產案件9542件,同比上升68.4%;審結6257件,同比上升73.7%。市場普遍認為,2018年新收、審結破產案件數量或均可破萬。

效率與可能的誤傷

在地方加速處置問題企業資產以及破產阻礙降低的同時,不少業務人士也提出了新的擔憂,在這一輪加速處置中,本意是減少資源浪費,但地方在執行中若一味追求處置效率,或許會形成處置中的二次「浪費」。

華北某大行對公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隨著對地方政府債務、僵屍企業處置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銀行在地方政、銀、企的博弈中更具有主動權。

「之前銀行對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平台的背景是十分看重的,政府也願意為這部分國資企業提供擔保,從經營層面,銀行認為這樣可以撇清責任幹系。但對於目前階段來說,僅僅撇清幹系無法收回債務,加上政策也支持沒有經營能力的僵屍企業破產,所以銀行的風險敞口有所收緊。不少企業可能在這輪加速出清中被誤傷了。」他直言。

他舉例指出,之前當地一家有名的房地產企業,主要因為當時民間借貸過重出現了現金流和經營問題,但其他資產質量都比較優質,未來還款能力也較為看好,但省行堅決不續貸,各家銀行抱團恐慌性出逃,很多資產被賤賣,但當時可能只是缺少一筆現金流注入,一個有潛力的企業破產,難以起死回生,本質也是資源的浪費。

北京甲乙丙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倫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過往參與的問題項目經驗看,項目不成功很普遍,主要在於各利益方難以找到平衡點,於是匆匆處置。不論是項目還是企業,產生困境的原因很複雜,資金問題、管理問題、定位問題等,但項目最終走向失敗或者企業瀕臨破產後就會表現為各方利益極不平衡。

鐘倫權曾受漢口銀行委托處理武漢造船廠重組項目,彼時武漢造船廠正為德國客戶造船,建設至半程缺少現金流,銀行希望起訴。「如果站在銀行的角度直接拍賣,造船廠破產了,造船廠沒有什麼資產,銀行債權也收不回來,還要背上遣散費等各種負擔。只有把船能夠順利造起來,把船交給德國,把尾款付給造船廠,還給銀行,才能做到共贏。此時需要說服銀行再貸款,封閉使用把船造起來,同時說服德國方面漲價,通過造船款歸還銀行貸款還可以順利進行造船廠改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他指出,當債權人、股東、職工、政府多方通常都處於一個十分混亂的狀態時,盲目處置一味追求速度並不可行,只有做好解決方案、重組方案,平衡各方關係才能避免二次失敗和傷害,追求最大的效益,但這種投入必須值得。

「3億」門檻與職業資本的稀缺

但專業高效的處置,需要職業重整資本的介入。德富資產執行合夥人吳舸指出,對於可以通過重組等方式拯救的問題企業來說,關鍵在於如何吸引新資金進入。但實踐中各利益方想的都是回款而不是投錢,沒錢投入就「解不了套」,即使破產重整,也要補充流動性。而目前市場上針對問題企業的職業化重整資本很稀缺。

他具體指出,市場看資本實力,3億是一道坎。國內可以調動3億以下資金的民企很多,但往往缺乏經驗,因為金額相對有自主權,很多合同條款沒看清就盲目投入項目,失敗的可能性比較高。可以調動3個億以上資金的多數是持牌機構,體系並不缺錢,但機構的原則更多考慮的是投資不出錯,很少進入問題項目。

總體來看就是,3個億以下資金缺乏專業經驗,3個億以上資金不願意進入,這是重整資本稀缺的原因。

湖岸投資董事長張征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僵屍企業的處置目前比較多還是由銀行打包進行處置,真正由專業AMC進入且深入經營的問題企業還不多。

吳舸還對記者表示,對問題企業來說,一方面需要資金,另一方面也需要資金專業。他提出,職業化重整資本最需要的是全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商業能力和法律能力,商業能力甚至大於法律能力。

他指出,一筆債權與債務人溝通很少有異議,只是說還不起,能不能談判。傳統處置方式採用法律武器,不一定能贏。從宏觀上考慮,問題資產規模數萬億。如此龐大的數字靠訴訟和拍賣,恐怕很難有結果。所以如何進行專業的利益分配和重新談判,更多職業化重整資本進入或許將成為推動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某民營AMC業務人士也指出,專業機構應該更多介入問題企業的處置與重整,通過專業機構制訂專業方案,確保方案順利實施。一方面問題企業和問題項目的情況時時變化,債權情況也在時時變化,要考慮如何統籌不同利益關係,甚至統籌經濟、民生、社會責任等更複雜的問題。第三方通常可以獨立於債權人、債務人、政府,更客觀地分析和量化各方利益主體的平衡點。

「目前專業機構進入問題企業處置領域的商業熱情依然有限,一方面是純商業回報上的考慮,是否具有專業性,能否商業可持續,這考驗的是機構的專業實力。另一方面也因問題企業多是國企、央企背景,對民營資本開放程度有限。這也是行業目前的呼籲,希望能有更開放的機會,進入萬億問題企業處置藍海。」她指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