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浙江大陳島:從「海上荒島」到「東海明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記者探訪大陳島,對話大陳人,看他們如何把一無所有的「海上荒島」建設成美麗的「東海明珠」。

漫步海島老街,1956年首批上島的「拓荒者」在土壤貧瘠、淡水匱乏、台風肆虐的荒島栽下棵棵樹苗,一甲子過後,早已亭亭如蓋。

「走路高低不平,夜裡電燈不明,急事電話不靈,遇風航船常停,生活單調苦悶,環境艱苦冷清。」這段順口溜,讓49歲的島民項文斌記憶猶新,「這是父輩在艱苦歲月的真實寫照。」

今日大陳,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商店、醫院、學校、銀行、郵局、氣象站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

「這裡已不再是臨時的棲身之地,而是我們永遠的家園。」項文斌感慨說,1957年,全家人從寧波象山遷居大陳島,見證了大陳巨變。

曾因目睹一位島民飽受病痛折磨在掙扎中去世的場景,項文斌從此暗下決心要改變島上的醫療狀況。

1987年,項文斌學成回島,踏上從醫路。「基礎設施不足、工作條件簡陋、醫護人員缺乏等‘煩惱’,我們逐一解決。」大陳鎮衛生院院長項文斌表示,在他與同事的努力下,促成了海陸醫療衛生一體化,使得島民看病更省錢省心,醫療衛生硬體設施大為改觀。

不僅是醫療,電力系統也見證了大陳之變。

20世紀70年代柴油發電;1988年元寶山風力發電站投運;2009年20多公里、35千伏海底電纜貫通……「以前島上供電很不穩定,台風一來,狀況百出。」大陳供電所所長王海強說,通過一系列改造,如今大陳島的電力系統越來越穩定,風力清潔能源還能反哺大陸。

誠然,風不言,海不語。在一代代「拓荒者」的努力下,海上荒島得以「重生」。

而漁業一直是大陳島的支柱產業,受沿岸流和台灣暖流交匯影響,大陳海域是眾多集群性魚類繁殖生長、洄遊索餌的良好場所,盛產黃魚、帶魚、梭子蟹等。

皮膚黝黑的繆友春,從小聽著海浪聲長大。在他的眼裡,大陳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都是難得的珍寶。

他向記者回憶當年搖著手搖船,在星芒和晨光的交替中,追著潮水出海捕魚的情形。「撒下一張網,無需多久,就能打撈上滿艙的魚。」

昔日,大陳漁場的繁榮景象,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步入衰退。

近年來,靠海吃海的大陳漁民在嚴格執行休漁期各項規定的同時,亦不斷作出新探索。

在離島一公里的海面上,數百根水泥樁與大型銅網將1200多平方米的海域圍成一個圈,漁民茅兆正嘗試新技術進行人工養殖。「搞人工養殖是對資源的一種保護,少捕撈就是少破壞。」在他看來,大陳島遠離大陸,並不意味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要用轉型升級的思維合理開發。

如其所言,海島的自然資源雖有限,但大陳人秉承開拓創新的精神,無中生有,有中生新。

懸崖餐廳、懸空棧道、無邊界海景泳池……這些被網友驚呼「美爆了」的景點規劃,正從藍圖化為現實。

「我看好大陳島的發展,也願意為大陳島發展出份力。」談及對未來的發展,大陳島最年輕的民宿經營者——29歲的陳彬彬信心滿滿。

站在梅花灣上,眺望舟楫往來。「伴著浪濤聲入眠,晨起遙望星星點點的微光,相信是很多人的夢想吧。」繆友春盡情暢想著。(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