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溫馨提示:關注微信公眾號:付虹大夫(rainbow_96sina)的 大家可以在上面留言了,比如「陰道炎」、「盆腔炎」、「月經過多」、「月經不調」、「排卵期出血」、「痛經」、「宮頸糜爛」、「月經過少」、「子宮肌瘤」、「卵巢囊腫」、「HPV」、「備孕」等關鍵詞,您就會看到相關的科普文章,馬上關注吧!
育齡女性和靈長類雌性動物,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周期性變化。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就是月經。
月經是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所致,子宮內膜待的好好的為什麼會剝脫?因為她的leader卵巢下達了命令。我們都是好孩子,子宮內膜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子宮內膜就是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影響下出現周期性變化。
增殖期:月經出血的第5天,雌激素開啟子宮內膜表皮修復模式。周期第10~14天,內膜已築起高台,腺體與間質明顯增殖,核分裂相明顯,腺體迂曲,腺上皮呈高柱狀等。
分泌期:排卵是分泌期開始的標誌,黃體形成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內膜呈現分泌期的改變。
分泌期子宮內膜的生理變化是在增殖期的基礎上孕激素作用的結果,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有:下調雌激素受體,使雌激素作用減弱;使雌激素代謝加速,子宮內膜局部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間質細胞發生前蛻膜化改變,腺上皮出現分泌變化。
排卵後1-5天為分泌早期,子宮內膜繼續壘牆般增厚,腺體更加增大、彎曲;排卵後5-10天為分泌中期,此期子宮內膜出現高度分泌活動,先前的彎曲與擴張達到高峰,子宮內膜的厚度增加,內膜厚且松軟此時正是著床的好時期(窗口期)。
如果精卵未相遇、卵子小姐未受精,排卵後12~14天,黃體衰退,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子宮內膜厚度也隨之下降,腺體分泌耗竭,間質內白細胞趁虛而入,螺旋動脈受壓,血管內血流不暢。
在月經開始前4-24小時,內膜螺旋小動脈出現局部痙攣收縮,痙攣遠端的內膜因缺血而壞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繼而血管擴張,血液從斷裂的血管流出。
誰能烘幹我這顆潮濕的心?給我一點安慰一點叮嚀?盼而未得的子宮內膜就這樣發出了無聲的哭泣。
從整體來說,子宮內膜分為兩部分,即功能層和基底層。所以各位小主不用擔心,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只限於功能層,基底層是不會脫落的。從月經周期的第3~4天起,基底層上皮又盡職盡責的開啟新一輪的再生模式,修復創面,經血即停止。
為什麼女人到了一定年齡才會來月經呢?小女孩怎麼不來月經?
月經初潮是青春期發育初步成熟的標誌。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19歲。女性第一次月經來潮稱月經初潮,為青春期的重要標誌。
月經初潮提示卵巢產生的雌激素足以刺激子宮內膜生長增值,雌激素達到一定水平且有明顯波動時,子宮內膜就脫落而出現月經。
不過正值青澀的青春期,此時中樞對雌激素的正反饋機制尚未成熟,即使卵泡發育成熟也不能排卵,故月經周期通常不規律。經過5~7年建立規律的周期性排卵後,小主的月經才逐漸趨於正常。
正常月經周期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周期時限平均為31天,範圍21~35天。卵泡期時限變異較大,黃體期則較恒定。經期平均為5天,範圍3~7天均為正常,每次經期失血量平均約為35ml,範圍為20~80ml。
一般在經期第2~3天失血量最多,血色鮮紅或稍暗。黏稠而不凝固。除了血液,月經中還可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及宮頸黏液等成分。
月經是女性的一種生理現象,各位小主不要如臨大敵,一般月經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由於經期盆腔器官充血及前列腺素的生成,經期的小主可出現下腹墜脹、腰骶部酸脹感覺。
文獻來源:1、《中華婦產科學》第三版,主編曹澤毅。
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於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路,禁止私自轉載。如果需要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 付虹大夫 rainbow_96sina!健康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做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及建議,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專注女性健康知識-每天給你意外的驚喜,我會持續推出最新和靠譜的婦產科健康知識。與你一同分享健康,漫步人生路,敬請關注。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可輕鬆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