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莫斯科公國與喀山汗國?
1552年,喀山汗國的首都被莫斯科公國的軍隊攻陷,俄羅斯人完成了其近代史上的首次大規模對外擴張。但與很多人設想的不同,戰爭並非是一場定居文明與遊牧鄰居的廝殺。相反,雙方在政治和軍事制度方面,都有著驚人的一致性。以至於今人重讀這段歷史,就仿佛置身於一個文明的正方兩面之間。
不同信仰下的孿生兄弟
鼎盛時期的各羅斯公國分布
早在蒙古人控制今天的俄羅斯之前,當地的文化與文明樣式,就已經由不同的族群勢力所構建起來。除去屬於地中海文明外圍的克里米亞半島,餘下部分在大體上可被分為兩支。靠近歐洲的西部羅斯人,以及靠近亞洲的東部保加爾人。
早期的保加爾汗國
前者無疑由信仰了東正教希臘文化的維京人主導,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數個公國。後者則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文化分支,並且不時受到其他突厥勢力的衝擊。雙方在當時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羅斯人沒有強大的中亞王權,主要依靠各公國的所屬城市展開。後者有一個較為強勢的中央宮廷,分布地域內的城市和牧場也是兼而有之。
他們也都在13世紀的蒙古大征服中損失慘重,並在金帳汗國的委任統治下,經過了一段動蕩而艱辛的歲月。
蒙古入侵重創並改變了俄羅斯文明
有趣的轉折點,出現在十五世紀。由於金帳汗國的國力衰退與帖木兒對其核心地區的毀滅性打擊,西部的羅斯人和東部的保加爾人都紛紛具備了脫離蒙古霸權的機會。一段時間內,他們與金帳汗國的王庭之間,形成了互相傷害的三角關係。誰被認為更加冒頭,就會被另外兩方聯手懲戒。最終,隨著金帳勢力的徹底毀滅,兩者才不約而同的獲得了新生。
保加爾人也在蒙古入侵後損失慘重
除了宗教信仰外,屈指可數的區別是統治階層的來源。羅斯人在內耗中,大都拜倒在豎起蒙古帝國接班人的莫斯科公國腳下。保加爾突厥則是由原來的金帳汗國貴族擔任首腦,並很快發展出自己的首都喀山城與相應的城市定居文化。這樣一來,兩股勢力就和南方的克里米亞汗國一起,形成了爭奪歐洲最東部霸權的小世界。
重組後的喀山汗國旗幟
新生的莫斯科公國與喀山汗國,都無可救藥的受到了蒙古統治者的影響。盡管保留了大量的地方封建勢力,卻已經豎立了中央王權的至高無上。前者在文化上還有濃厚的拜占庭帝國基因,並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以東正教的中心自居。後者則持續受到了南方奧斯曼帝國的影響,成為了一個信仰伊斯蘭的拜占庭-莫斯科式帝國。
不斷擴張的莫斯科公國
盡管在東歐的勢力,遠非莫斯科與喀山兩家。但他們占據了地區的大部分空間,鄰居間的火拼自然是不可避免。兩者都希望控制伏爾加河中遊的航運貿易。加之還有著殊途同歸的制度與理念,很快就從一般爭霸衝突,升級為帶有滅國性質的廝殺。
當然,從地緣格局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人還是逐漸占據一定優勢的。他們可以通過與立陶宛、利沃尼亞等地的交流,獲得更多先進的歐洲技術並發展經濟。喀山汗國則只能依靠伏爾加河,經過克里米亞與黑海,獲得有限的土耳其技術和經濟支持。另一條線路是通向里海和中亞,但重要性並不顯著。
喀山汗國是阻擋莫斯科人崛起的東方因素
形同翻版的兩支軍隊
一輩子志在加強權威的伊凡四世
1552年,已經大體上掌控莫斯科局勢的伊凡四世,開始著手徹底決絕喀山汗國。他的對手亞德加汗也不得不做最後的殊死一搏。兩位君主麾下的武裝,卻在很多方面都看上去是如出一轍。
伊凡四世的莫斯科軍隊,在16世紀依然以地方封建武裝為主要力量。大量的波耶爾貴族騎兵,靠自己的地產維持收入,並在每年獲得莫斯科大公的少量金錢補貼。戰爭爆發時,他們就要按照封建契約來武裝自己,並帶著力所能及的部隊參戰。
波耶爾為首的地方封建武裝是莫斯科軍隊主力
當然,伊凡四世為了鞏固自身權利,也效仿過去的羅斯大公搞了自己的親衛隊。受到南方奧斯曼軍制的影響,又被分為近衛騎兵和近衛射擊步兵。前者在接受各種形式的薪水之餘,主要生活在克林姆林宮周圍的封地內。他們只效忠於伊凡個人,並有著比大分部地方領主都好的裝備。後者則使用類似土耳其式的重型火繩槍射擊,並使用戰斧進行肉搏。他們全部住在伊凡提供的房屋內,定期訓練和接受大公給予的薪水。
伊凡四世創立了近代早期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射擊軍
亞德加汗的喀山汗國軍隊,在大部分方面與莫斯科人是一樣的。可汗衛隊的地位,就相當於伊凡身邊的近衛騎兵與射擊軍。他們同樣在有靠近首都的封地之餘,享受大汗津貼的供養。他們隨時可以準備出戰,並且裝備最為精良。地方騎兵來自富庶城市與鄉村,可以被視為喀山版本的波耶爾貴族。他們同樣要履行類似的封建義務,並在各方面都與對手類同。
喀山汗國的騎兵一樣經歷了蒙古化的洗禮
因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定居化,喀山汗國也不缺乏足夠數量的步兵。他們中就包括使用火槍的射手,也有更多使用弓弩的傳統輕步兵或重步兵。同時代的莫斯科地方部隊,同樣還有相當士兵在使用傳統弓箭。所以在戰鬥力上,不存在巨大差別。
喀山汗國一樣擁有火槍手及完整的步兵體系
真正讓雙方拉開差距的是炮兵實力。莫斯科人在西方的戰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火炮重要性。他們不僅自己鑄造火炮,也會想方設法進行購買。一些外國軍事技術人員,也會為了賞金和地位而來到莫斯科服役。喀山人在使用火器方面,有著早於莫斯科的記錄。但他們通過克里米亞購買奧斯曼軍火的管道不暢,只能用有限的火炮來守衛城市。
莫斯科軍隊在炮兵方面占據最大優勢
同室操戈
俄羅斯人為紀念喀山之戰而繪制的宗教畫
1552年8月22日,伊凡四世率領號稱150000人的大軍,順著伏爾加河逼近喀山。由於他們在之前已經大體上控制了伏爾加河航道,所以大軍從水陸兩個方向的前進都比較順利。但亞德加汗也不準備在孤城中坐以待斃。因為城市在之前就已經被莫斯科軍隊降服過一次,證明單純的防禦將難以保全自己。來地方封地與韃靼部落的騎兵,加強了他的可支配兵力。
順著伏爾加河前進的莫斯科軍隊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喀山城的選址與防禦設施都不差勁,與同時代的莫斯科相比也沒有什麼差距。城市本身坐落於伏爾加河邊的山丘上,有河道拱衛城市的一側。一條不大的支流會流經城內,為城市守軍與認可提供水源。雖然第一道城牆是傳統俄羅斯風格的木牆,但位於高地上的第二道城牆就是更加堅固的磚石結構。
包圍喀山的射擊軍與親衛隊騎兵
為了防止敵軍從容攻城,已經集結起來的喀山騎兵部隊,開始埋伏在城市的北面與東側。他們故意在莫斯科人抵達後,沒有立刻開戰。而是讓對手分散包圍城市,並花時間構築圍攻陣地與炮兵陣位。這樣一來,伊凡的軍隊就在各個方向上呈分散趨勢。他們的吸引力完全都在喀山城身上,容易遭到致命性的突然反擊。
工兵在炮火與平行戰壕掩護下 挖掘進攻戰壕
8月29日,莫斯科的炮兵開始進行火力壓制。他們不僅轟擊喀山的城牆,還同守城部隊的炮兵進行了對決。考慮到那個年代的校準技術,這種類似決鬥性質的對轟,往往不能立刻分出勝負。若非伊凡的炮兵具有局對的數量和質量優勢,喀山守軍的大炮不會在一天時間內被全部擊敗。雖然並非所有火炮都被摧毀,但殘存的炮兵不得不選擇停火來隱蔽自己。
莫斯科公國軍隊對喀山的圍攻進程圖
同時,大量的工兵已經挖掘了圍繞城市的戰壕。包括射擊軍在內的大量遠射部隊,開始在戰壕內不斷發射手中的武器。根據當時歐洲的最新攻城戰術,最外圍的環形壕溝完工後,工兵還要繼續挖掘Z字形的進攻戰壕。這些齊頭並進的新戰壕,會一直延伸到城牆之下,以便進攻者埋放動搖城牆根基的炸藥。因為不是直線挖掘,所以有助於士兵躲避城頭的火力還擊。
喀山人並未將希望全寄托在守城部隊身上
但最讓喀山人頭疼的事情,發生在城市北部。和之前一次陷落時的情況類似,莫斯科軍隊準備截斷流入城市的水源。這樣,守軍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被迫投降。所以,他們特意安了自毛伊人在北部待命。同時,另一支騎兵將從東南面殺出,打通去往南面的通道。作為牽制與增援力量,城內的守軍也將同時從東面和南面的城門出擊,形成內外夾攻之勢。
伊凡的直屬親衛隊騎兵
從8月30日開始,亞德加汗開始策動大規模反攻作戰。城內的可汗衛隊從南門沖出,另一支民兵部隊則從東面開門突圍。但他們都在莫斯科軍隊的戰壕與遠射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尤其在戰鬥最激烈的南側,精銳的可汗衛隊已經沖過了戰壕。但伊凡也派出了自己的直屬部隊堵截。兩支同樣裝備西亞式板鎖甲、復合弓與馬刀的騎兵,在蒙古-突厥式戰鼓的激勵下,惡戰一場。有步兵火力支援的莫斯科人,還是笑到了最後。亞德加的可汗衛隊被徹底擊潰,僅有部分人撤回喀山城里。
與此同時,喀山汗國的地方封建騎兵與烏德穆爾特韃靼人一起,從東南面發起迂回進攻。早有布置的伊凡,在那里派駐了非常善戰的亞歷山大親王和大量的波耶爾貴族騎兵。兩夥裝備、戰術都及其類似的騎兵,便在城市外圍展開激烈廝殺。由於數量和戰鬥力相仿,戰鬥陸陸續續焦灼了數日。最後還是亞歷山大的波耶爾騎兵獲勝,並一路追到了對手駐紮的小鎮阿爾斯克。在驅逐了對手的最後頑抗後,將這個喀山軍隊的外圍基地焚毀。
喀山城一直籠罩在敵軍的優勢火力之下
在城市的北部,科布斯基指揮的另一支波耶爾騎兵部隊,與突然殺到的毛伊人相遇。這些韃靼更習慣打了就跑的襲擾戰術,而不適應強強對話的正面硬抗。所以在遭到同樣埋伏在預備隊位置的莫斯科騎兵攻擊後,迅速脫離了戰場。伊凡的工兵也在騎兵保護下,順利的切斷了城內的飲水供應。
莫斯科人在移動炮塔掩護下不斷進行射擊
已無後顧之憂的莫斯科炮兵,接著又建造了一座威力巨大的攻城塔。但與之前的舊式版本不同,這座高塔被安放了10門大口徑火炮與50小口徑火炮。圍攻戰利用這座可移動的炮台,不斷摧殘喀山的木質城牆。殘存的守軍炮兵,一度嘗試開火擊毀眼前的怪獸,卻被更加猛烈的火力擊敗。至此,喀山城的陷落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10月2日,伊凡的工兵終於炸毀了喀山城的城牆。射擊軍一馬當先的沖入城內,以訓練有素的齊射擊潰了企圖集結抵抗的喀山步兵。絕望的守軍開始逃入第二道城牆,任由平民在外面被莫斯科人殺戮。他們繼續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抵抗了11天。到10月13日,彈盡糧絕的守軍發動最後一次突圍。但在步步緊逼的莫斯科軍隊面前,依然被無情的擊潰。整座城市落入了伊凡四世的掌控之下。
喀山城的守軍在最後的巷戰中被擊敗
歷史的節點
吞並喀山汗國後的莫斯科 打開了通向南方與東方的通道
攻滅喀山汗國的伊凡四世,獲得了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後的最大軍事勝利。他們不僅要回了多年來被突厥人擄去的戰俘和奴隸,也將城內的韃靼-伊斯蘭風格建築給全部摧毀。整個事件本身,也成為了俄羅斯近代史的重要節點。
從戰略上來說,喀山城被莫斯科公國控制,就是將整個伏爾加河中遊都讓給了俄羅斯。俄羅斯人一下子打開了通向西伯利亞、中亞和黑海三個方向的通道。這對後來的持續征服與強勢崛起,產生了無可替代的影響。否則俄羅斯可能永遠只是一個東歐邊緣位置的三流國家。
戰勝喀山汗國後的伊凡四世 鞏固並擴大了自己的個人權勢
從文化與文明角度來看,喀山城的陷落與喀山汗國的滅亡,強化了傳統東正教勢力在東歐地區的版圖面積。南方的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和克里米亞,都無力湊出與之相抗衡的體量和資源。這也決定了之後數百年里,歐亞邊緣位置的文明屬性。否則即便誕生一個類似俄羅斯帝國的龐大實體,也會是一個類似奧斯曼和莫臥兒的伊斯蘭化-突厥帝國。
最後,喀山汗國的滅亡也進一步提升了伊凡四世的個人威望。他在幾年後以成功的軍事經驗,開啟了俄羅斯近代史上的首次大規模改革。射擊軍與親衛隊騎兵,都被不斷擴充整編。支持這種中央集權化改革的資源,就來自喀山這類新占領區。那些在舊羅斯地區和莫斯科境內的地方封建領主,迅速失去了制約大公的實力。伊凡四世也有了自稱俄羅斯沙皇的底氣,並因此將自己永遠載入史冊。
點
推薦閱讀
奧爾沙1514–蒙古式騎兵慘敗於歐洲重騎兵
分享本文寫作資料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冷炮的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