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能源車企的最後沖刺:越遲推出產品 機會越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時代周報記者 譚力峰 發自廣州

11月2日,敏安汽車位於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的工廠終於如期竣工,雖然敏安汽車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首款車型登上工信部公告目錄審批申請的有關工作正在籌備中,但公司畢竟還是正式踏上了造車之路。

10月17日,隨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13批)發布,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能新能源」)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終於如願通過工信部審核,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雲度汽車、江鈴汽車、知豆汽車、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後,第10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生產企業。

同時這也意味著,在早前15家已獲得發改委批復的新能源車企中,僅剩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河南速達、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5家仍在為拿到工信部準入而全力沖刺。

「下一家能拿到‘雙資質’的企業目前看來應該是江淮大眾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在汽車分析師張翔看來,江淮與大眾擁有的豐富造車經驗,這是最大的優勢。

無論是從零部件起家的敏安、萬向,還是從低速電動車切入的陸地方舟,在投入巨大的造車面前,發展的步伐顯然不如其他已拿到生產資質的同行,甚至更不如一大批手里連生產資質都沒有的造車新勢力。

眼下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的形勢已成現實,同時市場的競爭亦已愈發激烈,後發的企業失去了先機,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於是,這不禁讓人擔心,首批已經拿下生產資質的企業中,會否率先出現被淘汰者?

造車前的沖刺

在2016年11月成功拿下第5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之後,敏安汽車終於趕在資質考核期限來臨之際,成功地完成了工廠的建設工作。

11月2日,一座占地面積668畝的工廠於江蘇淮安立地而起,據敏安汽車表示,工廠的規劃占地面積為947.55畝,如今建成的是一期工程,未來還將建成沖壓、焊接、塗裝、總裝、PACK、試驗檢測、整車零部件物流、試車跑道、商品車物流、辦公區及生活配套等十大功能區。

「工廠在投產後可以做到每年5-8萬輛的產能輸出。」敏安汽車方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目前正在全力籌備工信部的資質審核,為申請《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做準備,而未來量產車型—內部代號為A2001的中級純電SUV,目前也正處於試驗驗證階段,上市具體時間待定,預計將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

根據發改委「27號令」,拿到生產資質兩年內未能完成工廠建設,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發改委將撤回已發放的生產資質。因此,「趕考」心情同樣焦灼的,事實上還不止敏安汽車。

早前據媒體報導,位於河南三門峽的速達汽車,也在全力加速工廠的建設。「相信明年一季度,速達將會給行業和政府一個交代。」對於公司早前被外界喻為「僵屍車企」,河南速達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為民並不認同。

按照速達的規劃,今年9月底,公司將完成廠房建設,做到樣車生產並送檢。如果能通過工信部的企業和產品「雙準入」,速達就可以真正開工生產。然而,時代周報記者在速達汽車的官網上,至今並沒有看到工廠竣工的新聞,而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試圖聯繫速達汽車,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

此外,進度受到外界關注的還有萬向集團。於2016年1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批復的萬向新能源乘用車投資項目,如今無論是工廠建設進度還是相關產品信息,都幾乎沒有對外進行過公布。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涉及萬向新能源乘用車工廠的萬向創新聚能城,將於今年年底開工。萬向董事局工作室方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因2016年 G20峰會之後,杭州面臨前峰會、後亞運的歷史窗口期,原項目選址所在區域調整為城市發展用地並啟動相關建設,所以在此背景下,為保證項目投資的長期性,項目建設需要重新選址,公司現已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提交選址變更申請。

資料顯示,2014年萬向集團收購美國豪華電動汽車KARMA,並在洛杉磯建立高端定制製造基地和產品研發及工程中心。2017年9月,首批加州製造KARMA REVERO豪華電動汽車下線交付用戶。然而萬向原定在杭州蕭山工廠的進度一再拖延,也導致KARMA的國產化工作遲緩。「目前KARMA汽車業務經營良好,正按照確定的戰略目標發展。」萬向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稱。

融資能力成門檻

「我覺得剩下的5家應該都能拿到工信部的準入,通過工信部審核,只需要投資到位就行了。」 電車人聯合會秘書長馬前程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5家的融資能力將成為他們拿到「雙資質」的一大關鍵。

眾所周知,造車是一件需要持續投入的巨大投資,在已經拿到資質的15家企業中,目前除了北汽新能源已經做到IPO外,其餘都必然要想方設法尋找資本來支撐龐大的造車業務。正如早前拿下第9張「雙資質」的金康新能源,其母公司小康股份早前通過將其註冊資本增資至40億元的方式,來支撐其接下來的造車業務。

「一個是融資問題,另一個則是戰略決策問題,即自己到底還想不想繼續做下去。」馬前程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造車投資太大,而且目前看來基本沒有賺錢的可能性。

另一家同樣擁有「雙資質」的知豆汽車,早前因經營和政策大環境的變化遭遇發展難題,然而在引入深圳致遠富海這個投資者後,知豆汽車曾試圖展開B輪融資,融資20億元,但進展並不順利。

同樣地,對於敏安汽車來說,目前建成的這座智能化裝備水平達90%以上的工廠,項目一期投資已達30億元。加上公司未來還要下設研發中心、動力中心、性能開發中心、試制試驗中心等十大中心,造車之路仍需持續的資本投入。

「對於首批已經拿到資質的企業來說,目前還拿不出產品就表明融資上可能存在問題,導致產品未達到量產要求等問題,」張翔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樣一來,產品越晚上市機會越小,在市場上的存活率就越低。

「前兩年還能有點先發優勢,現在生存的幾率比較小。」馬前程也對時代周報記者這樣說道。事實上,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競爭早已白熱化,像蔚來、威馬這些新造車勢力已經開始做到交付,同時特斯拉國產化進程的加速,也會讓各大合資企業提前加緊布局新能源汽車,這樣的大形勢下,對於這些本身造車並沒有多大優勢和儲備的跨界企業來說,挑戰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