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張

現在的人跟以前相比,社交門檻低了,社交的路徑也縮短了很多,而交流合作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大家對人脈和社交已經有更強烈渴望。

如果你去過一些諸如媒體論壇、行業峰會等公開場合,你很容易在不同場合看到同一堆人超過三次,互相合影、交換名片什麼的。也有很多朋友的微信聯繫人列表里達到了3、5千的好友規模。

那麼這種只存在聯繫人列表里的數字人脈,究竟是你的關係資源,還是成為了你的精神負累?

常識君|有話說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2張

01

朋友圈的兩個痛點

最近接觸了一個做社交電商的朋友,他抱怨說:「朋友圈清理了好幾次,可是,微信通訊錄還是升到了2908人。」

我問:「這有什麼問題呢?」

他直接指出兩個痛點:

1.傷害交情

比如同事間發了朋友圈,大家點個讚、留個言,都互動挺好的,可是你朋友太多,忙不過來,十天難得一見來點個讚,你怎麼這樣不合群呢?

2.增加負累

你可以選擇不加陌生人,加了微信的,多少有過一點交集。

而如果你做的是諸如廣告、咨詢、電商等行業,要接觸各種社會關係,清理朋友圈的空間往往很有限,刪人是很得罪人的事,最多只能選擇屏蔽。

微信朋友圈的快速膨脹,並不都是被動行為,有些確實是人脈經營的必要。

比如很多人特別傾向交往一些有身份的人,將此視作「關係資本」。

有人就說,如果你到了一個新的城市,要優先交往這四類人:醫生、律師、教師和公務員。

任何時代,「關係資本」都非常重要。

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已經意識到「看一個人跟哪些人來往,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能做成什麼樣的事,取決於認識什麼樣的人」。

不少人甚至對如何混進大佬圈子特別上心。

這里,我自己對人脈經營做出一個梳理,談談人脈資源的真正價值:

1.怎麼做社交人脈管理?

2.如何找到自己圈層歸屬?

3.有什麼辦法能夠升級人脈價值?

總之,要避免浪費時間追逐人脈的無用功,就得直面現實,對你的人脈資源進行準確估值。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3張

02

怎麼做人脈管理?

答案:理順人脈清單

很多HR都會給自己建立人脈清單,一般會對朋友圈按照親緣、地緣、學緣、趣緣等特徵進行分類。

這種人脈管理方式還能夠再優化,在我看來,要對核心人脈進行歸檔,才能做到精細高效。

人脈管理的精細高效十分重要。

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鄧巴數字」,也就是150定律:

我們的社交圈與十幾萬年前沒什麼區別,個體能夠認識、信任,並在情感上依賴的人數不會超過150個。

因為人的大腦容量有限,無法承載更多。

所以,我提出一個「過濾+歸檔」的人脈管理方法。

1.過濾

朋友圈的過濾標準就一個——真實性。

微信朋友圈積聚了大量數字化的朋友,成百上千的關係沉淀看起來是輕輕鬆松的事。

可是,人際關係的核心特質——真實性,依然是不可跨越的。

見面三分情,線下交流過,才會讓人覺得更可靠,更有真實感。

《紐約時報》有一個知名專欄作家說過,你的關係和你的社會資本取決於你的真實性,線下社交就是展示你的真實性。

以此看來,如果以真實性程度為標準和建立150人核心人脈圈的必要性來看,那些沒見過面(包含見過面卻沒有留下任何印象的),生活工作也沒有交集,並且超過三個月沒說過話的可以稱之為「網友」的好友基本上可以刪了。

2.歸檔

如果你屬於技術型人才,或者產品型人才,你可能要經常做減法了,因為你的精力大量消耗在產品和技術上,閒餘時間太有限,你會更強調社交品質。

如果你屬於銷售或管理型人才,你清理人脈的原則是不要刪掉任何一個可以促成合作的人,那麼應該做「分類歸檔」,你沒有選擇,各個層面的關係都要維護好。

阿里巴巴曾有一位很有名的培訓師,教會很多人構建「人脈歸檔表」,下面有一個樣本: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4張

要是真做這麼一個表的話,顯然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太現實。

這個方法主要是告訴大家,只要你內心能夠做到正確判斷每個人的名字、角色、職業、地區、行業、影響力、和你的親密度,就能做到可視化盤點人脈。

人脈歸檔以後,你心中會有一個清晰的圖譜,可以使你有章法、有節奏地與朋友圈進行高效互動,人脈關係因而得到保溫。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5張

03

如何確定自己的「圈層歸屬」?

生物學有一種說法:人全身的細胞每7年就會全部更換一次,7年時間,你在生理上會擁有一個全新的自我。

同樣道理,你的社交圈層也會隨著工作和環境的切換,而不斷進化。

不可回避,你的社交圈子總會有一個自然更替的換血過程。

人來人往,不斷會有新的朋友。

排除那種可以經常一個電話出來小聚交心的關係,對於一波一波的舊日同事、友人來說,如果想要延續交往,大概只能借助事緣,要麼扯一些業務合作來往,要麼就一起做點小事情。

沒有這些做鏈接,很抱歉,你不來我不往,隨著時間流逝,往日交情都會漸漸淡化。

社交圈子的自然更替是一種必然,同時,人脈關係的自然凝聚也是一種必然。為什麼呢?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90%的人都是創業者、職場人或者自由職業者,你一定要有人脈支持,給你帶來各種機會。

圈層歸屬,往往能決定你的生存狀態。

職場生存,很多人已有所感受,越是高層次的人才流動,人脈的因素越明顯。

專員、主管一級的,普通招聘網站做一下信息連接就行,總監及以上級別的,大多是因為特殊人脈關係而進入一家公司。

而獵聘、脈脈以及LinkedIn中國,現在都在設法做這個生意,最新的趨勢是與主要社交網站合作,通過機器算法「給商界精英間的相互關係建立圖譜」。

創業者會有更細致的人脈經營:哪些是「關係鐵的合作夥伴」,關鍵時候可以作為外援。

正如地產大佬馮侖所言:

「你有多少錢,不是看你銀行帳上有多少錢,而是你需要用錢的時候,這世界上有多少人願意融多少錢給你?」

哪些是「高價值的圈外人」,或許只是偶有聯繫,或許只有很少關注,但可以拓展你的信息來源和眼界視野,幫你駕馭更多未知因素。

華爾街金融圈有一個「社交估值」理論:如何評估一個人的商業價值,只需計算這個人身邊最緊密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個個才華橫溢,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專業,你與他們形成連接、相互影響,交換信息、共同升級認知,自然會提升你個人的估值。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6張

04

提升人脈價值

做一個圈層的串聯者

做好人脈歸檔、確定圈層歸屬以後,就要考慮如何升級人脈價值了。

在我看來,具體的方法論其實就一條——做「圈層串聯者」,強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你看,大部分的投資銀行團隊中,或者證券資管團隊中,老大基本上是不需要親力親為的,只需要通過「社交」將項目的大體情況敲定,剩下的交由下屬完成,但是每年分紅都會擁有高額的收益。

很多基層員工晝夜奔忙,可能一年的收入不及核心高管一個月。這種顯著的「不平衡」在任何公司中都是廣泛存在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創造價值和決定收入?

很大程度上是「關係串聯」,這最具有不可替代性。

投資銀行、咨詢公司、廣告公司最明顯了,他們居中串聯各方人脈,將一些重大事情(比如公司上市、管理重構、品牌升級等)做成,而這些公司中的核心高管,恰恰是各種關係的交合點,自然也是關鍵價值點。

從一個人脈圈到另外一個人脈圈,中間是有割裂、有空隙的,人脈串聯者能夠獲得各方的信任,促成一些事情,他們是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人才。

如果你的經歷和視野暫時感受不到這些,沒有關係。

我很讚同一位著名培訓師的觀點,要多關注你公司的項目經理、產品經理或者總裁助理。

這三個職位有一個共同特徵,要協調很多人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他們要突破組織層級,將各個系統、各個圈層的相關人員聚到一起,形成合力,這就特別考驗影響力和主管力。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7張

影響力和主管力從哪里來?

當你的人脈體系貫穿不同圈層、不同領域並獲得各方信任的時候,作為一個圈層串聯者,你就能主管大家做出更大的事。

其實,你自己就是一家創業公司,要用創業的眼光來考慮個人發展。

對此,諾貝爾獎得主加里·貝克曾重新定義「人力資本」概念:

人人都應該將自己當做一個企業,要具備大量技能、素質和經驗,不斷升級社交資產和人脈。

社交,歸根到底是要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

來源:李檬(ID:imslimeng),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管理的常識」立場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框發送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德魯克| 稻盛和夫 |經營者養成筆記

戰略管理 | 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 團隊管理

職場溝通| 學習方法 | 自我修煉

市場行銷 |書單|主管力

延伸閱讀《他人的力量》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9張

猜你喜歡

(今年雙11,你不得不買的幾本書,都在這里啦)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0張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1張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2張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3張

你的社交圈,或許「一文不值」 職場 第14張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