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受訪者中,應屆畢業生占21.5%,本科在讀的占33.5%,研究生在讀的占10.7%,博士在讀的占1.3%,33.0%的人是往屆畢業生。男性占50.0%,女性占50.0%。
招聘公司口頭承諾簽約卻不兌現被指為最常見問題
陳姍(化名)畢業於廣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去年和某地產公司簽了三方協議,「簽之前談的薪資水平我覺得比較合理,簽之後才被告知談好的薪水是試用期薪水,正式薪水反而比試用期薪水要少一半。」陳姍說,「我一位學姐通過了某通信科技公司的面試,定了簽約,因此拒絕了其他公司邀約。結果對方很久之後通知我學姐她沒有被錄取。」
「某些招聘企業各部門與HR之間溝通不充分,安排混亂。」現任某互聯網公司工程師范嚴(化名)在參加校招時曾面試一家公司的兩個部門,通知被錄取後發現自己被安排到一個未投遞過求職意向的部門。他還告訴記者,一些公司的校招組對待應屆畢業生也缺乏尊重,有時對應屆生的咨詢和質疑置之不理。
順豐同城產品經理金夏(化名)表示,現在很多公司都允許求職者在線筆試,但面試依然要耗費很多時間、精力,「很多公司面試在同一時段,而且不允許改時間,很不人性化」。
調查顯示,83.3%的受訪者在參加校園招聘時遇到過問題,87.1%的受訪應屆畢業生在參加校園招聘時遇到過問題。最常見的兩個問題是招聘公司口頭承諾簽約卻不兌現(60.5%)和招聘信息與實際工作內容相差大(53.1%),其他還有:應聘初期要求扣押三方合同(51.4%),招聘需先繳納各種費用(35.7%),招聘會現場擁擠雜亂(27.7%),宣講會時間不合理(26.0%)以及投訴無門(13.7%)等。
「我的三方協議已經簽了,又有違約金,現在只好等機會再跳槽了。」陳姍表示,招聘企業違反錄用承諾,會耽誤應聘學生的計劃,導致一些應屆畢業生放棄了其他好機會,也失去了作為校招生求職的機會,只能去參加社招。
范嚴指出,招聘信息與實際不符,導致一些被「騙」進公司的應屆畢業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歡甚至是不熟悉的崗位,工作積極性被打擊,工作效率也可能較低。
實際工作內容與招聘信息不符會給應屆生帶來哪些影響?調查中,67.4%的受訪者直言這可能導致新員工很快跳槽,53.3%的受訪者指出這會拖慢學生求職進展,46.8%的受訪者指出這種情況容易出現毀約後果,45.8%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影響學生自由選擇和客觀衡量崗位。
60.0%受訪者建議學校設置更多投訴管道
范嚴希望學校能夠針對往屆學生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應屆生做求職輔導,將可能出現的陷阱告知學生,並制定應對機制。
陳姍希望學校嚴格把關參加校招企業的資格,並為學生提供反饋和投訴管道,一旦有學生舉報不良企業,要及時採取措施。「學校平時也要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告訴學生在求職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學校的職業規劃課常常是大班授課或者選修課,課堂管理松散,學生也不重視,要改變這種現象,讓職業規劃課真正起到作用。」金夏說,大部分大學生對於如何把控好、安排好找工作的節奏都做得很差,「比如何時該實習,何時該寫簡歷,何時該投遞,大學生要樹立一個長期的規劃和目標」。
學校該如何在校招中為學生提供服務?調查中,60.0%的受訪者建議設置更多投訴管道,及時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53.8%的受訪者建議嚴格篩選參加校園招聘企業並進行監督,53.4%的受訪者希望定期舉辦相關講座,為學生提供指導。其他建議還有:招聘前期與招聘企業就相關招聘條款規定做好溝通(49.0%),提醒學生可能出現的校招陷阱(39.3%),對企業宣講會做好場地、場次方面的安排(25.6%),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營造良好的校招氛圍(17.3%)等。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王霆表示,校園招聘是應屆畢業生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求職管道和方式。對於目前校園招聘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就業輔導機構等都高度關注,出於保護大學生就業權益的角度,也設置了很多「防火牆」。「不少大學就業中心、服務機構建立了一種通報機制:各學校負責就業的機構,通過微信群聯繫,一旦發現有虛假信息,都會在群裡通報,這樣各學校就會及時了解,避免把錯誤或虛假的信息發布給更多學生」。
大學生如何避免招聘陷阱?調查中,62.0%的受訪者建議提前對招聘中常見的「坑」做了解,做好預防工作,59.4%的受訪者提醒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招聘者的承諾,50.0%的受訪者建議遇到陷阱及時向學校就業辦可能有關部門求助。其他建議還有:熟悉勞力合同法,詳細瀏覽合同(47.6%),問清楚目標企業的截止日期,不要隨便簽約、毀約(38.0%),多參與相關招聘和實習,積累經驗(20.8%)等。
「不能輕易相信招聘者的口頭承諾和企業的招聘宣傳,最好能向了解企業的學長學姐請教實際情況。」陳姍建議求職的應屆畢業生在必要時對HR的承諾進行錄音,作為證據,簽約時也要仔細看合同。
王霆建議大學生多關注學校所發布的招聘方面的信息,學校對於一些虛假的、不利於大學生就業的信息及時進行通報,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輔導員王靜(化名)建議大學生為求職早做準備,包括摸清自身喜好、未來發展方向、了解職業要求和了解求職企業。「大三、大四就可以去感興趣的行業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提升所需能力。參加校招時,要注意衡量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收集意向企業的招聘信息。臨時抱佛腳成功幾率不高」。
王靜提醒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注意各企業簽約的截止日期,「在沒有簽約之前,不要隨便拒絕任何一個offer,也不要放棄任何一個面試機會。如果遇到欺詐,可以求助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顧凌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