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等三券商了結「兩融案」,被查高管稱已物是人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信等三券商了結「兩融案」,被查高管稱已物是人非 新聞 第1張

中信等三券商了結「兩融案」,被查高管稱已物是人非 新聞 第2張

《財經》記者 楊秀紅 陸玲/文 陸玲/編輯

來自中國證監會的一封結案書,公布了有關2015年「股災」的一個真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沒有違法違規。

2018年11月5日晚,券商龍頭中信證券(600030,SH)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結案通知書,證監會認為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違法事實不成立,決定給予結案。同日,海通證券(600837,SH)和國信證券(002736,SZ)也發布了類似公告。三家券商公告涉及三年前轟動市場的融資融券違法違規案,如今水落石出,市場人士亦為之感慨。

11月6日上午,滬深A股微跌開盤,中信證券股價隨即上漲近2%,海通證券上漲1%左右,國信證券上漲超過4%;隨著大盤在下午翻綠轉跌,海通證券股價轉為下跌,國信證券和中信證券股價微漲。

中信等三券商了結「兩融案」,被查高管稱已物是人非 新聞 第3張

2015年「股災」期間,因被監管部門認定涉嫌融資融券違規,中信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多名中信證券高管先後被帶走配合調查,公司高層大換血,相關業務被叫停。經過近兩年調查,2017年5月,證監會下發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稱中信證券涉嫌為境外機構與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兩融業務涉嫌違法,並擬決定對中信證券處以3.08億元的罰款。

與中信證券類似,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也同期因兩融業務涉嫌違規被查,其中,海通擬被罰255萬,國信證券擬被罰1.04億元。但監管部門針對上述三家券商的調查並未就此結案,《財經》獲悉,自2017年5月至今,有關部門再次詳細核查了各種證據,最終做出了融資券業務違法事實不成立的結論,並予以結案,等於回應了幾年來圍繞中信等券商的各種指責。

盡管歷時3年終於結案,對於當年被查的券商及其相關人員而言,其間所遭遇的重創,並非一份結案書可以抹平。一位在過去三年里因此案而被免職的前券商人士表示,清者自清,監管部門最終尊重了事實和證據,沒有欲加之罪,但他已告別證券業,不再涉足市場。

就兩融案結案,《財經》分別聯繫了監管部門及中信證券等三家券商相關部門。截至11月6日發稿時,監管部門、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未予以更多回復,國信證券有關部門回復稱,一切以公告為準。

2015年股災後,國內證券業遭遇強震,以中信證券為首的多家券商遭遇核查,多名高管被有關部門帶走。截至當年12月中旬,有媒體統計,在股災之後,當年至少有21名券商高管被查,配合調查者上百人。隨後,中信證券高層大部分被免職或離職;同年10月,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在家自縊身亡,上述券商亦遭受市場人士多方面的譴責,聲譽和業務多重受損。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2018年11月5日晚看到結案公告,前述已離職的證券高管引用明代詩人楊慎的《臨江仙》以示感慨。 「歷史功過無法評論,能過去就是最好的。安穩最好,監管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另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目前,監管部門未披露上述調查案的更多情況。在市場觀察人士看來,三年前轟動市場的券商涉嫌違法違規案,其緣起、調查和結案,值得進一步總結。特別是在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日益開放的情況下,監管如何做到依法合規、審慎適度和公平透明,或需要不斷改進提高。

相關人士認為,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是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共同責任。在涉及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時,既要有高度敏感,亦要本著疑罪從無的法律原則,不放過真正擾亂市場的違法違規者,同時避免有限監管資源的浪費。

針對2015年股災發生的原因,在監管部門對中信證券等立案調查的同時,其他不同的研究分析亦曾公開。2015年11月9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財經年會2016」上表示,深究造成股災的原因,主要有6點:1.杠桿交易過度,監管不完善;2.多空機制不均衡,失去市場自我平衡能力,造成單邊上揚局面,急漲之後必然急跌;3.股市缺乏有效熔斷機制;4.新股發行制度缺陷;5.中國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化傾向嚴重;6.媒體助推牛市思維,沒發揮應有作用。

這些結論,來自2015年下半年吳曉靈、李劍閣和王忠民等人牽頭完成的研究報告——《完善制度設計,提升市場信心——建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2017年5月20日,吳曉靈領銜完成的《中國A股市場異常波動報告》,獲得當年的中國軟科學獎。

三券商終獲平反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或出具證券供其賣出證券的創新業務。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有關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管理辦法,早在2006年6月30日即由證監會發布,但正式啟動融資融券業務的交易試點,則是2010年3月31日。其後兩年,融資融券業務陸續在A股市場展開,截止2012年12月31日,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已有74家,開立投資者信用證券帳戶超過50萬戶。

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那一輪股市上漲中,融資融券業務被更多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所廣泛使用,券商提供的融資業務和新出現的各種場外配資業務,被認為是推動股市上漲的一大因素。

隨著2015年6月之後的股市持續下跌,A股市場出現「股災」,相關調查亦因此展開。隨即,中信證券等三家券商被懷疑協助一家名為司度貿易的外資公司,通過涉嫌違法違規的融資融券業務,做空A股獲利,隨後中信證券多名高管被帶走調查。

2015年11月1日,據新華社報導,張家港保稅區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貿易公司為名,僅2015年6、7月份「股災」期間便非法獲利逾5億元。針對此次調查,2017年5月24日,中信證券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稱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與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相關業務或涉嫌違反相關規定,證監會擬決定沒收中信證券違法所得約6165.58萬元,並處約3.08億元的頂格罰款。

與中信證券類似,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同期因兩融業務被查,2017年5月也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擬對兩家公司進行頂格處罰,其被罰緣由均是融資融券涉嫌違規。

當時發出的處罰事先告知書稱,中信證券是因為在司度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的情況下,為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服務。同時被罰的國信期貨則是因為客戶高頻交易系統直接接入國信證券櫃台系統下單,未能有效履行資產管理人的職責。

根據處罰事先告知書,海通證券擬被罰款255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50.97萬元;國信證券擬被證監會罰款1.04億元,並沒收違法所得2088.67萬元。三者合計被罰金額約為5億元。

業內人士稱,證監會對於涉嫌違規的立案調查,從調查到結案需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步為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第二步為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在此期間需要經歷陳述、申辯和聽證的過程;第三步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至此結案。

按照上述步驟,上述三家券商實際上並未收到最終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這意味著,因所涉兩融違規事項並不成立,3家券商2017年5月收到的5億元罰單並未上繳。

被查者物是人非

2015年夏天的那場股災,隨著大盤持續下跌,投資者和監管層紛紛查找原因。很快,一種市場傳聞隨著監管部門採取行動而被普遍相信,某些中外投資機構涉嫌勾結謀利,中信證券等券商被千夫所指,認為是操縱市場的罪魁禍首,相關調查立案後,這些券商隨後付出了巨大代價。

2015年8月25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信證券八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其中包括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葛小波和劉威,中信證券權益投資部行政負責人許駿、證券金融業務線行政負責人房慶利、中信證券金融業務線的姚傑等。

一個月後,中信證券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經營管理部負責人於新利和信息技術中心汪錦嶺等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至此,中信證券先後已有11名高管被查或被拘。

此外,原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以及某海外投資機構中國區負責人等數十人,先後被要求配合調查。2015年10月23日,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在家中自殺身亡,並留下「請勿擾妻兒」的紙條,有關國信證券涉案調查一度陷入僵局。

2016年4月29日,據新華社消息,因涉嫌犯罪,青島市公安機關已依法批准逮捕中信證券原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委員會行政負責人劉軍、權益投資部負責人許駿等人。

2015年11月17日,中信證券召開黨委會,宣布了人事變動: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常振明擔任中信證券黨委書記,中信集團總經理助理、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佑君擔任黨委副書記,中信證券原黨委書記王東明退休。彼時,王東明在內網發給全體員工信中稱,這是公司二十年來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其後,王東明淡出市場,開始退休生活。

在2015年那場股災後,中信證券遭受幾近滅頂之災,隨後經歷一場高管大換血。據《財經》記者了解,當年被帶走調查的人中,除極個別人因查無實據而回到中信體系官復原職,大部分被調查的高管事後重獲自由,亦相繼離開中信證券,以新的身份繼續從事金融業工作。其中,原中信證券金融市場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威,已經加盟華興資本,出任旗下華菁證券董事長。

雖然中信證券高管遭遇大換血,但監管部門對於中信證券本身的態度亦有所明朗。2016年9月,股災一年後,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赴中信證券調研並發表講話,對該公司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把去年的曲折、失誤轉化為財富;二是要勇於擔當,成為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三是要做行業的領頭羊,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劉士餘上任以來首次單獨就一家證券公司進行調研,被中信證券內部解讀為「翻開了新的一頁」,但彼時,監管部門有關中信證券涉嫌融資融券業務違法違規的調查並未結束,因此劉士餘的調研和表態一度被市場多重解讀。

時隔三年,中信證券收到這份結案通知書,第一時間公告市場。但對於很多中信證券的人則五味雜陳。「物是人非,讓一切都隨風去吧」。一位曾經親歷歷史的中信證券人士慨嘆。「勇於糾正錯誤是大智慧大勇氣,但還是先少犯點錯誤好。」曾牽涉其中的一位中信證券離職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按照資產規模、市值和業務量等數據對比,截止2015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已經躋身全球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前列,是最被看好的來自新興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投資服務機構,在內部,中信證券亦以高盛作為對標公司和超越對象。因其北京總部位於東三環外麥子店,業界一度戲稱中信證券為「麥子店高盛」,言下之意,這是中國最有可能挑戰國際大投行的本土證券和投資機構。

經歷2015年股災之後一系列調查和整頓,中信證券的總體規模和業績在國內同行中仍保持領先,但在全球同行中的排名已不如前。「‘麥子店高盛’當初的成長勢頭,可惜了!」2018年11月5日晚,看到中信證券公告的第一時間,一位金融界人士向朋友感嘆。

同時,多位市場人士亦表示,隨著三年前被查問題的結案,以及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和改革,包括中信證券在內的內地投資機構,可能將卸下歷史包袱,更輕鬆地參與新的競爭與發展。

其他用戶正在看

80後董事長、95後董事事件發酵!財政局局長被免,三個”娃娃兵”停職

生育之累: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中國人的生育力?

前有30億債券已經違約,後有百億存續債務圍追堵截,浙江女首富迎來「至暗時刻」

痛心!重慶公交墜江,竟是乘客與司機互毆所致,15個生命沒了

投入1000萬,暴賺1個億!現金貸不死幕後:”借錢是會上癮的”

監制 | 李勇 責編 | 曾會生

中信等三券商了結「兩融案」,被查高管稱已物是人非 新聞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