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內容生態起波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對自媒體亂象連續進行報導、批評;10月26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就微信公眾號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網路小說問題約談了騰訊相關負責人。約談當日,騰訊發布公告稱,微信平台將進一步加強內容及資質審核、清理低俗信息以及完善舉報受理機制。

騰訊內容生態起波瀾

嚴監管之下,締造了微信公眾號這一自媒體主要生長土壤的騰訊,其處境亦值得玩味。

「目前確實對騰訊來說也挺尷尬的,如果抓得太嚴,自媒體確實可能會離開,去競爭對手的自媒體平台。」艾媒咨詢CEO張毅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對騰訊來說,封號只是它行使的一個權利或手段,但被封號之後,違規的自媒體人可以再開設一個帳號,而騰訊不是執法部門,難以徹底懲治。

黑稿治理遇法規難題

自媒體漸漸成為商業打手的現實與背後邏輯正浮出水面。

本報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存在利用自媒體主動發布攻擊性報導的需要。

資深公關人員陳晨(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汽車行業是最易受到自媒體稿件影響的行業之一,這是由於汽車的單體消費價值高,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筆不小支出,且消費者從產生購車之念到實際消費,考慮時間較長,在此過程中,利用自媒體宣傳企業或攻擊競爭對手的需求由然而生。

「這是公關能夠做出影響消費購買行為的一個時間窗口,所以媒體的報導分量就非常重。汽車行業公關需因此要跟頂級的媒體或KOL(意見領袖)去保持關係。」陳晨表示,在企業內部業務線考核業績壓力之下,其業務線公關可能會攻擊競爭對手,以使該部門獲取更多銷量。

若競爭局勢白熱化,例如,得知有用戶投訴,可能就會花錢找自媒體把此事放大。據新媒體聯盟創始人袁國寶透露,為不留下證據,寫黑稿的自媒體公司和甲方或不簽合同,而是建立一種互相默契的關係:一般是先寫稿,甲方會在一個月或三個月內走完帳面後給錢。

為了避免黑稿過於明顯,在寫法上,會突出對方企業一個或大或小的錯誤,輔之寫一些事實性資料。有公關人士解釋甲方的心態為:互相打著口水仗,互相曝光也挺好。

此外,自媒體有利用自身的管道特性寫攻擊性稿件以吸引企業合作的生存需求。

袁國寶所負責的新媒體聯盟承接企業的公關工作,因此接觸過大量自媒體。他對本報記者評價道,這是一個畸形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自媒體發布黑稿的管道大多為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時間尤其集中在企業準備上市等重要節點。

騰訊內容生態起波瀾

袁國寶認為,現在自媒體人太多,「甲方不可能在每個自媒體都投放廣告,所以就出現了現在這種自媒體黑稿的情況。」

但在內容領域,法律的震懾作用有限。據袁國寶介紹,文字技巧藏在文章里面,因此很難明確的去判定它的法律問題,甲方抗議黑稿最激烈的程度多是發律師函,互聯網行業的垂直自媒體有接近上千個,不可能全部去起訴。很多時候只能通過溝通解決。

作為自媒體稿件主要傳播管道的平台,騰訊對於上述行為向記者表達了期待法律法規更加健全的觀點:「微信公眾平台依法提供了便捷的侵權投訴管道,供權利人維護其合法權益。但與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名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不同,目前仍在期待法律法規對‘黑稿’、‘黑公關’的定義和標準作更為明確的、可操作的指引。」

但同時,騰訊方面也表示,根據《微信公眾平台經營規範》第9.2條,針對涉嫌多次或經常編造、發布、轉PO、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或者涉嫌無正當理由頻繁針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型主體的合法權益進行不實或誇大的攻擊或侵害的公眾號,微信公眾平台有權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同時,對於存在重復、頻繁不實或誇大攻擊的行為並經過核實的帳號,會根據違規情況,進行包括但不限於刪文、能力封禁乃至永久封禁、註銷帳號的處理,並有權拒絕再向該經營主體提供服務。

騰訊的處境尷尬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微信遇到質疑公號亂象並採用封號方式。

本報記者梳理了解到,微信公眾號從2017年開始便有大規模的封號動作。

2017年5月18日,《人民日報》評論,「如此高投入地耗費在傳播八卦上,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引導作用被置於何處?被八卦‘餵養’長大的一代,能否健康認識當下的文化空間?對隱私八卦,更多媒體應給予正確引導,而不應該為其提供平台。」

緊接著,2017年6月1日,《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的相關規定,網站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平台帳號管理,遏制追星炒作低俗之風,營造清朗網路空間。網信辦就騰訊微信公號問題多次約談。

隨後,微信封禁了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嚴肅八卦等至少25個代表性的知名大號,並禁言爭議性公眾號「咪蒙」一個月。

微信對頭部大號「下手」,令自媒體業內風聲鶴唳,一種聲音是監管部門或決心整治自媒體帳號。

同年7月18日,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搜狐、網易、鳳凰、騰訊、百度、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網站負責人,此後各平台開啟整治,7月28日,企鵝號發布整頓公告,表示對近期違規帳號視其輕重級別做不同程度的處罰,帳號處罰總量305個,其中封停帳號198個,停止發文帳號107個。而在今年2月份,廣東省網信辦曾約談騰訊責令其整治低俗炒作問題。據11月1日消息,上海網信辦對19個嚴重違規微信公眾號進行依法處理,並約談了教育類公眾號在滬負責人。

但帳號經營者對被封禁,似乎並不買帳。本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9月,騰訊封了由深圳微源碼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註冊、經營的26個微信公眾號,對此,該公司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為由反而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下稱「騰訊公司」)訴至深圳市中院。

然而公眾號又是騰訊不能放棄的土壤。張毅提到,公眾號原本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是隨著現在騰訊的廣告業務地位突顯,公眾號的作用也越發重要。

在張毅看來,公眾號在野蠻生長時,騰訊缺少對公眾號自媒體的引導,只是提供了一塊土壤,而不管公眾號內部如何生長,長期來看,騰訊應該需要引導治理,而且是需要更有深度的引導。

「自媒體通過色情八卦等內容博眼球,但是不知道這個底線在哪里,作為這個平台方可以做一些數據的統計、分析,由此引導自媒體既能夠獲得流量,也不觸碰底線。」張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