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導 語 倡導學習工匠精神,最美好的願望應該是:既要保持「生意做得好」,還能學到「產品做得精」,即汲取工匠精神中的有益養分,優化自己。

近年來,有兩個矛盾的現象讓人們看不透,很糾結:

▌一是當今中國社會心浮氣躁,萬事都追求「短、平、快」的投機心態濃厚,忽略了認真打磨產品的精神和耐心。隨著社會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到海外「爆買」各類用品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見,作為供給側主體的中國製造企業務必走出浮躁,潛心研究並認真打磨自己的產品,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入產品,設法滿足群眾不斷提高的需求。結論是:工匠精神是「藥」,對於打磨好產品十分重要,中國企業要好好學習。

▌二是不斷有日本大企業傳出經營遭遇困難的聲音:夏普連年虧損,被富士康收購,東芝虧損嚴重並財務造假,已經到了以變賣家產為生的程度,松下、尼康和SONY等都遭遇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

這些工匠精神突出的日本百年老店在走下坡路,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美的、格力、創維和海爾等中國企業蒸蒸日上,這好像和我們上面得出的結論正好相反。

▌此時又有人放聲疾呼:工匠精神是毒,中國企業應該敬而遠之,無須學習。

那麼,在「中國人靈活(隨性)、生意做得好」和「日本人嚴謹(古板)、產品做得精」之間,如果只能二選一的話,確實很難。當然,我們今天倡導學習工匠精神,最美好的願望應該是:既要保持「生意做得好」,還能學到「產品做得精」,即汲取工匠精神中的有益養分,優化自己。

筆者認為,工匠精神確實是藥,但是藥有三分毒。我們中國企業太缺工匠精神,所以惡補工匠精神有益;但日本企業工匠精神泛濫,加補工匠精神有毒有害。且看如下分析。

一、工匠精神與商戰戰略思維短板

在模擬技術時代,產品和工藝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許是致勝的關鍵。而在數位技術時代,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戰戰略思維顯然要比產品和工藝上的精益求精更重要。

但凡有工匠精神者,往往缺失商戰戰略思維。

▼曾幾何時,日本SONY公司以其高超的工匠精神,在產品和技術上不斷創新,引領市場數十年,成就了日本製造傳奇。可是到了後來,SONY越來越力不從心,輸給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問題大概出在商戰戰略思維上。

▼夏普經過百年沉淀,具有豐厚的知識和技術積累,但卻經營困難。鴻海兼並夏普後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就扭虧為盈,肯定不是工匠精神發威了,而是在商戰戰略上動了大手術。▼豐田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但由於豐田在商戰思維和戰略布局上存在不足,生意因此做得不夠成功,其在中國的銷量還不及大眾的一半。

優秀如豐田、SONY、夏普等企業都有商戰戰略思維短板,那麼千千萬萬家日本中小企業就更缺乏商業智慧了。所以日本企業被中國企業趕超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越是偉大的工匠,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所以在日本這樣一個工匠精神泛濫的國家,還由國家出面倡導工匠精神,鼓勵國民從一而終,就有點走火入魔的味道了。有日本友人問我,那日本該如何改變現狀?我告訴他,日本最該做的事是:學中國搞雙創,鼓勵民眾創業、創新。

二、工匠精神與反應速度遲

在一家工匠精神突出的企業里,人們可以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產品質量上追求極致,並願意為此付出長期執著的努力。但在當今社會,產業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間的競爭節奏加快,速度有可能成為企業生存發展致勝的關鍵。

遇事研究研究,決策慢慢騰騰,工作慢條斯理的行事風格早已經不合時宜。關於這點,富士康的郭老板對夏普高管拖而不決的「慢精神」多有不滿。

但凡有工匠精神者,往往反應速度遲緩。

▼下面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小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好啟示。

某市中心區有兩家快餐店,一家是日本人經營的A店,菜品和服務上精益求精,頗有些工匠精神;另一家是中國人經營的B店,從山寨A店開始,採取跟進策略。A店生意很好,每天中午等待就餐的隊伍足足有30多米長。B店生意稍遜,但隊伍也有10來米長。A店排隊的人比B店多,足見A店的菜品質量和服務有優勢。

之所以B店也有人排隊,說明在排隊時間和菜品質量上做出妥協(為了快點吃上飯,菜品稍差也罷)的客人不在少數。頭腦靈活的B店老板通過進一步學習研究,終於發現了一個比A店賺錢更多的方法,那就是極大地提高翻台速度。

假如菜品價格相同,翻台速度快20%,那麼B店銷售收入就可能比A店多出近20%。由於A店在菜品質量上付出了更多代價,所以B店賺的錢比A店多出很多。對B店的情況,只懂得埋頭苦乾的A店老板卻並不知曉,也無興趣了解。為了拖垮A店,B店開始了降價促銷和在附近加開分店等策略,進一步分流客戶,與此同時,在菜品質量上也進行一些更細致的改善,縮小與A店之間的差距,做到同質化經營。一段時間後,A店老板猛然發現,門外的隊伍越來越短,為了留住客戶,也開始降價促銷……再後來,A店終於扛不住了,關門了結,企業死得不明不白。

近年來中日企業間的此消彼長和A、B間的競爭頗有幾分相似,不是嗎?

三、工匠精神與顛覆性創新缺失

不久前看到一個關於「燃油發動機」的視頻,裝置高速運轉,卻聽不到噪音。這絕對是一件歷經近百年精益求精、持續研磨的工匠精品。

顯然,擁有此項超級技術的德、日汽車因此獲得了競爭上的優勢。但正在發生的顛覆性技術創新,也許會對德、日汽車形成威脅。

但凡有工匠精神者,一般不善或不願進行顛覆性創新。

經過百年修煉的德、日汽車,如今面臨中、美兩國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挑戰。

➜一是新能源汽車的推出,整個動力機構可能被顛覆,卓越的燃油發動機技術有可能成為歷史。特斯拉、比亞迪之所以全力以赴於電動汽車,就是要跨越「沒有燃油發動機技術」的障礙,做到彎道超車。

➜二是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汽車無人駕駛等數位化控制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如此這般,汽車上那些歷經百年打磨的複雜精密的變速、傳動和操控機構也將逐步變得無足輕重。同樣,互聯網企業造車,是希望在汽車製造領域獲得超越的機會。

在此情況下,傳統汽車霸主們如果固步自封於過去百年積累的優勢,就有可能被顛覆性創新所顛覆。近幾年來,優秀企業被顛覆性創新顛覆的例子不少,原因是所有數位化的新技術元素都有一個明確指向,讓工藝技術變簡單,無需長年的改進積累;讓產品創新變簡單,不再依賴無人能敵的能工巧匠。

一個人一輩子只做壽司,而且精益求精,是優秀工匠,可以成為國寶級人物,值得讚賞。但是,如果一家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死抱自己過去的輝煌,只執著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或產品,不去革自己的命,那麼早晚會被顛覆性創新所顛覆。

*此文章原載於《企業管理》雜誌2017年第5期

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職場 第1張

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職場 第2張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職場 第3張

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職場 第4張

工匠精神是藥還是毒? 職場 第5張

感 謝 關 註 | 喜 歡 請 點 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