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想要把家藏進森林
等麋鹿經過我的窗
想要把家帶去雪域
看雪花落下在手心融化」
這是90後的鄭大衛寫的
詩中透漏出他「一個雲遊四海」的夢想
大衛出生在台灣
從小跟著父母在上海長大
處女座的他
性格裡有台灣人的嚴謹
也有上海人的情趣
這一點體現在他的職業選擇中
大衛是別人眼裡的「學霸」
一路順利考進北大軟體工程系
輕鬆拿到碩士文憑
畢業後,去了「Uber中國」工作
盡管外人看來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大衛眼裡,自己就是個「程序猿」
一頭埋進編程裡,加班熬夜到通宵
這樣的生活狀態是別人無法想像的
被困在寫字樓的一方天地
對著電腦和鍵盤,保證數據精準
同時承受心靈和身體的雙重壓力
這一切讓他喘不過氣
「David,別老想著鑽牛角尖啦
你應該出去走走
說不定回來思路更清晰呢!」
當自己絞盡腦汁仍然沒頭緒的時候
一個同事這麼勸他
帶著換換心情的想法
大衛參加了一次短暫的徒步旅行
一路上,邊走邊看
綠茵遍野,花香縈繞
空氣裡彌漫著鄉村的野味
小夥伴們無所顧忌嬉笑打鬧
大衛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不過,這樣的徒步體驗算是把他帶進了「坑」
之後只要有空閒時間
大衛就會像個孩子一樣
「逃」到大自然的懷裡撒歡兒
廈門、漳州、泉州、寧德
武夷山、清源山、紀龍山……
他都跑遍了
但是走得越遠
很多現實問題也開始慢慢顯露
比如「住宿」
這就是大衛最大的敵人
剛出去玩那會兒
他出門都帶的是帳篷和睡袋
找一塊稍微平坦點的地方
一鋪就算是一個家了
但是後來各種「險情」就出來了
地面太硬,石子硌得背疼
各種奇奇怪怪的昆蟲
無孔不入,讓人崩潰
冬季,白天還算溫暖
到了晚上多半是窩著身子瑟瑟發抖
有一次,大衛和朋友們一起爬珠峰
晚上太冷了
同行的姑娘都快把手伸進火堆裡了
免不了一聲長嘆
「唉,要是這兒有家旅館就好了」
姑娘的一句牢騷
讓大衛的內心躁動起來
他悄悄想,這是個可以研究的課題
從太行山回到上海以後
大衛乾脆辭掉工作
專心研究起這個問題來
要麼說大衛是個理工男
他考慮問題很周到
獲得用地,造價投入
政策和淡旺季的影響
還有設計的調性、房屋的折舊等等
他都一一測算把控
「移動集裝箱」外景演示圖
這樣下來,原本只是想
單純建一個滿含情懷的旅居
後來也變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資產命題
而一切只為了造一個 「旅途中的家」
這個家要不同於固定房屋的民宿
也不同於休旅色彩的房車
想把移動性、舒適性、環境適配性結合在一起
最後還得成本適中
一大批現實問題讓大衛犯了難
直到有一天
在網上查資料的時候
大衛發現集裝箱已經成為
一個線下應用場景非常多的成熟產業
成本不高,遷移方便,可塑性還強
正適合建成一個「移動的家」
「箱行者」演示圖
所以大衛和朋友們
就在集裝箱上開始了嘗試
還給它起了一個酷炫的名字——箱行者
第一批「箱行者」實驗
大衛選在了徒步旅行中
印象最深的上海浦江源、紀龍山和徽杭古道
等看到這些「移動的家」
受到很多人歡迎以後
他們才把目標瞄準到莫幹山和廈門
莫幹山給人一種很平和的感覺
這裡景色沒有武夷山那麼壯麗
但卻能吸引不少人去修身養性
有這樣一個「移動住宅」的存在
簡直是錦上添花
在對移動住宅研究的後期
大衛和他的團隊還推出了新模式「蛋蛋屋」
「蛋蛋屋」效果圖
蛋蛋屋是個直徑3米全高3米的
多功能智能化模塊裝置
它包含了可切換透明
與非透明的玻璃居住區
移開後忽然出現的叢林淋浴房
有全景景觀
再把全時網路和媒體接入
地暖保溫,空調、消防
及防蚊等就一應俱全了
雪域中看星空
進到裡面只要打開透明玻璃的按鈕
就感覺被一大波美景抱在懷裡
別說拍照,就單單文字描述
都可以在朋友圈稱帝
集裝箱就更適合多人聚會
客廳、臥室、娛樂室一樣不少
簡直就是山野裡的「豪宅」
「移動集裝箱」的內部環境
大衛一直覺得戶外旅行
有一間乾淨整潔的臥室很重要
室內最好以白色為基調
有皮質的床架
還有各種旅拍心機小配件
那當真是帶著房子去旅行了
「移動集裝箱」內部環境
為了把「家」做得更溫馨
他們還想方設法把美食嵌入其中
特意把中國最傳統的火鍋
分階段引入到旅居地中來
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體會到徒步旅行的美妙
雖然很多人都說
徒步旅行就應該吃苦
但大衛不這麼認為
他說「當你行走在路上
總有疲憊和迷茫的時候
我希望我建造的
不止是一個「智能旅居地」
還是可以給你溫暖的「家」」
在最美的地方舒服地睡個覺
這個簡單的願望
希望能幫所有愛好徒步旅行的人做到
這樣也算是圓了自己「雲遊四海」的夢想
文章素材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