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和秦檜冤殺岳飛後,金人為何不趁機南下滅了南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null

null

編者按:岳飛,作為著名的南宋抗金名將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歷史與愛國教育中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同時,網路上對其詆毀與抹黑也一直沒有停過。比如有的人就拋出這樣的一個質疑,你們說岳飛是抵抗金軍的「中流砥柱」,為何他被殺之後,金人沒趁機南下滅宋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精忠嶽飛》劇照

▲《精忠岳飛》劇照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岳飛被殺害於臨安城的大理寺中,時年三十九歲。在岳飛臨死前的供狀中,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字。岳飛自宋末投軍,帶領嶽家軍與金人大小數十餘戰,勝多敗少,使金人不由得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慨。

▲嶽飛背上所刺為“盡忠報國”四字

▲岳飛背上所刺為「盡忠報國」四字

那麼,面對南宋這樣「自毀長城」的行為,金軍為何不順勢南下,一舉滅掉南宋?其實,只要回到歷史現場,仔細分析當時的局勢,我們就能夠清楚的理解為何金人不趁勢南下這一決定。首先是金朝的內部原因。從軍事的角度講,自1114年起兵至1142年,金人一直處於長期的戰爭狀態,原有的精兵良將在戰爭中死傷慘重。金人在許多戰事中不得不依靠戰鬥力低下的漢人仆從軍,這使得金軍的作戰效能大為降低。

▲《精忠嶽飛》劇照

▲《精忠岳飛》劇照

雖然金人在紹興十一年冬季擊敗宋軍,先後占領了泗州、楚州、濠州等地,但由於長期作戰,金軍兵勢不振,後勤補給困難,再加上天氣等原因,因此厭戰氣氛濃厚。甚至金人出現了「宰殺騾驢,相兼為食」,「輜重俱盡,有食奴婢者」的極端現象。在金軍停止進攻,撤軍清點時,其發現輜重騾馬僅餘四成,奴婢則十無六七。面對這樣的情況,一向主張對宋用兵的金將宗弼(金兀朮zhu)在聽聞宋軍即將揮師北上時,竟然「大懼,乃遣(蕭)毅,與(魏)良臣等偕來(議和)」。

▲《精忠嶽飛》劇照

▲《精忠岳飛》劇照

再加上雖然金軍占領了中國北部大部地區,但是金人在這些地方的統治並不穩固,各地抗金勢力如春日野草般層出不窮。金人因此不得不分散部分兵力去平定義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軍的前線軍力。因此無論岳飛是否被殺害,在紹興十一年時,金人已然無力對宋軍發動全面進攻,只能與宋軍隔江對峙,保證自己已占有的領土不被宋軍收復。

▲宋金西夏形勢圖

▲宋金西夏形勢圖

其次則是政治上的原因。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每一次戰役的發動都要受到政治這雙無形之手的操控,一旦操控這雙手的大腦出現問題,那麼戰爭的前景定然不會明朗。隨著宋金戰爭的進行,金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日趨激烈。掠奪來的土地與財富如何分配,越來越多的軍隊由誰控制,中樞權力由誰主導,都是金朝貴族們所關心的問題。圍繞著這些問題,金朝貴族內部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僅在紹興八、九兩年時間內,就爆發了撻懶奪權與宋議和,金熙宗、宗弼殺撻懶與宋開戰這樣重大政治決策上的反復。

在金熙宗上台後,著力推行中央集權,希望削弱貴族和軍閥權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在宗弼領兵南下時,金熙宗的支持者宗幹病逝,這導致金朝內部皇權派的勢力被極大削弱,金熙宗加強皇權的舉措面對危局。在此情況下,宗弼不得不考慮班師回朝,輔佐金熙宗。總之,金朝內部亦非鐵板一塊,圍繞著權力和財富,皇帝、官僚、貴族、軍閥之間互相傾軋,削弱了金朝的自身實力,這也是金軍沒有在紹興十一年岳飛死後趁勢南下的重要原因。

▲金兀朮畫像,漢名完顏宗弼

▲金兀朮畫像,漢名完顏宗弼

在宋朝方面,雖然在戰爭開始時宋軍的戰鬥力遠不如金軍,但宋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經過長期磨煉,戰鬥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無須多言的。宋朝在重建政府的同時,也在一步步的推行收兵權的措施。傳統觀點認為,收兵權主要是帝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身統治的措施。

null

但是在南宋初期的特殊時期,由於各地軍隊大多數是在戰爭中崛起的家軍,只聽命於一個統帥。再加上各地家軍都有自己的財政系統,使得能夠他們獨立於中央,因此許多將領擁兵自重,並且隨時都有反叛的危險。建炎年間的苗劉兵變和紹興年間的淮西兵變就是此例。一群隨時都有可能叛變的軍隊,肯定不是一個新興政府能夠依靠的國防力量,所以對南宋政權來說收回兵權是鞏固國防的重要舉措。

null

更要命的是,軍隊的私家化造成了軍令不一,號令不嚴的情況,這使得在很多場戰鬥中,出現了由於將領之間不和導致戰鬥失利的情況。如在紹興四年,金、偽齊聯合攻宋,宋高宗明令張俊與劉光世援助韓世忠,協同作戰。可張、劉二人卻不聽號令,導致金軍攻陷滁州,並準備造船南渡。次年正月,為解決三人不和的問題,宋高宗甚至親自召見三人,勸說三人以大局為重,可並無多大效果,三人仍然各行其是。

▲宋高宗畫像

▲宋高宗畫像

面對這樣的局面,宋高宗在秦檜等人的協助下一步步收回兵權,先是將各地家軍整合起來,建立以皇帝為核心的行營護軍體制,即家軍聯合體,明確了皇帝的最高指揮權。其次就是借柘皋之戰勝利論功行賞的契機,先任命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家軍首領樞密使,樞密副使之職。再令三人麾下的部隊各自獨立,由各軍的偏裨將領統領,將各軍分而化之,直接聽命於皇帝,成為禁軍。至紹興十一年岳飛被害時,此工作基本完成,這也是韓世忠被免職,岳飛被害後,為什麼各自的家軍沒有出現大規模兵變的重要原因。

null

▲南宋行營護軍體制(截自《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寺地遵 著)

由於宋高宗與秦檜在與金人作戰時極力推行防禦戰策略(即只反擊不反攻),相對來說,沒有進攻戰那麼依賴將領的個人能力,因此兵權的收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將被罷用帶來的負面影響。伴隨著兵權的收攏,各地家軍手中的財權也被收歸中央。政權的穩固,禁軍制度的重建,財政權的統一,諸多有利因素將南宋政權送入正軌。紹興十一年夏收兵權的歷史意義,除了封鎖家軍造反的可能性,也使對金戰爭更趨近秦檜所擬想的防禦戰。紹興和議與收兵權、岳飛之死,皆與紹興十一年四月收兵權工作的歷史意義有著無可置疑的關聯。

null

由於宋金雙方都各有難處,無法維持大規模戰爭,因此在和議這一點上雙方可以說心照不宣。因此與秦檜、宋高宗謀害同時進行的是宋金紹興和議,伴隨著岳飛之死,南宋與金的和議工作逐漸進入正軌。對金朝來說,和議休兵是重整內政,再作它圖的好時機。對南宋來說,和議為建立一個穩固政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自此之後,宋金雙方獲得了近十年的喘息機會,南宋政權由此進入一個逐漸穩固的新時期。只不過這一時代的開啟是以岳飛為代表的愛國忠良的犧牲與無數百姓的血淚為前提。當然,對於趙構秦檜這樣的南宋統治者,是不會把這些犧牲與血淚放在心上的……

參考資料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日)寺地遵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南宋全史》何忠禮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岳飛傳》鄧廣銘 人民出版社,1983年。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宋)李燾 中華書局2013年版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賀蘭雪,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