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1張

本期導讀:

正在發生的未來告訴我們,生產領域已經不是競爭的強有力武器。知識工作者是企業價值創造的主體,行銷和創新領域是企業價值創造的職能。

  • 什麼是企業?——企業是分工一體化的關係體系。

  • 什麼是管理?——管理是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社會/心理一體化。

  • 正在發生的未來——供求關係逆轉;互聯網時代的開始;知識工作者成為創造價值的主體。

  • 企業制度的創新——以人為本。

本文是2018年12月推送的第5篇乾貨,計5987字,閱讀時間12分鐘。

本文根據著名管理學者、包子堂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包政在2018彼得·德魯克中國管理論壇上的「企業與管理——正在發生的未來」主題演講整理而成。

來源 |筆記俠(ID: Notesman)

就中國現實來講,散發善意非常重要,引用《大學》的話來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作為一個企業都應該散發善意。

什麼是企業?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2張

我的理解:企業是分工一體化的關係體系。

過去,我們強調一體化,強調組織,但我認為企業應該從分工開始的,在分工的基礎上建立一體化的關係體系。中間包括技術/經濟的一體化過程,還包括社會/心理的一體化過程。

如果我們今天不強調社會/心理的一體化過程,那就談不上德魯克的思想,因為他的核心問題是強調善意,對社會,對人,散發善意。

因此,企業應該包括定義為分工基礎上的組織,一體化的同義詞就是組織。

企業的起源,要回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英文名字叫「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的研究」。他認為財富應該來自於勞力生產的過程,而不是交換。而提高勞力生產率,才是財富的源泉。

亞當•斯密舉了一個例子,講的是大頭針的故事。

說過去一個工人用簡單的工具,一天生產不了20枚大頭針。

當時有一家工廠,把它分成18道工序,由10個工人擔當,用簡單的工具去製作大頭針。

他們一天能夠生產多少呢?48000枚大頭針,人均4800枚,勞力生產率整整提高了240倍。

這是工業化的開始,我們把這個時代叫工業化時代。把現在的社會叫產業社會,區別於過去的家庭社會。

產業社會是從分工開始的,它開啟了全人類的智商,也叫財智。

分工之後,工作簡單了,於是改良工具,發明機器和引進動力,開啟了「機器代替人力「的時代。斯密的理論也因此被人稱之為「分工理論」。

盡管經濟學把斯密的理論當作他們的開山鼻祖,但直到今天為止,經濟學也沒有回答分工之後如何有效地變成一個整體的問題。

我們知道,分工之後如何變成一個整體?如何形成一體化關係?是一個難題,自然也就成為管理的基本命題。

分工之後的一體化命題,原本應該在企業層面上解決,陰差陽錯,歷史地落在了管理者的身上,形成了一門與經濟學不一樣的學問,被命名為管理學。

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分工與組織的手段,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組織,如何在分工的基礎上做到一體化,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一體化的關係體系。

德魯克認為,管理是組織的一項職能,他忽略了分工,忽略了管理也是分工的一項職能。但他在《管理》這本書中,最後一章講到了「組織是做到社會目標的有效工具」。隔了幾行,他又說,「分工也是做到社會目標的一個有效工具」 ,至少他沒有把分工與一體化,或分工與組織放在一起討論。

法約爾是行家,在《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的14項管理原則中,第一條就是分工。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3張

管理是兩個層面的一體化,即技術/經濟一體化,與社會/心理一體化。

技術/經濟一體化

具言之,把機器系統分割為一個一個首尾相連的工序,再借助於標準化的手段,即物件之間的公差配合做到工序之間的一體化。人與人之間的勞力關係,就變成了物與物之間的工序關係。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早年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工程師出身,後來改名為效率工程師。與此同時,工程師協會的一部分人獨立出來,成立了管理協會。

社會/心理一體化

迄今為止,我們依然沒有跳出泰羅(美國古典管理學家)與福特兩種框架。這與亞當•斯密的理論,以及後來的社會制度安排有關。

斯密認為,工廠主只要讓渡了地租就可以獲得土地的使用權,讓渡了利息就獲得資本的使用權。

由此推論,讓渡了薪水就可以獲得勞力力的使用權。是這樣嗎?實踐告訴我們這是錯的。

工人或勞力者永遠是自己勞力力的使用者。或者說,工人或勞力者無法讓渡自己勞力力的使用權。

當年福特就這樣說過,「明明雇的是一雙手,卻來了一個人」。

  • 泰羅:模擬市場的交易法則

工廠主只有通過工人或勞力者本人,才能把勞力力發揮出來。或者說,工廠主讓渡了薪水並沒有獲得勞力力的使用權。

於是乎,如何讓工人用心、用力、用命去做好、做對、做到位,在社會/心理的層面上,做到分工之後的一體化,就成了泰羅以來的管理學,最基本的命題。

泰羅的方法,就是模擬市場的交易法則,通過動作和時間的研究,借助於科學的精神來確定工時定額。

我們知道,工時定額在泰羅那,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的。

為了讓每一個工人努力工作(既為自己也為工廠主),設定了差別計件薪水制。

這樣,每一個工人他會努力按照工序的要求,或按照工作的要求做對、做好、做到位。

至今為止,泰羅的這種方法依然存在於各個企業中,只是說法不一樣。

工時定額改為KPI,差別計件薪水制改為績效薪水制。原理與方法還是一樣的。

為什麼用KPI呢?

因為現在企業中跟機器系統無關的人越來越多了,比如行銷、研發。

勞力者的勞力對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勞力對象已經不是物品了,而是事件或者事項了。

  • 福特:胡蘿蔔加大棒

大約從1896年起,福特開始研發汽車,經過12年的努力,1908年,T型汽車問世。它很便宜,性能也不錯,性價比很高。據說,當時一輛T型汽車850美金。

5年後,1913年,福特工廠做到了固定流水生產線,1916年福特T型汽車售價是350美金,到了1925年,價格低到了240美金。從而做到了福特的理想:讓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

1914年,福特提高日薪水,為8小時5美金,之前是9小時2.34美金。1915年,他與工會協商,如果做到了業績目標,把當年一半的利潤分給工人,並且是在5美元日薪水的基礎上分。

可謂「胡蘿蔔」,同時加上「大棒」,實行管理上的專制。所謂「管理專制」,比如不允許工人之間的私交,不許在工作中交頭接耳。用工頭對工人嚴加管制與懲戒,按照工序的要求做好、做對、做到位。

那時,胡蘿蔔加大棒很有效,或者說,工人階層很配合,做到了社會/心理的一體化。

從1908年到1927年,19年,T型汽車的產銷量1500萬輛,賺了10億美金。

德魯克講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方法已經過時。

為什麼?因為時代已經變了。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4張

正在發生的未來告訴我們,生產領域已經不是競爭的強有力的武器。

知識工作者是企業價值創造的主體,行銷和創新領域是企業價值創造的職能。

如何使知識工作者有效率,重要的是要把「工作」與「做工作」區分開來,使工作有效率,做工作的人有成就。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及後來的《管理》這兩本書中,開篇就講我們學會了對體力勞力者的管理,卻沒有學會對知識勞力者的管理。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正在發生的未來

對於企業而言,正在發生的改變究竟有哪些?歸納為以下三條:

  • 供求關係逆轉;

  • 互聯網時代的開始;

  • 研發活動和商務活動領域的工作者成為主體,也就是德魯克先生講的,行銷和創新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職能。

關於這些變化及其影響,很多企業還沒意識到,沒意識到這已經是正在發生的未來。

供求關係逆轉

這意味著未來的企業必須把企業內部的整條價值鏈倒轉過來,轉向顧客及其需求。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5張

互聯網時代的開始

互聯網時代,最根本的改變是什麼?

不是共享單車,也不是共享房屋,而是共享知識勞力者的頭腦。

這必然影響到我們的分工與組織,及其管理方式。

知識工作者成為創造價值的主體

過去,我們是依靠機器系統來替代人力,來提高效率的。

現在我們生產線上的勞力者越來越少了,而在行銷領域、研發領域的知識勞力者越來越多了。

那麼,我們靠什麼來提高效率呢?德魯克說了,今後一定要以知識代替人力。

所以,我就鬥膽說,我們要建立知識系統,來提高工作者的效能。

面對未來,我們要如何建立知識系統?換言之,知識工作者離開機器系統,怎麼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並獲得成就感呢?

一直被我們討論的知識工作者,分類可能是有問題的。

過去,體力勞力者主要是生產物品,也可以把他叫「做物品」的勞力者,現在的知識工作者主要是做事情的。

因此,可以理解為「做事情」的勞力者,這對管理很重要。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6張

過去,勞力者是做物品,他們的勞力成果是可以衡量的,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可以衡量的。

因此,在各個工序上工作的勞力者,他們的勞力過程是可以管理或控制的。

現在,知識勞力者的事情是沒法在過程中進行衡量與管控的,無法對整個過程進行衡量與管控。

無法用傳統的方式,基於量化的指標,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怎麼辦?

德魯克說,腦力勞力者本質上是自我引導的,你不能去干預他。那用什麼方法管理呢?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強調,不是對下屬管理的有效,而是管理者自身的有效。

每個管理者通過「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並把事情做正確,使自己變得最有成效」。

這在實際操作中就很難落實,所以,社會上就會有人說,德魯克的思想很好,但很難落地。

為什麼?這里有兩個麻煩:

  • 如何激勵知識工作者?

德魯克只能在理論上告訴大家,是讓工作者有成就,或者說,通過成就感來激勵工作者。

  • 當下的行政體系不具有這樣的自由度和寬容度

許多企業依然強調的是執行。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管理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時,還在沿用過去的行政權力系統。背後的障礙是企業制度,在行政權力體系中的各級管理者,無法按照專業化和職業化的要求,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並把事情做正確。

無法做到德魯克所說的那樣,明知不可而不為。要想通過管理及其管理階層,使工作有效率,使工作者有成就。

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勞力者為主體的企業中,繞不過去的命題就是「企業制度創新」。

企業制度的創新

企業中最重要的創新是制度創新。現在推行的「現代企業制度」,依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制度,追求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人本主義性質的企業制度。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7張

只有「以人為本」的企業制度,才能喚醒全體成員的良知和良心。

從根本上激發知識工作者,或「做事情」的勞力者的天賦、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積累經驗、貢獻知識,形成企業共有的知識系統,走上以知識代替人力的道路。

走上以人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來替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道路,走上以管理體系代替行政體系,或以知識權威代替行政權利的道路。

過去我們走的是以機器代替人力的道路,未來我們要走的是以知識代替人力的道路。

過去我們依靠的是機器系統,未來我們要依靠的是知識系統,依靠知識系統使工作有效率,工作者有成就。機器系統的建立,只需要少數工程師,而知識系統的建立,則需要全體知識工作者的努力。

這里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企業制度創新,創建人本主義的企業制度。

什麼是人本主義的企業制度?人本主義的企業制度,集中體現在企業的宗旨上。

企業的宗旨,核心內容是三項原則——顧客原則、員工原則和合作者原則。

顧客原則

從宏觀的角度說,每個企業都應該以顧客為原則,這樣才能保證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行,保證社會經濟領域的再生產循環。

從微觀的角度說,每個企業必須統一於顧客,這是一個企業內在統一性的基礎,以確保企業再生產循環,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

因此,華為強調,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必須臉對著顧客,而不是屁股對著顧客。

可以說,顧客原則保證了兩個再生產循環,一個是企業的再生產循環,一個是社會再生產循環。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8張

員工原則

稻盛和夫強調,企業永遠是員工生活的保障、做人的尊嚴、心靈的歸屬。

按照德魯克的說法,就是要賦予每一個員工責任、功能、身份和地位,由此,才能從根本上喚起每個員工的良知和良心。他強調,董事會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對全體員工的良知和良心進行管理。

也許是這個原因,明茨伯格認為,管理學在很大程度上看上去像道德學。但德魯克認為,這是經濟原則,不是道德準則。

順便指出,在這個方面,在確立企業宗旨方面,管理是無能為力的。

這必須在企業制度層面上創新,而不是管理賦能。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企業老板的事情。

「三喜歡」原則

當年,本田宗一郎與藤澤武夫為了使企業永續經營,確立了「三喜歡」原則,即讓消費者喜歡,讓經銷商喜歡,讓員工喜歡。

這三個原則,就是企業的宗旨,就是企業的根本大法。

至今為止,很多人依然認為德魯克過於理想,甚或烏托邦。

但很少有人知道,華為《基本法》開篇就是「企業的宗旨」,其中主要的核心價值觀,來自於本田公司的「三喜歡原則」。

99%的企業還在用100年前的管理辦法,管用嗎? 職場 第9張

企業的本質在於創造,在於把理想轉變為現實。

每一個企業必須懂得什麼是理想,什麼是對的,才能朝著對的方向去做,把理想變成現實。

退一萬步說,了解一下理想化的思想也沒有什麼壞處。

明茨伯格認為,一個人的腦子里一定有兩個相左的觀念或者思想,才能稱其為高端人士。

過去,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管理體系,未來一定會走向人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管理體系。

作為企業高端人士,腦袋里一定要有兩套體系,這樣,才能做出現實而具有未來意義的選擇。

在這里,不妨介紹張林先的書——《梅奧的本質》。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人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管理體系,還有,使工作有效率、使工作者有成就的「知識系統」早就存在。

梅奧診所在這個醫療領域是很知名的,活了150年,現在依然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

梅奧是如何做到的?梅奧所在地,只是一個擁有二三十萬人口的小鎮,為什麼它能成為一家存活150年的一流企業?

原因在書中有詳細講解,大家可以去看看。

梅奧的經驗告訴我們,梅奧兄弟倆下了很大的決心,把資產全部托管給了資本管理協會,一共有9個信托人。

信托人是做什麼的?讓資產增值,用於投資醫療事業,用於擴大再生產,跟進技術的進步。

與此相對應的,是每一個大牌的醫生、醫務人員都是拿薪水的。

因為他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斷發展,不斷追加投入,這個事業會越來越好。

事實也證明,他們的薪水越來越高,能夠過著體面的生活。

梅奧兄弟為什麼要這麼做,是有歷史原因的。

當時,兄弟倆要想把梅奧診所及其眾多高端醫生整合起來,變成一個一體化運作的公司,使各自為政的一個個診所,轉向公司化運作。

唯一的選擇就是把自己的心掏出來,放棄個人資產的收益權,把自己名下的資產托管給資產管理協會,以贏得每一個大牌醫生的協同。

協同什麼?最重要的協同就是每個大牌醫生用8到10年時間記錄的病歷卡全部貢獻出來,變成梅奧診所的知識系統。

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因為每一個醫生的經驗與知識都在這個病歷卡中,把這些集合起來,不斷IT化,不斷萃取,形成企業共同的經驗與知識,來支撐我們新醫、新藥、新設備的開發,以及醫務工作系統的開發。

可以說,這里講的知識系統不是子虛烏有,人本主義的企業制度也不是子虛烏有,它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存在,並且經過實踐驗證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綜上所述,企業是分工基礎上的一體化的關係體系,包括技術/經濟的一體化和社會/心理的一體化。

管理是促進分工一體化進程的手段,並使分工一體化中應有的效能發揮出來。

面向未來,分工一體化的應有的效能,來自於企業制度的創新,來自於人本主義企業制度的建立。

而不是管理或管理賦能,管理只是企業分工一體化關係體系的一項職能。

本文來源於筆記俠(ID: Notesman)。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往期文章推薦

萬科副總裁:最好的團隊,要向魔獸世界學習

為什麼從阿里離職的人,能夠占領互聯網半壁江山?

這是我五年來手寫筆記的經驗,打包分享給你

高段位的人,都有這種「可遷移的能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