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多管齊下服務實體經濟
李果在廣東東莞經營一家五金塗料加工廠,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早些年盈利空間還不錯,但是最近幾年壓力日趨增大。這其中有外部環境的變化,更有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日益上升,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能不能獲得金融服務顯得至關重要。在他看來,科技金融結合後許多創新型的服務已經讓人們的生活有了實質性的便捷,如果能把服務實體經濟做好,那將給實體經濟帶來質的飛躍。「但目前的現狀還不盡人意。」他有點遺憾地說。
說起來,科技金融的發展也好、融合也罷遠不止科技創新推動金融行業發展變革,金融行業服務、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這麼簡單。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科技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確實是全行業面臨的一個大課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科技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是當前十分「急迫」的任務,也是大家應該達成的共識。這一結論是他從長期的調查研究中得出的。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陸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如何解決關係著整個經濟社會的下一步發展。正因為如此,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成為了科技金融的首要任務之一。
劉世錦說,科技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多管齊下,從技術上、資金上、體制機制上等多方面入手。他看好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潛力,認為可通過供應鏈金融極大地提升生產和流通效率。按照他的設想,整個供應鏈金融的流程中有多種金融形式,包括物權抵押、低息貸款等,在不同環節採取不同的金融形式,可降低相關企業融資成本。
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落實起來並不容易,專家們認為現階段,大家應該對科技金融有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和宗旨達成共識。從落實上來說,一方面需要頂層設計和監管,讓方向更加明確;另一方面,需要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創新。
跳出傳統金融評估機制
新時代科技金融的概念是多維度——中國金融企業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他們充分利用了科技最新的成果。從另一個層面上講,科技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同時科技的創新發展又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持。
科技創新企業固定資產少,發展時間短,其模式和資產結構不被商業銀行認可等一直是創新型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中的一大屏障。此前,天津一家銀行跳出傳統金融機制的局限,新創一套對創新企業科技發展和行業價值的評估標準,對包括新技術、新專利在內的新事物進行評估,讓市內幾十家成長中的科技創新企業由此獲益。
實際上,這不是一地、一人面臨的情況。當前,大陸新的動能正在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在蓬勃發展,中國三新經濟占比重超過15%。不過,金融行業的體制機制卻與這一情況並不匹配——傳統商業銀行已有的模式習慣於對傳統業務進行支持,但是現在全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一些初創企業和科技企業用傳統的信貸思維模式不可行。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胡浩說,銀行從業人員已經有了新的思考。他所在的工商銀行也正試著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支持科創企業的發展。他說,我們發現商業銀行如果堅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揮雙創的戰略協同效力,既能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也能開辟業務增長空間。正因為如此,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大力擁抱科技創新企業,在科技企業較多的地方進行一系列的新舉措、新試驗。
胡浩認為,要繼續發揮科技金融的力量,推動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發展,推動銀行業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做到從憑經驗判斷到用數據說話的轉變,更加精確的做到客戶畫像和風險識別,有效保障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同時,要堅守金融本源,做到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融合。
胡浩呼籲商業銀行要打開大門辦銀行,銀行與科技公司雙方能否各取所需,強強聯合。商業銀行也要學會共享,在技術、人才等方面互聯互通。
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能力
在此次2018天府金融論壇上,還專門設立「創新科技小微融資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為主題的分論壇,通過多種形式聚焦科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中小微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高風險的特徵,缺乏抵押資產,較難獲得銀行貸款,融資慢、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企業普遍性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如何以金融手段提升科技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力,有效解決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是科技金融的難點。
成都皓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熊效李就是遇到這個難題的小微企業負責人中的一員。他表示,不是所有企業一定能拉到風險投資,尤其處在創業早期的企業拿到風投的機會比較小。而在融資狀況不是很好、需要短期資金時,希望有創新的方式可以彌補股權融資的不足。
熊效李後來成為了一種新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服貸投」的受益者。這是由當地政府與一家新型金融服務公司合作設立的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匯聚銀行、券商、股權投資基金等資金供給資源,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這個旨在構建產業與金融聯動生態圈的平台在全國尚屬首個。
包商銀行董事長助理郭凱軍也表示,銀行也在探索對小微企業的有效服務方式,包商銀行早就將小微企業定位為核心目標客戶群體。他認為對小微企業的服務,一個是要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另一個是應該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解決方案來助力百姓創業、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