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之城」終結者:英國對德國漢堡毀滅性轟炸的「蛾摩拉行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摘要:哈裡斯把漢堡視為同蛾摩拉一樣的「罪惡之城」,而選擇「蛾摩拉行動」作為代號,其用意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借上帝對罪惡的憤怒和懲罰,為英國空軍轟炸德國城市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提供證明。

1943年7月24日—8月3日,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對德國漢堡進行了連續10天共計4次①的大規模夜間空襲。美國陸軍航空兵第8航空隊也應邀參與,進行了2次②白天空襲。

漢堡是德國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城市和商業城市,也是德國最重要的造船廠及潛艇基地。自古以來就以發達的城市工商業和港口貿易著稱於世,是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糧食、布匹、毛皮、鯡魚、調味品、木材和金屬等物資的集散地。在中世紀,漢堡是北歐城市自由貿易聯盟「漢薩同盟」的主要成員之一,近代以來又成為德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和航空站,冶金、機械、造船、化工、橡膠、石油煉制和食品工業均十分發達。

魯爾戰役之後,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士氣大振,信心十足。它也接到了「給予德國工業區最猛烈的轟炸」的命令,其司令官哈裡斯更是自以為可以「任意轟炸10萬和10萬以上人口的德國城市」了。現在,他將轟炸目標鎖定在漢堡,並取「蛾摩拉戰役」(Operation Gomorrha)為行動代號,發誓要將「這座古老的商業城市」徹底毀滅。③

「蛾摩拉」(Gomorrha)是聖經故事中一座與「所多瑪」(Sodom)並舉的「罪惡之城」,位於死海南部。因為當地居民品行不端、淫亂之風盛行,上帝想毀滅這兩座城。先知亞伯拉罕曾為之求情,但在兩城中連10個「義人」也找不出。上帝用從天而降的硫磺與火把這兩座城以及城裡的所有居民和植物都摧毀了。據稱,大火燃起時,「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④哈裡斯把漢堡視為同蛾摩拉一樣的「罪惡之城」,而選擇「蛾摩拉行動」作為代號,其用意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要借上帝對罪惡的憤怒和懲罰,為英國空軍轟炸德國城市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提供證明。

「罪惡之城」終結者:英國對德國漢堡毀滅性轟炸的「蛾摩拉行動」 歷史 第1張

阿瑟·哈裡斯

此次空襲是世界空戰史上第一次針對某個城市進行的「連續大規模轟炸」,就其所造成的毀滅性後果來說也是史無前例的。在整個行動期間,英、美空軍共出動轟炸機3095架,其中2630架到達目標上空,投彈8621噸。⑤漢堡真的就像蛾摩拉一樣完全變成一片廢墟了。277330棟房屋被摧毀,幾乎占漢堡市內所有民居的一半。⑥另有580家工業企業、2632家商業企業、24家醫院、277所學校、58座教堂以及納粹德國國防軍80處軍事設施受到嚴重破壞。而在漢堡港,被擊沉的商船和港務船總計重達18萬噸。⑦通往哈默布魯克/羅滕堡(Hammerbrook/Rothenburgsort)的漢堡高架鐵路線有多處路段被炸斷,二戰後也未再修復。

死亡人數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3.5萬—4萬,但也有人可能為5萬,甚至是10萬。還有12.5萬—20萬人被炸傷、燒傷或者因其它類型的傷害而致殘。截止1943年11月30日,被埋葬的死者計有31647人,但可辨明身份者只有15802人。當時,漢堡空防指揮部(Luftschutzleitung)可能死者總數為35000人。今日曆史學家通過調研得出的結論與之相當:死者34000人,傷者125000人。⑧

特別嚴重的是7月27—28日英國空軍對漢堡市內居民區進行的轟炸。借助高溫、乾燥的天氣條件,轟炸製造了一個直徑2400米、高達4000米⑨、核心溫度接近華氏1500度的炙熱火柱。這個巨大火柱先是以颶風級的風速吸食周圍的氧氣,接著又與附近的冷空氣迅速對流,形成了一場風速達每小時17—35公里的「火焰風暴」(Feuersturm),不僅燒毀了大量建築物和被卷入火海的人,而且其產生的煙霧和高溫還令許多躲在防空洞和地窖裡的人因嚴重缺氧而昏死。一夜之間就有18474人喪生。⑩納粹德國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英國空軍毀滅性大轟炸的威力。此後,「漢堡化」(hamburgisieren)一詞便成為徹底毀滅一個城市的標誌性說法了。時任納粹德國軍備和戰時生產部長的工程師貝索爾德·施佩爾(Berthold Speer)也不得不承認,如果英、美空軍再對德國城市進行6次像空襲漢堡那樣的大轟炸,戰爭就將徹底終結。?

在轟炸過程中,英國空軍基本上沿用了轟炸呂貝克的方法,攜帶不同彈藥的各編隊轟炸機分批行動,交替投擲重磅炸彈、高爆炸彈、粉劑和液體燃燒彈等。但也增加了燃燒彈的數量,並且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燃燒彈,這就進一步加強了縱火效果。

不僅如此,英國空軍還在世界空戰史上首次運用了俗稱「谷糠」的電子反制措施。主要是從位於高空的飛機上投撒錫箔條(Düppel),形成假目標?,使沿航線設置的德軍指揮雷達和漢堡市區雷達受到嚴重干擾,幾乎全部失靈。因為這些錫箔條能夠很好地反射德軍的雷達電波,使得雷達站工作人員不能準確地得知空襲機群的數量和行蹤,無法向德國空軍的夜間戰鬥機發出導引指令。這樣一來,英國空軍的轟炸機就可以乘虛而入,比較從容安全地向既定目標發起攻擊了。

英、美空軍轟炸漢堡所造成的大破壞,就連其飛行員在目睹後也深感震驚。有一位飛行員後來回憶說:「目標區域內展現的可怕景象使我驚愕不已。整座漢堡城看起來都著火了,火勢從一邊蔓延到另一邊,巨大的煙柱騰空而起,比我們的飛機所在的位置還要高不少——我們可是在20000英尺高的空中!猛然間,一切都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當我意識到我是在看著一座有200萬,或者大概有這麼多的人口的城市時,想都不敢想高空之下的漢堡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

「罪惡之城」終結者:英國對德國漢堡毀滅性轟炸的「蛾摩拉行動」 歷史 第2張

蛾摩拉戰役後的漢堡

但在英國本土,新聞媒體似乎更關注空襲的「成功」。諸如「轟炸機部隊摧毀了德國的第二大城市,展現了英國的空中力量,其他德國城市也將遭受類似的命運」之類的慶賀話語和洋洋自得的強調充斥於大小報刊。《每日簡報》(Daliy Sketch)聲稱:「從星期日晚上開始的空襲漢堡的激烈轟炸戰爭,是空中力量的全新例證……然而,對德國的軍事機器來說,空襲襲擊有著更嚴重的間接後果……在一座城鎮發生的事情,也有可能在另一座城鎮發生。」?《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的頭條更是自鳴得意,它以充滿驕傲的簡捷、強硬聲調說:「50座德國城市將會遭受到漢堡式的毀滅。」?該報還詳細講述了英國空軍為襲擊漢堡而制定的周密計劃及其得以認真執行的情況。它把英國空軍描繪為空軍的典範:與敵人和盟友相比,英國空軍能夠攜帶更多炸彈,並將它們投擲到更遠的地方。?許多英國人相信,在英國空軍中,轟炸機部隊擔負的責任是最大的。正是轟炸機部隊將迫使納粹德國投降。

只有少數報刊略加克制,並且隱約感覺到有些比較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每日快報》的記者巴茲爾·卡迪尤(Basil Cardew)在訪問了一個轟炸機站點之後,對參與空襲的軍人們作了如下描寫:「他們沒有考慮毀滅行動對平民們產生的影響。除了軍事人員,他們不樂意襲擊任何其他人。他們認為丘吉爾早已發出忠告,與戰爭無關的人本應該盡快撤離的,但是現在他們必須接受這些結果……轟炸機部隊的士氣從來沒有這麼高漲過。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贏得一場偉大的戰略性戰役。他們知道自身的傷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少了。早在七八個月之前,他們就已經嚴厲地打擊了德國人,而現在他們的打擊力度又增加了一倍。」?

《泰晤士報》的記者不讚成「空襲將會導致德國的政治崩潰」之類的觀點,認為正是這樣一些沒有確切根據的見解,阻礙著盟軍遲遲不願登陸作戰。「不應當僅僅從思想或精神方面來評估襲擊的效果,而是要知道,襲擊是否真正消滅了敵人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因為後者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

但這並不意味著轟炸戰役沒有效果。英國的轟炸戰役據說發揮了與海上封鎖相當的功能,雖然緩慢,但確實抑制了德軍的戰爭努力。在民眾的想像中,轟炸機部隊還是英國擁有的最有效的武器,因他們的成就而產生的驕傲是巨大的。轟炸機部隊擁有令人驚嘆的巨大破壞力。轟炸機部隊是英國對結束戰爭做出的最後的、最有效的、完全獨立的貢獻。每一架蘭開斯特(Lancaster)轟炸機都代表著英國工業的榮光。它體現了英國最好的專業技術知識、是英聯邦最佳血統及大量財富的象徵。這個已經經受了很多苦難的島國,是不會約束自己創造的巨人的。巨人是殘暴的,也是恣意的。英國無法出動陸軍進攻德國這個野獸的藏身之處,因而不得不動用空軍這一重器不斷地擊打它,直到把它打暈、打死。

「罪惡之城」終結者:英國對德國漢堡毀滅性轟炸的「蛾摩拉行動」 歷史 第3張

蘭開斯特轟炸機

空襲漢堡的成功鼓勵了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司令哈裡斯將目光投向德國西部工業城市和漢薩同盟港口以外的地區。10月在卡塞爾的空襲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大火燒了7天,只是傷亡人數略少。後來,維爾茨堡(4000人死亡)、達姆施塔特(6000人死亡)、海爾布隆(7000人死亡)、伍珀塔爾(7000人死亡)、威悉(9000人死亡)和馬格德堡(12000人死亡)也幾乎被燃燒殆盡。?

然而,戰爭仍在進行,德國人的意志並沒有被摧毀。德國空軍拋棄了廢物般的雷達,夜間戰鬥機也改進了戰術。每當空襲者來臨時,德國人就把無數的探照燈照向空中,用高炮對4500米以下的目標進行猛轟,用夜間戰鬥機對4500米高空以上的目標進行猛打。他們把所有的仇恨都發泄到了進行空襲的轟炸機上。以困獸猶鬥的拼命精神,堅決打擊蓄意殘殺自己同胞的英、美空軍「強盜」。

註釋:

①另一說:5次,有一次是偵查飛行。

②另一說:3次,有一次是美國轟炸機為了轟炸基爾,飛越漢堡上空,但遭德軍高射炮射擊。

③按照哈裡斯下達給飛行員的指令,英國轟炸機「應當將這座古老的商業城市徹底摧毀」,參見Ulrich Schwarz, ??berall Leichen, überall Tod「, in: Stephan Burgdorff/Christian Habbe (Hrsg.), Als Feuer vom Himmel fiel. Die Bombenkrieg in Deutschland. München: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2003, S. 70-84, hier S. 79.

④ 《聖經·創世記》14:2-3,18:20-33,19:13-28。

⑤ [蘇]《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939—1945年)》第7卷,第201頁。

⑥ 另一說:有80%的建築物被燒毀,4000萬噸碎石阻塞在市中心。

⑦Andreas Hillgruber, Gerhard Hümmelchen: Chronik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Kalendarium milit?rischer und politischer Ereignisse 1939–1945. Gondrom-Verlag, Bindlach 1989, S. 177. 另一說:漢堡市30萬戶住宅被毀, 183座大型工廠被徹底破壞,4118家小工廠被徹底破壞,參閱《中國空軍百科全書》。

⑧參見Operation Gomorrha, https://de.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Gomorrha.另一說:3萬名居民死亡,其中20%的死者是兒童,女性死者比男性高出40%;還有一說:這場浩劫共造成16餘萬平民傷亡。在個別城區,死亡人數占居民總數的30%。

⑨ 另一說:高達7000米。

⑩參見Operation Gomorrha, https://de.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Gomorrha. 另一說:有30000多人喪生。

?Mark Connelly, Reaching for the Stars. A History of Bomber Command. London/New York: I. B. Tauris, 2014, p. 100.

?故有「騙子箔條」之稱。

?Mark Connelly, Reaching for the Stars. A History of Bomber Command. p. 100.

?Ibid. p. 101.

?Ibid. p. 101.

?Ibid. p. 102.

?Ibid. p. 101.

?Ibid. p. 101.

?[英]約翰·基根著,李雯譯:《二戰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第357頁。

(本文為北京師范大學孫立新教授「二戰期間英美對德戰略轟炸」系列學術文章,原文有刪減。圖片源於網路,合作、轉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