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常用補腎中藥(二):黃芪、山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常用補腎中藥

【國醫大師】常用補腎中藥(二):黃芪、山藥 健康 第1張

中醫學將具有補益身體作用的藥物稱為補益藥,俗稱補藥。它是以補虛扶弱,補益人體氣血陰陽虛弱的病理偏向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虛證的藥物,所以也俗稱補虛藥。

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虛證有臟腑、陰陽、氣血的不同,所以有補心、補肝、補肺、補脾、補腎的區別,其中又各自有陰陽氣血之分,自然補益藥也就可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幾個大的類別。以下再加之五臟的不同,這樣補益藥也就越分越細了。

但是,由於中醫學把人體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人體的虛證多表現為整個人體的症狀,加之”腎為人體生命之本”,所以,腎虛證就成為各種虛證的共有表現,補腎藥物也就成為整個補益藥的基本用藥了。其中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主要適用於虛寒證,藥性偏溫;補陰藥主要適用於虛熱證,其藥性偏涼。從五味來講,”補藥多甘”,故多為甘味。需要指出的是,補虛藥不等同於人們常說的營養品、強壯藥,它也是根據人體陰陽虛弱的不同,補損益盛,調整陰陽,所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使用。以下僅介紹一些臨床常用的補腎中藥。

本期為大家介紹常用補腎中藥黃芪與山藥。

黃 芪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國醫大師】常用補腎中藥(二):黃芪、山藥 健康 第2張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脾、肺、腎經。

【功效】

補脾肺之氣,升陽舉陷,益衛固表,補養元氣、腎氣,利尿消腫,托毒生肌,補血,活血。

【主治】

(1)脾氣虛證。本品有良好的補脾益氣之功。因其兼能升陽舉陷,故歷代將其作為培中升陽舉陷之要藥,尤長治脾虛中氣下陷者,如症見長期短氣不舒,久泄脫肛,內臟下垂者,常與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品配伍,如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著名的補中益氣湯,以其與人參、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健脾補氣、升提中氣,功效卓顯。至今又常用於各種臟器下垂,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又因能利尿消腫,故亦為氣虛水腫之要藥,治脾虛水濕失運之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以治本,又能利尿消腫以治標,常與健脾、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還可補氣以攝血,治脾虛不能統血之失血證,常與補氣攝血止血之品配伍,如《濟生方》歸脾湯。

(2)肺氣虛證。本品又能補益肺氣,對於咳喘日久,肺氣虛弱,氣短神疲者,因其只能補益肺氣以治本,故常需配伍紫菀、款冬花、貝母、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以標本兼顧;若屬肺腎兩虛者,還需與人參、蛤蚧等品同用,共奏補益肺腎、止咳定喘之效。

(3)氣虛自汗證。本品既能補脾肺之氣,又能益衛固表以止汗,治脾肺氣虛所致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者,常與收斂止汗之品配伍,如《丹溪心法》玉屏風散,其與白術、防風同用。

(4)血虛證,氣血兩虛證,氣血虧虛之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既能補氣以生血,又有一定的補血之功,其與當歸同用,如當歸補血湯;本品還補益氣血,扶助正氣,以收托毒外出,生肌斂瘡之效。

(5)痹證,中風半身不遂,胸痹等。本品既能補氣以行血,又有一定的活血之功,故臨床上多用於血脈瘀滯諸證。治風寒濕痹之血脈痹阻者,本品常與祛風濕、活血藥配伍,如《百一選方》蠲痹湯,其與羌活、當歸、薑黃等藥同用。治痹證或中風後遺症因氣虛血滯、肌膚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本品常與活血通絡之品配伍,如著名的《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補氣以活血,重用黃芪以補氣,並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近年來,臨床上將本品及本品的不同制劑廣泛用於冠心病、動脈血栓、肺栓塞、腦血栓、腦梗死等多種血脈瘀滯者,療效顯著,為中西醫界所公認。

這裡要特別指出,在傳統的中醫典籍中,黃芪多列為補脾肺氣之品,而忽視了其”補腎氣”的作用,近些年的臨床實踐和基礎實踐證實,黃芪對”人體生命之本腎”的補益作用是很大的,臨床上用黃芪注射液治腎虛陽痿不舉,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腎系疾病,療效甚佳,所以我們亦將其列入補腎藥物中。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之30~60g。蜜炙可增強其補益作用。

山 藥

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主產於西南,湖南、江西等地。

【國醫大師】常用補腎中藥(二):黃芪、山藥 健康 第3張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效】

補氣益陰。

【主治】

(1)脾虛證。本品亦食亦藥,既可食用,又可藥用;既能補脾氣又能養脾陰,且易於消化,為營養調補之佳品,可用作食品長期服用,尤宜用於脾之氣陰兩虛伴見營養不良諸症,以及慢性久病或病後,虛弱羸瘦,需營養調補而脾運不健者。常作為人參黨參、太子參、白術等補氣健脾之品的輔助藥。

(2)肺虛證。本品既能補肺氣、養肺陰,又能補土以生金,還能補腎氣滋腎陰以納氣,故治咳喘,不論肺虛所致,還是肺脾兩虛、肺腎兩虛所傷均可使用。然其補力較緩,臨床亦多以復方。臨床上治肺腎氣陰兩虛之喘咳,常與補肺腎、止咳、納氣定喘之品配伍,如《張氏醫通》七味都氣丸,其與山茱萸、五味子等藥同用。

(3)腎虛證。本品還能補腎氣、養腎陰,其補腎之力雖平和,但對腎脾俱虛者,可補後天以助養先天,故有人稱其為”先天後天、陽氣陰液並補之品”腎氣虛之夜尿頻多,遺尿,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可用;腎陰虛之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亦可用。故補腎陰的名方六味地黃丸以及補腎陽的名方金匱腎氣丸中均有本品。

(4)消渴氣陰虛證。消渴病,與脾肺腎三臟密切,且多為氣陰兩虛之證。本品既補脾、肺、腎三臟之氣,又補脾、肺、腎三臟之陰,能照顧多個臟腑的病理改變。而消渴之證多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使用時常與補氣養陰、清熱生津之品配伍,如《醫學衷中參西錄》玉液湯,與黃芪、天花粉、知母等藥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大劑量60~120g。麩炒可增強補脾止泄作用。

文章來源:《張大寧談腎病與腎保健》

編輯 | 王梓 校對 | 常泰然

責編 | 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