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卡幫中國搭上資訊時代早班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漢卡幫中國搭上信息時代早班車

「鍵盤哥」梁華棟在創業博物館裡,用手指著他捐贈的聯想漢卡,講述老物件的故事

2018年11月6日,中關村創業大街街景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報導之二 見證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1978年至2018年,40年風起雲湧的時代,造就了海淀中關村大浪淘沙、英雄輩出的輝煌與榮耀。自上世紀80年代初,得益於改革開放全面鋪開以及海淀區營造出的寬鬆創業環境,一大批知識精英紛紛向中關村聚集,成為新技術的締造者。到了2009年,中關村啟動業態調整,開始在核心區打造「一城三街」,中關村創業大街應運而生。

走進創業大街,一座承載著特殊情懷與使命的「創業博物館」吸引著無數創業客前去「打卡」。每件展品的背後都有一個創業故事,每個故事凝聚著一代人的創業夢。在這當中,有一件看似不起眼的老物件——「聯想漢卡」,如果不是有人專門研究,也許這個有著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明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而它,正承載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的時代主題,推動了電腦在中國的應用與普及。

緣起:老物件勾勒出中關村發展史

喝一杯咖啡,就可能談成一個創業項目。步入中關村創業大街,到處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談論著自己的創業方案。他們繪就創業藍圖的地方不是高大上的寫字樓,而是溫馨愜意的咖啡廳。在220米長的大街上,有國內首家創業主題咖啡廳「車庫咖啡」、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創業黑馬」、新興科技媒體「36氪」……最近又出現了創業書店、創業食堂、創業博物館,街區文化氛圍更加濃厚了。

推開創業博物館的大門,便一腳踏入了中關村發展史。數百件看得見、摸得著、見證了幾十年科技發展歷程的老物件,勾勒出中國IT業發展的脈絡,也凝聚著改革開放的縮影。

電腦區、手機區、遊戲出版物區……創業博物館分出了不同的陳列區域,透過老物件,講述著一個個創業故事。

展覽從一把600多年前的「算盤」開始,它是中國古代勞力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在計算機發展史上有著開拓意義。擺在旁邊的是一台上世紀50年代產的飛魚牌手搖機械計算機,當年的手搖計算機雖只能做簡單運算,卻為大陸研發「兩彈一星」出過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計算機剛剛進入中國不久,中關村很多創業者苦心鑽研的一件事,就是在計算機裡敲出中文。創業博物館首先呈現給觀眾的內容就是中文輸入發展史。能夠處理中文的漢卡、輸入中文的五筆輸入法等老物件,記錄了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創業博物館收集與展示老物件是有現實意義的。計算機作為科技產品,它的升級換代也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現如今,科技產品也有了文化屬性,人們研究古董電腦,想辦法進行復原、重啟,這本身就是在收集和保存文化。從而讓更多人知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中關村這塊平地是怎麼出現高樓大廈的?曾經的互聯網‘無名英雄’是怎麼推進歷史進程的?」在創業博物館創建者蘇菂眼中,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懷舊」,而是能透過展品了解中國的創業者對IT領域發展作出的貢獻。

成就:漢卡凝聚一代人的創業夢

在觀看展覽的人群中,北青報記者偶然發現一位特殊的觀眾。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仔細端詳著每一個老物件,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他看得十分出神,似乎在細細咂摸品味展品背後的故事。

原來,他是一個古董電腦瘋狂愛好者,這兩年收集的各類老電腦,占滿客廳一整面牆;他購置了六個大儲藏箱,全部填滿電腦元器件;還有兩書櫃的計算機報刊書籍、數不清的盒裝電腦遊戲……這裡面最令他津津樂道的,是一張聯想漢卡。籌建創業博物館時,他把這個已有近30年歷史的老物件捐了出來,放進玻璃櫃裡展出。

「提到漢卡,你腦海中想到了什麼?」初次見到「鍵盤哥」梁華棟,記者就被他問蒙了。現如今,很多年輕人從未聽說過「漢卡」;即便是上了年紀的人,恐怕也只聞其名不知其為何物。然而,在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漢卡」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明,敲開了計算機在中國發展普及的大門。

站在創業博物館裡,梁華棟用手指著他捐贈的聯想漢卡,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此展開。

「電腦是外國人發明的,剛進入中國時不能顯示中文,更沒法輸入中文、處理中文。於是,在1985年至1995年這段時期裡,‘信息技術中文化’成為中國IT行業面臨的最重要的時代命題。這張小小的漢卡背後,凝聚著一代人的創業夢。」

梁華棟說,那時電腦運算速度慢、記憶體容量小,為讓電腦能夠處理中文漢字,必須發明新的硬體去彌補電腦性能和配置上的不足,漢卡應運而生。當時,得益於改革開放全面鋪開以及海淀區營造出的寬鬆創業環境,一大批知識精英紛紛向中關村聚集,成為新技術的締造者。發明漢卡的歷史機遇落到了高技術人才集聚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並成立了一家民營企業——新技術發展公司。1985年,第一張聯想漢卡誕生了。漢卡安裝在當時最流行的電腦上,促進了電腦在中國的應用和普及。

擺在創業博物館裡的這張聯想漢卡,是1991年製造的。與六年前發明的第一張漢卡相比,尺寸大幅縮小,可靠性和運行速度大幅提升,同時增加了矢量漢字處理能力。「你在電腦上放大漢字,邊緣不會再出現鋸齒,看起來非常平滑,這就是矢量漢字的功勞。那時候已經發明出雷射列印機,漢卡搭載矢量漢字庫後,終於可以列印出非常漂亮的大字了,人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梁華棟說。

來歷:「垃圾堆」裡淘出來的寶

說起這張漢卡的來歷,非常不易,也十分驚喜。

2016年初的一次赴美交流經歷,深深刺激了梁華棟。那時,梁華棟參與創辦了一家計算機公司,他帶著自己的產品到美國參展,順便去了一趟坐落於美國矽谷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在梁華棟心中,這是從事計算機領域工作的人都會去「朝聖」的地方。

美國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正在舉辦主題為「變革:計算機的首個2000年」的展覽,網羅了人類自古以來與計算機有關的各種產品。梁華棟足足逛了一下午,然而只發現了一件與中國有關的展品。「你絕想不到,竟是一把算盤。」

走出博物館大門的那一刻,梁華棟心裡很不是滋味,「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中國個人計算機技術發展也有30多年,難道就沒有一件現代中國人的計算機技術,值得進入世界計算機發展史的殿堂嗎?」這件事帶給梁華棟前所未有的觸動。回國以後,他下定決心,開始進行中文計算機歷史的收集與研究。

梁華棟先是翻箱倒櫃,在自家床底下找到了他所收藏的第一台古董電腦——單位淘汰的、自己花50塊錢收購的老奔騰DIY電腦。這還遠遠不夠,他開始在各種二手交易網站上搜尋,有時買一整套舊電腦,就為了其中某一個硬體。「這塊聯想漢卡,就是在‘垃圾堆’裡淘出來的。」梁華棟笑著說,收集這些老物件,可謂浪裡淘沙、沙中淘金。

對於計算機收藏,梁華棟有自己的理解——「每一個老物件都必須是活的」。在他看來,無論哪一台古董電腦,從外觀上看,無外乎都是鍵盤、滑鼠、顯示器,最重要的是復活開機後的狀態,「聽著噠噠的啟動聲,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魅力無窮」。

為了讓這張聯想漢卡復活,梁華棟頗費了一番功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二手交易網站上找到了一個販賣舊電腦的人,一堆淘汰棄用的舊電腦拍成了照片,掛到網上。在照片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梁華棟發現了「LX-286」幾個字符,眼前頓時一亮。「這正是上世紀90年代聯想公司推出的首台微型計算機,搭載使用聯想漢卡。」

這台電腦從寧夏的某個偏遠地區花費將近一周時間運送到北京。隨後,梁華棟又去尋找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漢卡驅動程序、使用手冊和其他電腦配件,終於組合成了一台能開機啟動聯想漢卡的古董電腦。

當螢幕上出現「歡迎使用聯想式漢字系統」字樣時,塵封已久的聯想漢卡終於復活了!「這張開機畫面,彌補了聯想漢卡只聞其名不見其影的缺憾,太珍貴了!」回憶起那一刻,梁華棟仍激動不已。

變遷:創業大街成為科技城市新地標

一張小小的漢卡,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科技工作者到中關村創辦民營科技企業,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逐漸形成。當年發明漢卡的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後因其發明了聯想式字詞輸入法,這家公司更名為「聯想」。

到了2009年,中關村啟動業態調整,不再鼓勵發展電子賣場等業態,昔日的電子一條街徹底轉型升級,著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海淀區開始在中關村核心區打造「一城三街」,即中關村軟體城、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科技金融街、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2014年6月,「三街」之一的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落成,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博物館就坐落其中。創業大街通過對海淀圖書城等傳統業態調整改造,打造成全國首個創業服務聚集區,在全國乃至國際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創新創業的新高潮。

中關村創業大街因2015年李克強總理的到訪而被公眾廣泛關注。當年,李克強總理來到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屋,與年輕人喝咖啡聊創業,為萬眾創新加油鼓勁。後來很多人慕名來到這裡,就為了喝一杯「總理同款咖啡」。

年輕創客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裡,可以很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找點子、找人脈、找圈子、找市場、找資金、找服務……「我們要做一個聚合各類平台的平台。」中關村創業大街總經理聶麗霞說,大街不斷探索突破物理空間限制,逐步從機構集聚向產業資源、全球資源聚合升級。

歷經四年的創新升級,中關村創業大街已邁向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創新創業高地,是中關村乃至全國雙創的縮影,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生動註腳。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斌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