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1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演講。全文近五千字,其中12次提到「改革」,52次提到「開放」。
在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強調,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此外,習近平還指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在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上,習近平的講話有何深意?中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高」在哪裡?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了20位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制圖
主旨演講最大看點是什麼?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習主席講話用了一個關鍵詞,連續三次提到腳步「不會停滯」,表明了中國對外開放是一個長期的政策,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也進一步表明了中國的開放程度會越來越大,各種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配套都在日益完善。這次講話向世界傳遞了三個信息:第一個是中國自信,中國的經濟發展是穩步前進的。第二個是中國市場,以前外貿政策更多的是我們出口商品到別的國家去,今後我們將讓中國的經貿夥伴國更多地通過對中國出口分享中國國內市場。第三個傳遞的信息是中國態度,主要是互利互惠的開放合作態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習主席闡述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信心。提出了中國進一步加大開放的五項主張,這些主張是中國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內容,很多舉措已經在落實中,特別是博鰲論壇提出的舉措已經落地。中國推出的一系列具體的舉措,反應了新形勢新特點。在國際貿易體系在變革中,習主席提出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等明確的合作路徑。同時,本次博覽會是落實五項舉措的具體行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展會,激發進口潛力,而展會帶動了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通關一體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打造上海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博覽會既是中國重大政策的宣示平台,更是一個彰顯中國具體行動的平台,博覽會將發揮與其他論壇不同的特殊作用,通過開放政策切實落地,讓世界分享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國開放紅利。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習主席講話有很多亮點,第一是他認為開放合作是歷史的大趨勢;第二是他指出世界各國在這個大趨勢當中應該做的事情,包括削減壁壘,擴大開放等;第三是他借這個機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下一步的走向,重申了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而且還提出了很具體的五個方面的舉措。這些講話向世界發出了重要的信息,展示了中國下一步開放和改革的信心,有可能提升全世界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首先,過去講對外開放,經常談出口,這次很明顯重點談進口。實際上也是說明我們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不是一個單向的開放而是一個雙向的開放。過去,美國指責中國出口帶動經濟,現在看到,中國也是非常歡迎進口的,包括降低進口關稅、簡化進口手續等。其次,這次的開放更加強調體制機制建設。開放是循序漸進的,開放程度要和機制建設和法制保障同步推進。因此,這次的開放不僅強調開放的力度和廣度,更強調開放的深度和細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羅雨澤:對中國而言,首屆進博會標誌著中國進入新階段,不再刻意追求順差和外匯積累,並將滿足國內消費者需要作為重要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相契合。對世界而言,傳遞了一種不同於重商主義的貿易理念,這屆進博會是為國內的潛在買方提供了解世界範圍內可供選擇的產品及其賣方信息的平台,旨在促進進口。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是實踐上的創舉,也是對傳統貿易理論的超越,真正把貿易看作是互利共贏的來促進,做到了「不以出口喜,不以進口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羅立彬: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將更加大幅度的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國內將形成更為公平開放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動中國各產業真正形成更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切實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和40年前相比,當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大陸的經濟總量、收入水平、國內產業發展水平和抗擊開放壓力的能力、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以及人民需求狀況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這些角度看,今後對外開放的一個重點領域應該是服務業領域。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主任路紅艷:當前,大陸居民消費正在加速升級,消費者更加關注商品的品質、內容、購物的體驗化、個性化等需求。與消費需求不相匹配的是,大陸商品有效供給不足,特別在工業消費品領域,低端低質量產品多、中高端消費品品質不高、品牌商品少,致使國內部分消費外流。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進口博覽會,促進優質商品進口,一方面,將有利於改善消費供給結構,豐富消費品的種類,促進中高端消費,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新興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優質商品進口,也將倒逼國內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進而促進中國優質商品供給增加,帶動消費增長。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院高凌雲:習近平主席講話提到堅持開放融通,植根於各國優勢互補、互通有無。我認為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外貿需求,但面臨進口障礙、出口限制,現在貿易摩擦越來越多,經濟流動性缺失,缺少推動全球貿易的一個支點。很多國家都期待出口,但是對進口有約束限制。靠中國一家不夠,需要多個經濟體連接起來,增加需求,擴大效益,為經濟發展注入流動性 。此外,習主席講話中還提到堅持創新引領。這次提到的創新更廣泛一點,以前經常說科技創新,現在的創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還包括創新貿易方式,比如數字經濟、跨境電商等,不僅是傳統貿易,還包括線上線下的互動。
如何理解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總體目標,按照十九大文件中所說的就是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就意味著,第一,大陸所有地區,包括老少邊窮地區都要擴大開放。要通過改革開放來促進這些地區的發展,進而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第二,行業領域要全面開放。通過四十年的探索以及不斷積累,國內的產業也都有了長足的進展,有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新一輪對外開放也面臨一些難點。比如高精尖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高端服務業,這兩個行業領域的開放,應該說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大陸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還不強,尤其是一些關鍵領域的服務能力較低,從而牽制了製造業和其他領域的發展。因此,深化這些領域的擴大開放,就是要讓國際高水準的企業引進來,進而促進大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擴大出口和引進來,這個階段在2008年結束。2008年中國開始從重視引進來開始重視走出去,從重視出口開始重視發展服務業的對外開放,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二個階段。2018年可能又是新一輪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會把進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口和出口統籌協調。更重要的一點是從全球視野和負責任大國角度推動開放型的中國經濟、開放型的世界經濟。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是中國開始以負責任大國的身份出現在經濟貿易的舞台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相比40年前的改革開放,現在的改革開放是新一階段的改革開放,是新時代條件下的改革開放。國際大環境不同,中國國際經濟地位不同,中國自身經濟發展不同。現在中國已經不像過去有所謂巨大的後發優勢,有可以學習和模仿借鑒的模式,現在必須是作為世界上引領者之一,來開拓前進尋找道路,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世界在看中國。現在中國已經不是過去接入全球市場網路體系的起步階段,而是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場網路體系中的一個主要網路,在全球市場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就應該發揮應有的、更大的作用。那麼,現在就是要全面擴大開放,向世界開放市場。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40年前改革開放的措施主要目的是看重增加「量」的方面,通過變革措施改革生產關係中不合理的安排,激發每個人的能動性,來刺激GDP的高增長和生產量的提高,所以當時整個改革是在圍繞提升、增加「量」來做文章的。那麼今天,中國不是生產不足的問題,現在有產能過剩、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所以現在的改革是看重經濟增長的「質」上面,比如增長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不是單純追求量的增長,現在是質和量並重,甚至有的時候更加看重質。目前新一輪的改革重點有很多,比如在金融方面的改革,從入世之後到現在,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在不斷地擴大,大家也都認識到金融方面的不穩定對國家安全會有很大影響,從近兩年來看,金融穩定是重中之重,如何保證金融穩定那麼和金融監管部門的改革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的重點會集中在兩個領域:一個是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改善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環境,另一個繼續深化和擴大開放,擴大本國市場的開放和積極參與新形勢下的全球化進程。中國深化改革和繼續擴大開放的政治意願是沒有疑問的,自主改革和開放將是未來發展方向的主要動力來源。可預見的是,中國擴大開放市場,將以加大進口力度、改善市場準入環境和更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為標誌。外資關注的市場準入問題,特別是外資投資股比限制、外商投資領域限制將會繼續放鬆。新的改革開放措施,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挑戰,但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和新的全球化進程都會帶來好處。這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中已經得到印證。
擴大開放,下一步中國會做什麼?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研究員陳麗芬: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的外貿發展從以出口導向到擴大進口,從打開一扇窗到打開兩扇門,從走出去了解世界到邀請世界各國來分享中國發展的成果,這是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政策宣示,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使命。進博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一方面,進博會不僅僅是一個採購和洽談的交易對接平台,更是一塊推進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的試驗田,是一個包容開放合作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進博會也會像一面放大鏡,外企可以在這裡找到中國的合作夥伴,也可以以此為新的出發點,與中國夥伴一起共同開拓全球市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中國自身的市場開放度要不斷擴大,包括降低進口商品的關稅已經在採取措施,未來降關稅還有進一步的空間,對外資擴大市場準入也需要進一步推進,對外資實施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也有空間。對中國來說,在開放發展這方面,未來對外資和內資都要實施國民待遇,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中方的企業必須加快走出去,加快國際化,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在市場中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塑造我們新的國際競爭優勢。通過這些改革開放措施,要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從出口導向模式切換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只有不斷擴大改革開放,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系主任彭支偉:一是以主動的開放維護自由貿易,為世界自由貿易提供市場支撐。當前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的比重已超過10%,未來比重還將持續提升,中國在先進機床、工業機器人、藥品醫療和日用生活品等諸多領域存在巨大的進口增長空間。二是通過擴大進口,強化進口競爭效應,倒逼國內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和提升國內企業核心能力,增強其國際競爭力。三是加速推進與擴大進口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營商環境的優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依紹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是全球貿易領域的一次創舉,不僅有利於激發中國居民潛在的消費購買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有利於把境外消費拉回到國內,同時使國內外兩個市場更好銜接,有效推動了國內外市場一體化。國外優質商品進入中國,有助於完善中國國內市場體系,促進國內市場發育成熟;同時使國內流通產業體系逐漸完善,推動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楊長湧:首先,通過首屆進博會的開展,未來中國積極擴大進口的戰略將得到進一步實施,通過擴大先進適用的技術設備,可以助力中國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升級;其次,通過進口國外優質商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第三,通過開放市場,讓世界各國更好地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於國內消費流通而言,通過進博會增加了國外優質消費品的供給,能夠更好地與國內消費需求形成對接;另外,此次進博會為國外供應商與國內採購商搭建了直接對接的平台,促進了進口產品在中國國內的流通,能夠更好地惠及終端消費者。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進口博覽會是貿易歷史上的創舉,是中國主動開啟深度對外開放的標誌,它有利於滿足消費的需要,尤其在目前追求品質消費、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國內中高端的消費需求非常活躍,而進博會在引進商品的同時也引進了服務、管理以及技術,這樣也會倒逼整個國內企業的升級,會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未來,中國的開放將形成有三個梯度的格局,第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第二是以11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35個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區建設為代表,第三個是就是以進博會、京交會、廣交會為代表,如此形成中國繼續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經濟的對外開發的新格局。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未來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第一,如何構建和完善現代監管框架。國內金融混業趨勢進一步顯現,許多金融機構已經高度混業化,不能適應跨行業、跨市場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第二,如何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理順利率傳導機制。目前市場上流動性總體相對充裕,但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最根本的就是利率傳導機制不暢。第三,如何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優化金融結構。一直以來,中國的金融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即便近年來大資管和金融脫媒有了快速發展,依然未能擺脫銀行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下一步應加快股票、債券和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豐富交易種類,增加風險管理工具。第四,如何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帳戶開放。2009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儲備貨幣。未來要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向交易和儲備貨幣轉變,發揮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國際貨幣職能。
( 採訪:張文暉、馮玲玲、夏賓、張文絞、孫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