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 / 管顏青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爺爺青春期營養過剩,孫子的全因死亡風險很可能越高,尤其是因癌症死亡的可能性。最近,一項大型的三代研究顯示,一代人的環境暴露很可能引發具有性別特異性的表觀遺傳信息的跨代傳遞,祖父在青春期前的營養狀況會影響孫子的健康結果,但對孫女沒有什麼影響。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兼職教授吳欣江博士告訴搜狐健康,青春期從10歲—11歲左右開始,所以這個研究的核心意義就是10歲—11歲前的兒童期營養狀況可能影響後代(遠達孫代)的疾病和健康。為什麼是這個發育期的營養狀況意義大,是有個科學理論支持的,叫做表觀遺傳學,因為這個時期是所謂的「慢生長期」,基因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更容易隔代傳到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
這項研究已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公共衛生科學系的Denny Vågerö教授及同事們收集了瑞典烏普薩拉地區在1874年—1910年的糧食收成信息,用於估算祖輩(約9000人)在這一時期獲取食物的難易程度。同時,研究人員從瑞典死亡原因登記冊中獲取了他們的孫輩(超過11000人)在1961年—2015年的死亡數據。
分析結果顯示,如果祖父在12歲前經歷了糧食大豐收的年份,營養過剩,那麼他的孫子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尤其是較高的癌症死亡風險,但並不影響孫女的健康情況。而對於那些在童年獲得食物的機會較低的祖父來說,他們孫子的死亡風險和平均水平沒有差別。
「19世紀末,化學農藥的引入受到限制,不太可能引發新的大規模的基因突變。」 Denny Vågerö教授介紹說,他們在研究期間也考慮到了教育水平、家庭規模和收入情況等社會因素,但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大。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在青春期前,男孩子的生殖系細胞對表觀遺傳變化是開放的,可以將當時的環境信息記錄在了DNA上,並遺傳給後代。
同時,有以往的研究顯示,青春期前緩慢的生長期(9歲—12歲)特別容易受到營養因素的影響。
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假說,認為一代人的環境暴露可能會影響後代健康。這也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但研究尚未確定這一關係的潛在機制。
這一研究結果也支持表觀遺傳信息的跨代傳遞概念,即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暴露因素可以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重要作用,並遺傳給後代。
Denny Vågerö教授表示,目前這項研究還無法確定幾代人之間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未來還需要在流行病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開展更多的研究,證明環境因素對生殖細胞的表觀遺傳標記具有直接作用,從而建立祖輩和孫輩死亡風險的直接因果聯繫。
參考資料:
1、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181211/Paternal-grandfathers-access-to-food-associated-with-grandsons-mortality-risk.aspx
2、Denny Vågerö et al. Paternal grandfather’s access to food predicts all-cause and cancer mortality in grands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