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回首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從無到有?
中國金融改革一路走來
又有哪些經驗之談?
展望未來
中國金融改革的下一步又將往何處去?
曹遠征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本次要和大家討論是有關中國金融改革的,我本人親身參與了這個經歷。這40年是一個很深刻的變化,中國經濟從一個落後的經濟體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在1978年的時候大概不到200美元,現在將近9000美元,40年翻了40倍,這是全球的一個奇跡。
我現在服務的機構是中國銀行,這家銀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銀行,是1905年慈禧老佛爺改革創建的銀行,叫大清戶部銀行,1912年孫中山先生把它改名叫為中國銀行。在1978年的時候,中國是沒有金融的,當時中國就只有一家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因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是不需要金融的。所有都是計劃,所有的計劃活動、財務活動都是財政。在當年,一個企業所有的收入都要上交財政,所有的支出都要財政撥付。我們曾經在體改委時說有一個笑話,一個企業要蓋個廁所,需要向財政申請撥款才能撥下來,才能蓋廁所。
於是在計劃體制下,那時候什麼都短缺,什麼都要票證。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買工業品需要有工業票。
我曾在1988年獲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獎,獎勵是一張自行車票,鳳凰自行車。當我在北京前門商店將自行車推出來的時候,眾人羨慕的眼光,甚至超過現在看人家開出一輛賓士BMW。那時候中國人口,3億人在饑餓半饑餓狀態。
但是我們看到改革開放40年,由於採取了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於是地還是這個地,人還是這個人,情況卻發生重大的變化,其中就不能不講到金融改革的故事。
第一步:金融機構從財政獨立出來
當我們採取了市場導向性經濟體制改革後,金融機構就應該從財政中分離出來,進而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發展。
這兩件事,我們通常稱之為金融改革兩個最基本的任務:第一,金融體系從財政中獨立出來;第二,成立一個能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商業型機構。如果把這兩個改革合為一步走,這就是激進式的,蘇聯東歐都是這麼過來的;如果把它分步走,就是漸近式的,這就是中國改革的經驗。中國改革是把它分開來進行的,這個改革過程持續了將近40年。
編導:沈爽
編輯:任勇、二丫、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