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吃掉了我的記憶體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源:海林(@海風林影 )

鏈接:http://www.cnblogs.com/hazir/p/linux_ate_my_ram.html

在Windows下資源管理器查看記憶體使用的情況,如果使用率達到80%以上,再運行大程序就能感覺到系統不流暢了,因為在記憶體緊缺的情況下使用交換分區,頻繁地從磁盤上換入換出頁會極大地影響系統的性能。而當我們使用free命令查看Linux系統記憶體使用情況時,會發現記憶體使用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即使此時系統並沒有運行多少軟件。這正是Windows和Linux在記憶體管理上的區別,乍一看,Linux系統吃掉我們的記憶體(Linux ate my ram),但其實這也正是其記憶體管理的特點。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free命令介紹

下面為使用free命令查看我們實驗室文件服務器記憶體得到的結果,-m選項表示使用MB為單位: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輸出的第二行表示系統記憶體的使用情況:

Mem: total(總量)= 3920MB,

used(已使用)= 1938MB,

free(空閒)= 1982MB,

shared(共享記憶體)= 0MB,

buffers = 497MB,

cached = 1235MB

註:前面四項都比較好理解,buffer 和 cache找不到合適的詞來翻譯,它們的區別在於:

  •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即buffer用於存放要輸出到磁盤的數據,而cache是從磁盤讀出存放到記憶體中待今後使用的數據。它們的引入均是為了提供IO的性能。

輸出的第三行表示在第二行的基礎上-/+ buffers/cache得到的:

– buffers/cache used = Mem used – buffers – cached = 1938MB – 497MB – 1235MB = 205MB

+ buffers/cache free = Mem free + buffers + cached = 1982MB + 497MB + 1235MB = 3714MB

輸出的第三行表示交換分區使用的情況:

Swap:total(總量)= 4095MB

used(使用)= 0MB

free(空閒)= 4095MB

由於系統當前記憶體還比較充足,並未使用到交換分區。

上面輸出的結果比較難理解的可能是第三行,為什麼要向用戶展示這行數據呢?記憶體使用量減去系統buffer/cached的記憶體表示何意呢?系統空閒記憶體加上buffer/cached的記憶體又表示何意?

記憶體的分類

我們把記憶體分為三類,從用戶和操作系統的角度對其使用情況有不同的稱呼:

Memory that is You’d call it Linux calls it taken by applications Used Used available for applications, and used for something Free Used not used for anything Free Free

上表中something代表的正是free命令中」buffers/cached」的記憶體,由於這塊記憶體從操作系統的角度確實被使用,但如果用戶要使用,這塊記憶體是可以很快被回收被用戶程序使用,因此從用戶角度這塊記憶體應劃為空閒狀態。

再次回到free命令輸出的結果,第三行輸出的結果應該就能理解了,這行的數字表示從用戶角度看系統記憶體的使用情況。因此,如果你用top或者free命令查看系統的記憶體還剩多少,其實你應該將空閒記憶體加上buffer/cached的記憶體,那才是實際系統空閒的記憶體。

buffers/cached好處

Linux

記憶體管理做了很多精心的設計,除了對dentry進行緩存(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還採取了兩種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磁盤IO的性能。從低速的塊設備上讀取數據會暫時保存在記憶體中,即使數據在當時已經不再需要了,但在應用程序下一次訪問該數據時,它可以從記憶體中直接讀取,從而繞開低速的塊設備,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而Linux會充分利用這些空閒的記憶體,設計思想是記憶體空閒還不如拿來多緩存一些數據,等下次程序再次訪問這些數據速度就快了,而如果程序要使用記憶體而系統中記憶體又不足時,這時不是使用交換分區,而是快速回收部分緩存,將它們留給用戶程序使用。

因此,可以看出,buffers/cached真是百益而無一害,真正的壞處可能讓用戶產生一種錯覺——Linux耗記憶體!其實不然,Linux並沒有吃掉你的記憶體,只要還未使用到交換分區,你的記憶體所剩無幾時,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Linux緩存了大量的數據,也許下一次你就從中受益!

實驗證明

下面通過實驗來驗證上面的結論:

我們先後讀入一個大文件,比較兩次讀入的實踐:

1.首先生成一個1G的大文件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2.清空緩存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3.讀入這個文件,測試消耗的時間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4.再次讀入該文件,測試消耗的時間

Linux吃掉瞭我的內存

從上面看出,第一次讀這個1G的文件大約耗時18s,而第二次再次讀的時候,只耗時0.3s,足足提升60倍!

參考資料: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ic/shlug/Dvc-ciKGt7s/discussion 實驗室師兄以前提出」cp命令占用雙倍記憶體問題」,在SLUG上的討論,正是這個疑惑一直在我心中

http://www.linuxatemyram.com/ 前兩天在Hacker News看到」Linux ate my ram」這個網頁,寫的通俗易懂,也順藤摸瓜解決心中很多疑惑

http://www.linuxatemyram.com/play.html 作者給出了其他的實驗來分別驗證磁盤cache對程序分配、交換分區、程序加載時間等的影響

http://www.cnblogs.com/coldplayerest/archive/2010/02/20/1669949.html 一篇對free命令介紹的博客

*聲明:推送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內容會有所改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來源信息有誤或侵犯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或授權事宜。

– END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