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章來源: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
作者:凱風
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很多懸念,何時開征房地產稅,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每到年底,上海重慶率先開征房產稅的消息總會刷屏。最近,有市民曝光上海、重慶的房產稅繳納通知書,少則幾千元,高則數萬元,輿論驚呼「房產稅來了」。
上海重慶開征房產稅,是否意味著「房產稅來了」?
它們與正在討論的「房地產稅」又有何不同?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01
真相之一:房產稅早已有之
很多人以為房產稅是個新鮮事物,實際上它在大陸存在已經有30多年之久。
1986年,大陸就出台了《房產稅暫行條例》,開始對城鎮經營性房產開征房產稅,迄今已有32年時間。目前各地出台的房產稅條例,基本都在這一上位法範圍之內,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這里的房產稅,只對經營性房產進行征收,普通住宅均在免征範圍之列。所謂經營性房產,指的是寫字樓、商鋪、酒店、購物中心以及經過備案的租賃房,這些能產生現金流,而非簡單用於自住。
換句話說,即便你有十套房產,九套空置一套自住,也不用繳稅;就算全部出租出去,只要不去備案,也談不上繳稅。
那麼,上海重慶的房產稅又是怎麼回事?
2011年,上海重慶開始新試點,對傳統房產稅進行擴圍,將普通住房納入房產稅征收範圍,這就是今年兩地征繳通知的由來。
然而,這兩地的房產稅雖然有所突破,但離真正的房地產稅仍有很長距離。
02
真相之二:上海重慶只是象徵性試點
上海、重慶版的房產稅,只是想像征性試點。
這兩地的房產稅,與如今正在討論的房地產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無論是征收形式,還是征收範圍,以及實際影響,都有天壤之別。
雖然都有房產稅的名字,但上海重慶的房產稅,普遍存在稅基較窄、免稅面積較大、計稅依據不科學、稅率偏低等問題,且只針對房產,而未涉及土地層面的稅費改革。
在征收範圍上,兩地都有所折中。
上海只針對本地居民的第二套住房、非本地居民的首套住房征收;
重慶只針對獨棟別墅、高檔商品住房以及三無人員的第二套住房征收,所謂三無人員,指的是「無戶口、無企業、無工作」的購房者。
顯然,無論是上海還是重慶的房產稅,都將大量普通購房者豁免在外。
不僅如此,這兩地在面積上同時做出更多豁免。
在上海,每個人擁有60平方米的免稅面積。換言之,一個三口之家,只要房子總面積不超過180平方米,無論是一套還是兩套,均不用繳納房產稅。
在重慶,普通住房免征,而別墅和高檔住宅不滿100平方米,也不必繳納房產稅。
顯然,通過二套房政策和60平方米的雙重豁免,大多數人已經被排除在房產稅覆蓋範圍。
不僅如此,上海重慶在稅基和稅率上繼續做出優惠。
在上海,即便你滿足了二套房、人均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納稅要求,在房產稅繳納上,也是按照70%的市場價作為稅基,同時稅率僅為0.4%(外地人0.6%),而美國的房產稅通常為1%-3%。
在重慶,即便你滿足了別墅、高檔住宅或三無人員,且面積超過100平方的要求,在房產稅繳納上,也要先扣減10%-30%,然後按照三無0.5%、別墅0.5%-1.2%的稅率進行征收。
不難發現,通過這一系列豁免之後,無論是在重慶還是上海,需要交納房產稅的人群寥寥無幾。
這兩地的房產稅試點,只為調控高端購房人群,所謂的稅率在房價上漲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得稅收與土地出讓金相比更是九牛一毛。
顯然,這樣的試點,不具推廣價值。事實上,早在2014年,房產稅要進一步擴圍的消息就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房地產稅。
03
房產稅VS房地產稅
上海重慶的房產稅都屬於象徵性試點,那麼真正的房地產稅是什麼?
這就要對房產稅和房地產稅做出區分。今天我們所討論的均為房地產稅,而非簡單的房產稅。
真正的房地產稅,不僅包括房產,還包括土地,不僅包括建設和交易環節的稅收,還包括持有環節的稅收。不僅要有最終取代土地財政的價值,而且也能對市場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就此而言,上海重慶試點,只涉及房產,而未涉及一系列稅收體系。大陸房地產稅收體系,涉及10多個稅種,包括土地增值稅、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諸多稅種。只有綜合進行改革,減少交易環節稅收,增加持有環節稅收,這是新的房地產稅的大方向。
更進一步,房地產稅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降房價,而在於抑制投機,同時為終結土地財政提供可能。
房產稅是持有稅,也是國外地方政府普遍的主要稅源。在大城市土地資源日漸緊張的背景下,以房產持有稅替代土地財政,有現實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以這個標準來看,上海重慶完全不「及格」。
2016年上海房產稅收入為171億元,僅占上海稅收收入總額的3%,重慶房產稅收入為56.88億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2.56%。
與此同時,2016年上海土地出讓收入高達1578億元,重慶為705億元,房產稅可謂九牛一毛。
04
要害:全國住房聯網
房地產稅要想征收到位,必須有一系列技術條件的配合,而上海重慶試點皆不具備。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全國住房信息聯網,這兩項工作在2018年已經基本完成。
顯然,只有住房聯網,才能讓樓市數據一目了然,每個家庭在全國有多少套住房,有多少用於自住需求,有多少屬於投資和投機,都將一清二楚,這為房地產稅的開征提供基本的技術儲備。
與此同時,全國國地稅合併,也在今年6月邁出步伐。這一合併,最大意義還不是減少交易成本和信息壁壘、降低人員冗餘,而是統一稅收監管,為個稅、房地產稅的征收鋪路。
再加上物權法相關草案修訂,明確「土地使用權滿70年之後,可以自動續期」。解決了70年產權問題,也就為房地產稅解決了最大的法理障礙。
如今,房地產稅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任何障礙。
05
房地產稅何時會來?
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國地稅合併、70年產權自動續期,這些問題的陸續解決,意味著開征房地產稅,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障礙。
那麼,房地產稅到底何時會來?
目前最新消息的是,房地產稅已被納入5年立法計劃,且已明確「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布推進」的12字方針,這一切都意味著房地產稅離真正落地已經不遠了。
不過,懸念在於,如果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樓市下行周期進一步延長,房價下跌的風險日益放大,房地產稅推出的時間可能還會推遲。
畢竟,房地產稅雖然不是為調控房價而來,但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匹配,必然會對市場心理產生巨大影響。
它的推進落地,不僅需要廣泛的輿論動員,更需要相對良好的房地產環境。
一個簡單結論是,房價越是高漲,房地產稅的落地時間就越早;樓市越是低迷,房地產稅被推遲的周期就越長。
06
房地產稅能不能降房價?
房地產稅能不能降房價,這是最為矚目的話題。
從短期而言,房地產稅對於市場是利空,能讓投機者產生一定拋盤效應,對房價有一定抑製作用。尤其是住房聯網,將對某些群體產生威懾作用,拋盤效應將會更加突出。
但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稅的影響十分有限。房價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房地產稅只是影響因素之一。房價的未來,取決於人口、土地和經濟基本面,而非房地產稅。
所以,從政策博弈角度而言,房地產稅,最大的目的就是為土地財政提供替代選擇,彌補地方政府日益減少的土地收入,至於降房價,則從頭到尾都不在政策目標體系之內。
要明白,樓市調控的要害只有一個字:穩。
房價持續上漲時,要「遏制房價上漲」,這是穩房價;樓市持續調整時,要「防止房價大跌」,這也是穩房價。
畢竟,從最實際的利益出發,沒有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稅未必能收回來。
-END-
推廣
The end
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