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王曉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面對席卷而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人工智能浪潮,法國依然努力保持著老牌「理工強國」與「人文勁旅」的雙重優勢,以統籌人工智能與人文素養的姿態爭取著時代大勢的潮頭。
法國教育界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反應迅速、行動有力,而該國對於傳統價值與人文精神的維系,仍然保持著清晰審慎的意識。法國教育界始終強調,要保障學生形成善辨是非的信息倫理與媒體素養,以抵禦技術狂飆突進時代的負面衝擊。
不可小覷的國家實力與未來潛力
客觀來講,以卓越的思想文化與藝術設計著稱於世的法國,其在世界範圍內同樣卓越的經濟地位和國家實力,卻在一定程度上為國人所低估。當代法國在空客飛機、太空技術、核工業、高鐵、汽車、電信、海上石油工程,包括軍工等大型尖端領域,均位居世界前列,歐洲大陸無出其右,甚至遠超二戰後背負諸多限制的鄰龐德國。法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小覷的傳統優勢。數學和信息科學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兩個基礎學科,而法國是傳統的數學強國。歷史上,法國獲得菲爾茲數學獎(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總人數達13名,僅次於美國的14名,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更進一步,法國有著嚴格的應試教育系統,在中學到大學的分流與選拔中,數學與物理學等理工基礎科學專業,往往是精英學生的首選。法國的高等教育是比較典型的雙軌制,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學生有機會擠進具有精英色彩的「大學校(Ecole)」就讀,這其中包括法國200多所規模小、檔次高的「工程師學院」。這批尖端高等教育機構每年培養3.8萬名工程師,為法國當代國家競爭力的卓越,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儲備了大量理工基礎科學方面的人才。
科學與人文素養兼備的教育傳統
作為傳統的理工強國,法國從笛卡爾到龐加萊,一直到今日前沿科技與創新創業領域的眾多翹楚,都在科學與技術發展史上熠熠生輝。更重要的是,這些卓越人物的才華和成就往往橫跨了科學與人文兩大領域。歷史上法國數學家們不斷讚嘆著數學的簡潔、智慧,以及「不可抗拒的美的力量」。龐加萊相信藝術家和科學家之間創造力的共性,相信「只有通過科學與藝術,文明才體現出價值」,他同時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後成為院長),又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同時身處科學和人文兩座金字塔的塔尖。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正是笛卡爾以降法國數學家與科學家們擁有的人文素養,使得法國在理工領域的地位長盛不衰。法國教育界也從中得到重要啟示,在文理兼顧的教育思想上堪稱典範。2018年6月的法國高考,第一門依然是4個小時的哲學考試,理科類與技術類的考生同樣面臨著諸如這樣的思辨性考題——「欲望是不是我們人類不完善的烙印」「感受不公正,是認識公正所必需的嗎?」「是什麼能夠真正妨礙我的幸福?」
在法國,高考同樣是國民教育重要的指揮棒。在這支指揮棒所指的方向上,數學被視為美學教育的一部分,是法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格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同時哲學思辨與藝術熏陶也被看成是法國科技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由此,法蘭西教育傳統下的人才產出,散發著法蘭西式的睿智與優雅,「法國製造」也同樣貫徹著法蘭西式的睿智與優雅。
從娃娃抓起的人工智能教育
2018年3月,剛剛年屆不惑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式公布《法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Programme national pour l’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豪擲15億歐元(約合116億元人民幣),期待在其任期內為法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搶占先機。回看中國,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形成大陸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中法兩國在教育領域都是傳統的中央主導型的國家,在舉全國之力從「娃娃」開始抓人工智能、儲備未來人才方面,有著眾多可資參照與借鑒之處。法國在基礎教育階段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總結起來有兩大亮點:一是基於人本精神,利用人工智能為學生提供教育與關懷上的精準供給;二是基於審慎心態,著力培養中小學生的資訊鑒賞力與媒介鑒別力,避免負面及泛濫信息給身心帶來消極影響。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在馬克龍政府上台之前,法國的基礎教育界就已經在歷屆政府的關懷下形成了全法數字化校園全景,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治理、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基礎深厚。面對國家層面「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號召,法國中小學反應迅速,應用人工智能與數字化創新工具的意識已然到位,實踐已然展開。
在應用人工智能為教學效率服務方面,法國中小學校園已經著手探索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和改進對學生的全方位評估,以做到用更精準的教育供給,貼近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法國教育部表示,在未來,「螢幕」很可能不再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主導界面,有必要及時跟進各類傳感器、可穿戴設備的進展,以做到對學生學習與成長狀態的更豐富的信息收集。與此同時,法國教育界還尤為看重人工智能對沉浸式模擬(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的打造,嘗試為學生打造「從真實情境中輸入經驗」的學習環境。
在法國中小學,人工智能還有一個應用重點,是為學生的生涯規劃進行量身定制。在法國,學生從初中三年級開始(Cycle d’orientation)就面臨基於自身稟賦能力的分層與分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學校將有望為學生提供越來越個性化和精確化的生涯建議,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定位,找到最貼合個體需求的發展之路。進一步,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因為具備完整記錄師生成長經歷、成就認定的發展潛力,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一大重點。
進一步,在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立國基石的法國,全納教育是所有教育政策和教育技術發展必須關注的一個議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不例外。法國中小學已經達成共識,即數位技術與人工智能,在為各類困難學生與殘疾學生提供可獲得與可適應的教育資源方面,是未來的一個核心出路。
精英引領的法國高教與科技創新
2018年3月,法國著名數學家、同時身為政壇明星的塞德里克·維拉尼 (Cédric Villani) ,受法國政府委托起草了《法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在法國社會與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被業界人士簡稱為《維拉尼報告》。這份報告全面摸底了法國在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領域中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與潛力,並為未來的發展與提升進行了前瞻性與操作性籌劃。
維拉尼先生是法蘭西國寶級人物,他在偏微分方程、黎曼幾何、理論物理方面都有建樹,於2010年獲得菲爾茲獎,並在人工智能中的關鍵技術——最優傳輸理論方面是國際權威。有人稱「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宏大的數學視野,驚人的數學直覺和磅礴的數學激情」,更因其獨特的藝術氣質被《紐約客》(Newyorker)稱為「法國數學家中的Lady Gaga」。他曾經坦言參加政治是出於強烈愛國情懷和巨大的歷史使命感,是出於「對於法國前途的危機感」。
馬克龍政府以維尼拉的前瞻引領為藍本,出台了多項舉措加快人工智能發展。
首先,未來3~5年將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規模翻一倍,具體行動包括:改造傳統優勢專業, 鼓勵高校新設人工智能專業;提高人工智能專業的女生比例;普及並優化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以薪水翻倍等措施提高公立大學和公立研究機構的人才吸引力。
其次,建立人工智能跨學科研究中心,盤活數據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雙重優勢。進一步,以「立足法國, 輻射歐洲」為格局,集中法國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共同力量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攜手培養人才、孵化初創企業。
再次,加強人工智能研究的國際合作,如巴黎高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與Google公司新近共建了歐洲第二個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在國際合作與分工中更多地聚焦於法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健康、環境和藝術領域的發展優勢。
2018年3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蘭西學院基於《維拉尼報告》所發表的演說,擬題為《人類的人工智能》,法國人已經充分意識到,對於「人之所以為人」的精準定義與寬廣認知,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度與高度。法國教育對於理工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兼顧傳統,無疑將令其在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中占得獨特的先機。法國新一代文理兼備的學子中間,將有望成就一批新科技時代的弄潮兒,延續法國作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的時代榮耀。
(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所級個人項目《法國數字化教育與傳統價值維護策略研究》GYI2018037成果)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12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