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碧海藍天,點點白帆競發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張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2張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3張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4張

寬街窄巷,篤篤驢蹄聲急

你能想像世界上有一個小島,沒有機動車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人們的出行全都依靠毛驢嗎?

那裡的生活幾百年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它的歷史就如同它那彎彎曲曲的街道一般神秘迷人。

據說,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為了欣賞那裡的日落,特意在島對面買了塊地來蓋別墅……

日前,拉穆文化節在肯亞東部的拉穆島落下帷幕。該文化節一年舉辦一次,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全面展示古代斯瓦希裡文化的節日慶典之一,今年更是吸引了5萬多名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跑到這個印度洋邊的小島體驗文化節?那麼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下東部非洲古老而又獨特的斯瓦希裡文化。

斯瓦希裡文化發源地

走在拉穆島的拉穆古鎮上,遊客會有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5張

小鎮只有一條沿海主街,沐浴在陽光、海浪和驢蹄喧囂聲中,充滿活力;而深入城中的窄巷則如迷宮般交錯蜿蜒,不時矗立著百年前的遺跡,令人驚喜。

巷道兩邊高聳的建築是由古老的珊瑚石牆築成——這是斯瓦希裡建築風貌的重要特徵。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6張

對於斯瓦希裡文化,大部分學者認同斯瓦希裡民族是生活在東非沿海城鎮、以班圖語為基本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最大的特點是深受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多種異域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雜交」的產物。

作為阿拉伯人最早建立的東非貿易港之一,拉穆是斯瓦希裡文化的源頭。「斯瓦希裡」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正是「海岸」的意思。因斯瓦希裡文化保存完好,拉穆古鎮於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7張

從一扇扇木門便可感受到拉穆古鎮上外來文化的交匯:拉穆古建築的門大多採用圓拱、方形門楣,有些大門上還裝飾著銅制門釘,看起來很有中國古代大門的影子;但門框上繁復精美的雕刻花紋,又昭示著阿拉伯文明的存在。

拉穆古鎮的人們大多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生活方式,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Pole Pole」,這在斯瓦希裡語中是「慢慢來」的意思。這裡大多數男人下半身喜歡裹一塊彩色的布,看起來好像只穿著一條筒裙,當地管這樣的布叫「Kikoi」。有些年長的男人還會將花白的鬍子染成橙色,以此為美。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8張

名副其實的「驢島」

你可能想像不到,在現代化的今天,這個有著兩萬多人口的小鎮基本不通車。不用汽車,除了經濟原因外,道路限制是重要因素。拉穆古鎮幽深狹窄的巷子,有時僅容一人側身通過,汽車難以通行。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9張

因此,毛驢便成為鎮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馱貨是它,馱人也是它。在拉穆廣泛流傳著一句斯瓦希裡諺語:「一個人如果沒有驢子,他自己就是一頭驢子。」驢的地位可見一斑。拉穆島因此也有「驢島」這個稱呼。

騎驢比賽是拉穆文化節的標誌性活動。很多遊客來到拉穆文化節,重要日程之一就是觀看騎驢比賽。參賽的選手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小夥子。因參賽者眾多,拉穆文化節的騎驢比賽延續好幾天。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0張

中國有句諺語:「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但在拉穆騎驢比賽中,驢可不是這樣慢悠悠的。

騎驢比賽開始前,主街兩側密密麻麻站滿了人。為了爭得更好的位置觀賽,有的小孩爬上牆頭,還有的爬上樹觀戰。所有選手都站在綠色的起跑線前,裁判一聲令下,毛驢馱著選手爭先恐後地沖出來,「篤篤篤」聲密集如鼓點。有的毛驢不聽話,一跑出來便往回走,引起圍觀者一片哄笑。

三角帆是看家本領

在拉穆,路面交通靠驢,下海就基本靠船了。拉穆的船,一大特色是獨桅三角帆船。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1張

幾百年前,拉穆曾是東非海岸繁榮之城,在繁忙的奴隸、象牙貿易中,三角帆船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今天,雖然馬達已經普及,拉穆人還是以航行三角帆船為榮。

「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如何駕馭三角帆了,」納吉布說:「是爸爸和叔叔教我。學不好,就要挨打。」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2張

納吉布在比賽前夜來到海邊,給他第二天要參賽的船插上他最喜歡的歌手、「雷鬼音樂之父」鮑勃·馬利的旗幟。他所在的船有10位選手,年齡最大的也不過20歲。

「駕馭三角帆並不容易,需要選手對風向有很好的把握,還需要團隊合作調整三角帆。」拉穆居民約瑟夫說。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3張

三角帆比賽吸引了眾多觀眾。遊船追逐著參賽的三角帆船,有錢的遊客租了直升機從天上觀看,場面十分熱鬧。當參賽者或是落水了,或是帆折了,便收起風帆返航。

「今後幾天,第一名會被談論得最多,但是最後一名也會被大家議論,所以沒有人想做最後一名。」約瑟夫笑著說。

中國人600多年前就到過拉穆

早在600多年前,拉穆就曾與中國相遇——鄭和七下西洋,曾經到達拉穆群島。今天,在拉穆古鎮的博物館裡,還展示著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4張

拉穆群島由拉穆、帕泰、曼達和基瓦尤四個大島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目前,帕泰島約有3000居民,依然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相傳600多年前,鄭和船隊的一艘船在帕泰島附近沉沒,船上的水手從帕泰島的上加村登陸,與當地人通婚、繁衍後代。後來上加村被毀,部分人流轉到島上的思域等其他村子。

思域村有一個女孩叫夏瑞馥。在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告訴夏瑞馥,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2005年,夏瑞馥在中國駐肯亞大使館的幫助下前往中國學習漢語和醫學,目前還在中國攻讀醫學博士學位。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5張

2017年,由中國、美國和肯亞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宣布在曼達島發現了具有中國血緣的3具人骨遺骸,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鄭和下西洋的年代。

參與發掘的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朱鐵權說,在曼達島發現的這些人骨遺骸,具有東亞人獨有的鏟形門齒,同時經DNA技術鑒定,都具有中國血緣,這為探討鄭和船隊是否到達過拉穆群島提供了新證據。除了人骨以外,聯合考古隊還發現了不同時期的中國陶瓷、中國料珠、明永樂通寶錢幣等。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6張

「現在有很多中國人在肯亞搞基礎設施建設。肯亞人以為中國現在才開始關注非洲,實際上,中國人早就來過了。」肯亞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紮楞多·基本嘉告訴記者,中國人到達非洲的時間比歐洲人早,但是中國人並沒有掠奪、殖民非洲。

此次拉穆文化節的背景板上,記者一眼認出了「中國交建」的中文標誌。這家中國公司正在拉穆幫助肯亞建設該國第二大港——拉穆港的1—3號泊位。歷史與現實交匯於此,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這個東非小島交通靠騎驢,男人穿「裙子」,與中國還頗有淵源 旅行 第17張

-END-

監制:李大偉

記者:盧朵寶 謝晗

攝影:李琰 孫瑞博 陳誠

視頻:謝晗

編輯:金正

剪輯:周信達(實習)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