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美少年》: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國風美少年》: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

國風定義不清就是含混過關

節目片頭這樣解釋國風:「所謂國風,出自《詩經》,是周初到春秋時期民間優秀詩歌的集合,是詩經中的精華。而今說起國風,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縱深和幅員遼闊裡的榮光和風骨,更應是中國人始終跟隨的流行和時尚。」

這段話語病不談,只說國風的定義。提起大陸傳統詩歌兩大風格的濫觴總是風、騷並舉,騷為《離騷》,風即《國風》。《詩經·國風》反映民情民俗,由樂府、新樂府等一路向下傳遞,到了馮夢龍編輯的《掛枝兒》《山歌》已經非常俗了,行進到當代則有原生態民歌。那麼詩、歌、音樂要稱國風餘韻,一是有現實主義傾向,二是風格、內容上有傳承接續。

《國風美少年》: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 未分類 第1張

《國風美少年》中方洋飛和芊蔚合作《離歌》。

《國風美少年》中選手們的表演大致上有三種:多數是通俗歌曲借鑒了一點古文化元素,陳梓銘、沈天行、方洋飛的獨唱等等都是;另一種則是與民間傳統有關,如劉豐的三弦;再一種是少數民族風格,如苗族姑娘楊肸子唱的《邊邊妹美邊邊》。和《國風》的風格、內容差別很大,難怪網友會質疑:這怎能叫國風?但是現在有一種傾向,把節目中表現出的這些東西都稱之為國風,於是,各種「國風xx」的使用層出不窮,國風晚會、國風設計……似乎沾上傳統、古典的元素就都可以往國風這個筐裡裝。是不是應該把它當作詞語語義的時代演變而接受下來?

其實這一類作品比較像國際、國內最近一二十年來流行的中國風,在流行、時尚的元素裡加上了中國元素,古的、今的、雅的、俗的、民間的、少數民族的……統統叫做中國風,紅燈籠是中國風,大花襖也是。這個國風更多是由中國風簡稱下來,很難與《詩經·國風》拉上關係,所以片頭詞除了照搬教材裡對《詩經》的定義外,沒有辦法照《國風》的風格、內容給「國風美少年」中的國風二字下定義,也就是沒有給定義,含混過關。

這檔節目按片頭詞的意思是想讓這股中國風成為流行和時尚,也許叫做《時尚中國風美少年》更貼切,觀眾也就會釋然了。

時尚中國風亟待提升文化內涵

《國風美少年》並非完全沒意思,彈三弦的劉豐就有點意思。長相好、有觀眾緣,說不定有少男少女看了以後會喜歡上三弦,為三弦演奏輸送了人才,由此做到劉豐希望三弦藝術得到更多人認可並且流傳下去的願望。

時尚中國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正如霍尊等人在評判蔡翊昇《悟空》時批評古風圈所指出的——曲風單一,演唱風格浮於表面,還要加上本次參賽的表演者唱功參差不齊。往深裡說,常見語意破碎,企圖以詞藻堆砌「美美噠」的感覺,造就的意境蒼白膚淺。

淺白原本可能是時尚中國風容易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的有利因素之一,好理解、上手快,然而淺而浮又缺少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簡單重復多了觀眾覺得沒意思。他們不想提升嗎?「貳嬸」蔡翊昇以行動表達了對提升的渴望:他接受了評委的批評,選擇了留在白銀組,要靠自己的進步晉升黃金組。

《國風美少年》: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 未分類 第2張

選手哈尼克孜以《一夢敦煌》火了圈子,被稱作敦煌仙女。圖/視覺中國

觀眾希望看到有更多文化內涵的作品和表演,時尚中國風這個圈子也想提升,那麼怎麼提升整體水平呢?選手哈尼克孜以《一夢敦煌》火了圈子,被稱作敦煌仙女。除了仙仙的、美美的之外,舞蹈語言支離破碎,表達的內容含混不清。社交媒體上不少觀眾提出應該向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學習。《絲路花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裡面的舞蹈造型皆有所本,本於敦煌壁畫,如英娘的反彈琵琶造型源自壁畫的飛天反彈琵琶,裡面出現的樂器也是。演員深厚的中國舞功底加上源自敦煌壁畫的造型,觀眾一看就能明白這是敦煌。如果哈尼克孜換成練功服,抹掉舞蹈名裡的敦煌二字,恐怕很難憑雜而不合的肢體語言看出名堂。

《國風美少年》: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 未分類 第3張

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演員,從1979 年首演至今,主演英娘已經傳承了十幾位。圖/視覺中國

本於傳統文化,細節上有出處、有來歷是提升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如果陳梓銘在演繹賈寶玉前熟讀古典文學作品《紅樓夢》,那麼他的表演不至於如此疏離。如果《離歌》(方洋飛、芊蔚合作)、《琴師》(蔡翊昇、沈天行)、《白月光》(賈昱、文生)的普通話朗誦能改為國子監官韻吟誦,那麼這檔節目就真有點國風餘韻的味道了。

片頭詞無法將節目的時尚中國風的風格、內容與《詩經·國風》直接對上號,仍然堅持要稱源自《詩經》,可見對傳統文化、對「風」的崇仰,特別想把此「風」接續、傳承下去。《詩經》的本質特色是什麼?孔夫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稱讚《關雎》(《詩經·周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張廣天在2012年出的歌曲《楊柳枝》即有此風,溫柔而深情地唱出了亂世中女人純淨的心,兵亂逃難時牽著自己年幼的弱子,卻把孩子中年長的,死去兄長的孩子背在身上。此即《詩經》的「溫柔敦厚」(《禮記》)之風,沒有化古詩詞的典,沒有借古詩詞的語句,然而我們一望而知是與《國風》一脈相承的當代樂府,可治古風圈詞藻堆砌、內容蒼白、意象破碎的沉疴。

要達到這個水平,必須有深厚的經史功底,首先要熟讀《詩經》,懂點音律學、音韻學常識,經過對原典的一手閱讀直接體會其本質精神所在。零星看幾頁歷史書、背幾首詩詞遠無法滿足將「風」吹入骨髓的要求。

古風圈有急於與流行音樂、通俗歌曲劃清界限的現象,時尚中國風的選手中也流露出了這種想法,可是節目又想讓美少年們肩負起使國風成為流行、時尚的責任。這個矛盾其實在節目中選手彈唱的《滄海一聲笑》中有了答案。這首歌是通俗唱法,黃霑憑自己的功力使它經歷了時空的考驗廣為流傳,它也是流行歌曲(劉豐、哈尼克孜合作的《倆倆相忘》也是流行歌曲、通俗唱法)。葉麗儀女士67歲演唱時身著華麗禮服,不借助一刀一劍唱出一個豪氣江湖,正是中國風之武俠風裡想要達到的境界,為什麼要撇清呢? 現在古風圈的音樂作品主打通俗唱法。要想讓國風「獲得更多人的真摯熱愛」(節目片頭語),走通俗與流行的道路未嘗不可,我們要避免的是庸俗化、低俗化以及媚俗化。

□翠紅(娛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