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智慧 | 致2018年離開我們的人!三句話讓我們好好告別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死亡的智慧 | 致2018年離開我們的人!三句話讓我們好好告別 健康 第1張

文 / 趙亞楠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2018年,科學界、文藝界、娛樂圈已有20多位名人相繼離世,稱得上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和終結,留給世人無限的酸楚與惋惜!

2018年3月14日,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將《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留在人間;

2018年3月18日,國學大師李敖去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2018年8月15日,《櫻桃小丸子》作者三浦美紀去世,我們的童年結束了;

2018年9月11日,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從此再無下回分解,世間再無李元霸;

2018年9月19日,男歌手布仁巴雅爾去世,從此再無「吉祥三寶」;

2018年10月25日,名嘴李詠去世,帶走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回憶,更是一代人的回憶;

2018年10月 的30日,武俠泰鬥金庸去世,代表著一個武俠時代的結束,為我們留下一個江湖;

2018年 11月12日,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從此超級英雄電影裡再無彩蛋。

理性淡化死亡的痛苦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與死,一直都是生命無法回避的一體兩面。對於死亡,北京協和醫學院袁鐘教授表示:面對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無奈,但有兩個方面可以淡化這種痛苦。

中華民族重視血緣關係,依賴血緣情感,人們從子孫的身上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續,無論是長相、行為,還是語言、表情,生命的相似強化著這種認同感,所以許多人有傳宗接代的使命感,並強烈地感受這是在延續自己的生命。盡管自己的死亡來臨,只要看見自己的子孫,會有莫大的安慰,死亡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中華民族重視現實社會的個人目標,包括物質滿足、地位升遷、年齡長壽和兒女成家立業等。如果這些方面有可欣慰的部分,人們會感到自己一生有價值,從而比較坦然地面對死亡。

死亡實際是一個過程

很多人理解中的生理上的死亡僅僅是一種生命體征的消失,例如意識喪失、呼吸和心跳停止、血壓持續為零等。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理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死亡實際是一個過程。

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學系主任安友仲告訴搜狐健康,從微觀上看,全身器官是由組織細胞所構成。為了維持新陳代謝、組織機能和形態,我們從出生起,身體中的正常組織就時時刻刻發生著細胞死亡。在一定時間後,當細胞死亡從量變到了質變,就會造成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損傷,最終發展為全身器官功能不可逆衰竭,這就是死亡的過程。

3句話和親人好好告別

面對至親的離世,除了理性的接受,我們還能做到是怎樣和他們好好告別。

對於告別,台灣《康健》雜誌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 應該尊重家屬的意見,而不是親戚反客為主

告別是家人和病人之間的告別,是共同生活40、50年的一家人對於「曾經的共同生活點滴要好好告別」,所以請照顧家屬不要輕易將這個權力讓給親戚們七嘴八舌,親戚們也應該適時保持沉默,給予該有的尊重。

2. 擺脫過去積非成是的習慣,選擇你們家真正想要的葬禮儀式

從病人咽下最後一口氣開始,就會有許多繁文縟節,要遵守許多禁忌、流程和規範,但是這些都不是應該的,你可以和家人討論,用什麼方式告別是讓你們感到最舒服的,葬禮的每個環節背後都代表一種生死觀,所以你當然可以顛覆每個環節,選擇你要的生死觀。

3. 即使病人已昏迷了,仍可以感知到你的好好告別

病人即將離世時,其實會很掛念、不舍家人,但是因為只剩下最後一口氣,無法表達情感,所以這時若家人能溫柔堅定地好好和病人告別,不但可以讓病人放心離世,家人在病人面前允諾「全家都會好好照顧自己」,不會讓其擔心,這份要好好活下去的責任感也會帶給全家人力量,讓病人離世後,家人沒有沉浸於悲傷的理由。

4. 告別就是說「謝謝你」、「我愛你」與「對不起」

不管你原本是不是會和家人說這些話,請認清「謝謝你」、「我愛你」與「對不起」是唯一的告別語言;事後燒金山、銀山給他反而沒意義,「感謝」即將離世的家人曾經支撐過、參與過你的生命;說聲「對不起」,對於過去的恩怨好好地和解,說句「我愛你」,圓滿你們之間此生的緣分。

死亡的智慧 | 致2018年離開我們的人!三句話讓我們好好告別 健康 第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