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從烏魯木齊南站到烏魯木齊站讓旅客出行更快捷更舒適

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承載記憶的火車站,它如同跳動的脈搏,記錄著城市的變遷和人們關於出行的故事。50多年來,烏魯木齊南站就是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的脈搏,它伴隨了烏魯木齊人半個多世紀,留下了許多人匆忙的足跡。

今年8月,一則關於烏魯木齊南站的消息,引起了首府市民的廣泛關注:從9月1日起,進出疆列車將不再停靠烏魯木齊南站。這意味著,今後從烏魯木齊始發和終到的列車將主要集中在新建的烏魯木齊站,而烏魯木齊南站從主角變成配角,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1張

2016年投入使用的烏魯木齊站,已成為旅客運輸主力。記者曹華攝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烏魯木齊南站也由當初土灰色的小二樓,變成如今有大理石牆面的三層樓。隨著烏魯木齊站投用,南站如今主要承擔起旅客運輸的補充和貨運任務。南站地位從主角到配角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成為烏魯木齊人的一段美好回憶。

功能:幾經風雨從主角變配角

其實,自2016年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以來,從烏魯木齊南站始發終到的列車就開始逐漸向烏魯木齊站轉移,並且轉移步伐不斷加快,南站客流持續減少。

今年國慶期間,烏魯木齊站和南站單日最高旅客發送量達6萬多人次,其中烏魯木齊站占8成以上,是絕對的運輸主力,南站則變為輔助。一進一退之間,折射出新時期烏魯木齊鐵路樞紐格局的變化。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2張

上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烏魯木齊南站。新疆鐵路部門提供

烏魯木齊南站建成於1962年,當時新疆第一條鐵路——蘭新鐵路通到了烏魯木齊,該火車站隨之成為連接新疆和內地的交通樞紐。隨著新疆鐵路逐步向南北疆延伸,南站的樞紐地位愈發凸顯,蘭新鐵路、蘭新高速鐵路、北疆鐵路均交會於此。

2016年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後,烏魯木齊地區的鐵路交通格局開始轉變。新建的高鐵站定位高、起點高,著眼於絲綢之路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設施設備水平更是一流,同時還對接了地鐵、公路客運、民航中轉等多種交通途徑,可以做到面向烏魯木齊各個方向的快速換乘。另外,烏魯木齊站南北廣場還規劃了商務金融區,成為高鐵片區開發建設的吸金窪地。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50多年來,南站片區的人流、車流越來越大,並相互交織在一起,但火車站沒有配套停車場,加之設施設備老舊、不夠完善,更凸顯了新建一座全新高鐵站的必要性,它不僅將新疆帶入高鐵時代,還能讓高鐵片區成長為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

如今,烏魯木齊南站定位為旅客運輸的補充車站,同時承擔更多的貨運任務,褪去主角光環的南站,50多年的歲月鐫刻在它身上,成為烏魯木齊人的永遠記憶。

變化:「全疆交通樞紐」兩次擴建

「我們現在看到的南站是2004年新建的,之前還分別有1962年和1984年的老樓。」家住烏魯木齊南站附近的72歲老人王守意回憶說。

王守意上世紀70年代來新疆後,一直在南站周邊幹個體,他賣過報紙、早餐,開過商店,目睹了南站40多年的變化。「南站最早的站房是一幢很小的二層樓,牆面就是土灰色的水泥牆,站前廣場比現在的小,停著老式的公車車。也沒有暖氣。」王守意說,他剛來新疆時,南站周邊幾乎看不到樓房,全是平房。當時鐵路沒有封閉,火車跑得也慢,大人和小孩橫穿鐵路的現象很常見。站前停車場、周邊道路也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天,地面泥濘。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3張

1984年,在原基礎上擴建後的烏魯木齊南站。新疆鐵路部門提供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開始沒多久,到南站坐車的旅客不是很多,一天也就不到10趟車開行。出疆列車只有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疆內大部分方向還不通火車。」王守意回憶,1984年,烏魯木齊南站的小二樓拆了,在原來基礎上建起的新火車站也是二層樓,但面積比之前大了很多,候車廳也寬敞許多。那一年,他在南站附近開了一家小商店,烏魯木齊至庫爾勒的鐵路也開通了,來乘火車的旅客一下多了起來,商店的生意也非常火爆,他幹了兩三年,就用積攢的錢又開了一家飯館,生意也一直很好。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4張

2004年建成的烏魯木齊南站。記者馬元攝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疆內鐵路越建越多,南站的客流量也一年比一年多了。」王守意說,2004年,南站再次完成擴建,3層樓,牆面是大理石的,看起來漂亮多了。

在兩次擴建中,烏魯木齊南站的交通樞紐地位愈發突出。原先南北疆到內地的列車都要在南站停靠,後來新疆鐵路部門將部分南北疆開行的旅客列車調整為直達內地、不再停靠南站,緩解了烏魯木齊南站的旅客運輸壓力。

服務:一個指揮中心管倆火車站

劉永立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站指揮中心的一名客運調度員。1990年,20歲的他來到烏魯木齊南站工作。「當時南站只有兩個站台、3條軌道,候車室只有兩層,客流也比較少。經過兩次擴建後,南站現在有5個候車廳。」

劉永立剛到南站時幹了半年多的門衛,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他每天都要給拉煤車開門,這些煤炭是送到火車上給旅客燒水用的,這在當時非常普遍,而現在列車早已使用電熱水器,用煤燒水也成為了歷史。

劉永立在南站當了20多年客運員,主要工作就是面對面服務旅客,在站台上引導旅客上下車、出站以及維護正常的乘車秩序。「以前要想服務好旅客,就全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比如,你要在人群中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以便第一時間上前幫忙。火車進站時,要注意旅客是否進入站台黃線內,要及時排除危險。」劉永立說,豐富的經驗對於客運員非常重要,因為站台很長,人流又多,總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5張

劉永立通過數字化指揮系統實時查看南站和烏魯木齊站的各個點位。記者曹華攝

2017年,烏魯木齊站成立了指揮中心,劉永立成為指揮中心的一名客運調度員,從「客運員」到「客運調度員」,雖然只多了「調度」兩個字,其中的變化卻很大。劉永立說,在指揮中心的顯示大屏上,他們能看到南站、烏魯木齊站1500多個點位的實時畫面。客運調度員就相當於這些點位的巡查員:發現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可以第一時間呼叫工作人員上前提供幫助;發現某個通道客流過大,可以提示前方採取措施分流,大大提高了服務旅客的效率。

「以前南站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幾乎是空白,只有一個中控室,使用類似於廣播這種傳統的指揮方式。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後,我們是一套人馬,同時管理著兩座火車站,憑借的就是現代化的數字信息手段。」劉永立說。

從南站到烏魯木齊站,是烏魯木齊人出行方式的一次重要改變,代表著人們在追求更快捷、更舒適出行中取得的成就。

「剛到南站工作那會,列車開行高峰期候車廳總是滿滿的,進站旅客甚至排到了站前廣場,刮風下雨都是如此。現在,烏魯木齊站候車大廳非常寬敞,座椅也多;餓了不出站就能解決,站內都是品牌餐飲企業;接送旅客的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地下停車場,用微信結帳也非常方便。」劉永立說。

從烏魯木齊南站到烏魯木齊站,不僅體現出國家的發展成就,也體現出旅客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需求轉變,這種變化,正是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巨變。

從烏魯木齊南站到烏魯木齊站讓旅客出行更快捷更舒適

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承載記憶的火車站,它如同跳動的脈搏,記錄著城市的變遷和人們關於出行的故事。50多年來,烏魯木齊南站就是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的脈搏,它伴隨了烏魯木齊人半個多世紀,留下了許多人匆忙的足跡。

今年8月,一則關於烏魯木齊南站的消息,引起了首府市民的廣泛關注:從9月1日起,進出疆列車將不再停靠烏魯木齊南站。這意味著,今後從烏魯木齊始發和終到的列車將主要集中在新建的烏魯木齊站,而烏魯木齊南站從主角變成配角,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1張

2016年投入使用的烏魯木齊站,已成為旅客運輸主力。記者曹華攝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烏魯木齊南站也由當初土灰色的小二樓,變成如今有大理石牆面的三層樓。隨著烏魯木齊站投用,南站如今主要承擔起旅客運輸的補充和貨運任務。南站地位從主角到配角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成為烏魯木齊人的一段美好回憶。

功能:幾經風雨從主角變配角

其實,自2016年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以來,從烏魯木齊南站始發終到的列車就開始逐漸向烏魯木齊站轉移,並且轉移步伐不斷加快,南站客流持續減少。

今年國慶期間,烏魯木齊站和南站單日最高旅客發送量達6萬多人次,其中烏魯木齊站占8成以上,是絕對的運輸主力,南站則變為輔助。一進一退之間,折射出新時期烏魯木齊鐵路樞紐格局的變化。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2張

上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烏魯木齊南站。新疆鐵路部門提供

烏魯木齊南站建成於1962年,當時新疆第一條鐵路——蘭新鐵路通到了烏魯木齊,該火車站隨之成為連接新疆和內地的交通樞紐。隨著新疆鐵路逐步向南北疆延伸,南站的樞紐地位愈發凸顯,蘭新鐵路、蘭新高速鐵路、北疆鐵路均交會於此。

2016年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後,烏魯木齊地區的鐵路交通格局開始轉變。新建的高鐵站定位高、起點高,著眼於絲綢之路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設施設備水平更是一流,同時還對接了地鐵、公路客運、民航中轉等多種交通途徑,可以做到面向烏魯木齊各個方向的快速換乘。另外,烏魯木齊站南北廣場還規劃了商務金融區,成為高鐵片區開發建設的吸金窪地。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50多年來,南站片區的人流、車流越來越大,並相互交織在一起,但火車站沒有配套停車場,加之設施設備老舊、不夠完善,更凸顯了新建一座全新高鐵站的必要性,它不僅將新疆帶入高鐵時代,還能讓高鐵片區成長為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

如今,烏魯木齊南站定位為旅客運輸的補充車站,同時承擔更多的貨運任務,褪去主角光環的南站,50多年的歲月鐫刻在它身上,成為烏魯木齊人的永遠記憶。

變化:「全疆交通樞紐」兩次擴建

「我們現在看到的南站是2004年新建的,之前還分別有1962年和1984年的老樓。」家住烏魯木齊南站附近的72歲老人王守意回憶說。

王守意上世紀70年代來新疆後,一直在南站周邊幹個體,他賣過報紙、早餐,開過商店,目睹了南站40多年的變化。「南站最早的站房是一幢很小的二層樓,牆面就是土灰色的水泥牆,站前廣場比現在的小,停著老式的公車車。也沒有暖氣。」王守意說,他剛來新疆時,南站周邊幾乎看不到樓房,全是平房。當時鐵路沒有封閉,火車跑得也慢,大人和小孩橫穿鐵路的現象很常見。站前停車場、周邊道路也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天,地面泥濘。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3張

1984年,在原基礎上擴建後的烏魯木齊南站。新疆鐵路部門提供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開始沒多久,到南站坐車的旅客不是很多,一天也就不到10趟車開行。出疆列車只有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疆內大部分方向還不通火車。」王守意回憶,1984年,烏魯木齊南站的小二樓拆了,在原來基礎上建起的新火車站也是二層樓,但面積比之前大了很多,候車廳也寬敞許多。那一年,他在南站附近開了一家小商店,烏魯木齊至庫爾勒的鐵路也開通了,來乘火車的旅客一下多了起來,商店的生意也非常火爆,他幹了兩三年,就用積攢的錢又開了一家飯館,生意也一直很好。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4張

2004年建成的烏魯木齊南站。記者馬元攝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疆內鐵路越建越多,南站的客流量也一年比一年多了。」王守意說,2004年,南站再次完成擴建,3層樓,牆面是大理石的,看起來漂亮多了。

在兩次擴建中,烏魯木齊南站的交通樞紐地位愈發突出。原先南北疆到內地的列車都要在南站停靠,後來新疆鐵路部門將部分南北疆開行的旅客列車調整為直達內地、不再停靠南站,緩解了烏魯木齊南站的旅客運輸壓力。

服務:一個指揮中心管倆火車站

劉永立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站指揮中心的一名客運調度員。1990年,20歲的他來到烏魯木齊南站工作。「當時南站只有兩個站台、3條軌道,候車室只有兩層,客流也比較少。經過兩次擴建後,南站現在有5個候車廳。」

劉永立剛到南站時幹了半年多的門衛,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他每天都要給拉煤車開門,這些煤炭是送到火車上給旅客燒水用的,這在當時非常普遍,而現在列車早已使用電熱水器,用煤燒水也成為了歷史。

劉永立在南站當了20多年客運員,主要工作就是面對面服務旅客,在站台上引導旅客上下車、出站以及維護正常的乘車秩序。「以前要想服務好旅客,就全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比如,你要在人群中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以便第一時間上前幫忙。火車進站時,要注意旅客是否進入站台黃線內,要及時排除危險。」劉永立說,豐富的經驗對於客運員非常重要,因為站台很長,人流又多,總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火車站記錄旅客的身影和時代的步伐 未分類 第5張

劉永立通過數字化指揮系統實時查看南站和烏魯木齊站的各個點位。記者曹華攝

2017年,烏魯木齊站成立了指揮中心,劉永立成為指揮中心的一名客運調度員,從「客運員」到「客運調度員」,雖然只多了「調度」兩個字,其中的變化卻很大。劉永立說,在指揮中心的顯示大屏上,他們能看到南站、烏魯木齊站1500多個點位的實時畫面。客運調度員就相當於這些點位的巡查員:發現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可以第一時間呼叫工作人員上前提供幫助;發現某個通道客流過大,可以提示前方採取措施分流,大大提高了服務旅客的效率。

「以前南站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幾乎是空白,只有一個中控室,使用類似於廣播這種傳統的指揮方式。烏魯木齊站投入使用後,我們是一套人馬,同時管理著兩座火車站,憑借的就是現代化的數字信息手段。」劉永立說。

從南站到烏魯木齊站,是烏魯木齊人出行方式的一次重要改變,代表著人們在追求更快捷、更舒適出行中取得的成就。

「剛到南站工作那會,列車開行高峰期候車廳總是滿滿的,進站旅客甚至排到了站前廣場,刮風下雨都是如此。現在,烏魯木齊站候車大廳非常寬敞,座椅也多;餓了不出站就能解決,站內都是品牌餐飲企業;接送旅客的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地下停車場,用微信結帳也非常方便。」劉永立說。

從烏魯木齊南站到烏魯木齊站,不僅體現出國家的發展成就,也體現出旅客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需求轉變,這種變化,正是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巨變。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