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敏儀媽媽,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美國幼兒早期教育講師,專注於幼兒心理教育、母嬰、二胎等領域話題。

前幾天,敏儀媽媽和朋友聚會,朋友跟我大訴苦水。

朋友家是個男孩子,本來就比較調皮不喜歡學習,加上年紀小,打不得也罵不得的,犯錯誤時也沒什麼好辦法治住這個小孫悟空,只好罰他做數學題。結果孩子越大越不願意學習,數學成績也是越來越不好,現在數學題這個「緊箍咒」也失效了。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1張

很多家長都跟我這個朋友一樣,會選擇孩子不喜歡的東西作為刺激物,對孩子進行懲罰,比如朋友選擇數學題作為懲罰,讓孩子可以在犯錯之前想想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

1

小時候,敏儀媽媽也總是淘氣,上房揭瓦,招貓逗狗什麼都有我一份,每當我不聽話的時候,我爸爸就罰我吃蔬菜,特別是青椒。對我來說,青椒是我童年最恐懼的刺激物。為了回家不吃青椒宴,我也開始學做一個小淑女。

小時候我不喜歡吃的蔬菜有很多,像胡蘿蔔、洋蔥、大蒜這些蔬菜,都是我小時候的天敵,但慢慢地也開始可以接受了。只有青椒,我到現在都吃不了,上大學的時候和室友一起吃飯,人家吃了一塊青椒,我甚至產生一種「連青椒都吃半夜會不會吃了我」的想法。在我心里,青椒一直都是一種不好的東西,所以它才會被作為刺激物,用來懲罰我,我對青椒也越來越抵觸。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2張

孩子知道犯錯是一件不對的事情,所以當家長因為孩子犯錯,而懲罰他們去做什麼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長大之後,就算爸爸用青椒懲罰我,我也會自己悄悄吃別的東西。伴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小時候的刺激物,早就對我們失去了作用,但對被作為懲罰的刺激物的抵觸,卻一直留在孩子們的心中。

2

不記得做錯什麼卻記得被罰了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一種過程型激勵理論,被稱為強化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當我們的某種行為被人肯定或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利益時,我們就會受到鼓勵繼續去做這件事情,可當我們受到傷害,就會停止做這件事,在這個過程中,受強化物的影響,我們會對這個過程產生更深層次的記憶。

如今我也快要40歲了,當年我犯的是什麼樣的錯誤,爸爸為什麼懲罰我,我其實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我卻永遠記得難吃的青椒。

刺激物本來應該被用來滿足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卻被家長當成懲罰物,用來懲罰孩子。

我把我和青椒的故事講給了朋友聽,對她的兒子來說,在潛意識中,他已經將做數學題變成了一件只有犯了錯才會做的事情,他可能已經忘記自己做錯了什麼,卻記得被當做懲罰的數學題,這讓孩子對數學越來越抵觸,上數學課對孩子來說,可能都變成了一種懲罰。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3張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都來源於家長,當一件事情被家長認定成了懲罰,孩子自然也會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長大之後,他們可能根本不記得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但總是記得這件不好的事情。

例如朋友的兒子,做數學題本來是一件好事,偏偏變成了懲罰,孩子自然會產生「我又沒有犯錯,為什麼要做數學題」。

比起做數學題來說,把刺激物變成「不讓他玩」,可能更有效果。為了能玩,孩子會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驅動自己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能選擇的刺激物

當家長想要選擇一件事情做為刺激物,對孩子進行懲罰時,大多數傾向於選擇孩子不喜歡的東西。比如洗碗,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洗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種記憶甚至會終身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在選擇刺激物時要慎重。

善用負強化

學生因犯錯而受到學校的處分,但在絕大多數時候,這種處分在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會撤銷掉,被撤銷了的部分懲罰,就是一種負強化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懲罰可以被取消時,自然就會產生內在驅動力,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總要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後果,但他們的改正也需要家長鼓勵,畢竟懲罰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感到痛苦,而是讓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

3

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18世紀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即「自然後果的懲罰」。

盧梭說:

「如果他有冒失的行為,你只需要讓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礙或受到由他的行為本身產生的懲罰,就可以加以制止。」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很多時候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總會再三叮囑孩子,但我們總是要自己嘗試過一遍,知道錯了才能印象深刻,畢竟針要紮在自己身上才能確實地感覺到痛。

我小時候有段時間生活在奶奶家,那個時候特別喜歡吃糖,又不喜歡刷牙,奶奶就跟我說,不好好刷牙,到時候我的牙齒就會變得黑黑的,還會特別疼。雖然之後奶奶一直控制著我吃糖,看著我刷牙,可是總有被我逃掉的時候,漸漸我就有了蛀牙,嘗到了自己種下的「惡果」。等到真的疼了,我才開始好好刷牙,少吃糖,就算吃了也要漱漱口。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4張

敏寶今年11歲了,雖然平時很聽話,但畢竟是一個男孩子,也會有為了玩而不願意寫作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甚至要我天天看著他才行。我實在沒有什麼辦法了,就給敏寶的班主任打了個電話,了解班級里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然後我決定不管敏寶了,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小朋友,沒有完成作業的第一天就被老師批評,回家之後很委屈地哭了。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5張

不完成作業就要被批評,這就是我給敏寶的自然後果懲罰。小孩子可能什麼都不懂得,但是家長卻有義務教會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也要承擔自己所製造出來的後果。

作為家長,我們也很怕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了什麼彎路、錯路,所以總是告訴孩子,你該怎麼做,你要怎麼做,一旦孩子錯了,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時不時還要想一些懲罰政策,既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但有多少孩子是真的能將父母的勸告踐行下來的呢?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並沒有將父母的勸告都落實在自己的人生中吧。

在敏寶和儀寶的這個年紀,我反倒是希望他們多犯些錯,不寫作業就會被懲罰,不好好上課學習成績就會下降。對於這個年紀的他們來說,我們可以看著他們寫作業,督促他們好好學習,可是孩子們長大之後呢?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6張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想著怎麼懲罰他們,我們更應該告訴孩子錯在什麼地方,怎麼改正,讓他們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才是我們能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每 日 送 書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7張

《我與父輩》

作者:閻連科

定價:42元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內容介紹

長篇散文作品,荒誕現實主義大師閻連科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作者所有作品中的一顆鑽石,是作者對父輩的一次寫作祭奠。獨家收錄閻連科真摯長文《被我走丟了的家》,理解父輩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運。被中央電視台、中國散文協會和《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評為年度優秀作品。讀完這本書,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贖、一趟精神上的返鄉之旅。

留言送好禮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六(1月19日)12:00,評論獲讚前5名中挑選1位幸運者送出《我與父輩》一冊。父母堂還為每日積極留言互動的用戶增設額外福利,感興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號:youshiyong2016),備註:寶媽交流

-End-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網路,若涉及版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及時處理

越罰孩子越不聽話,80%的父母用錯了懲罰方式! 親子 第8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