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 | 父母在線(ID:ifumu2008)
金星在某論壇活動上講述了自己變性20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其中還提到了兒子同學嘲笑自己曾是男人的事情:
兒子的同學曾在學校挖苦諷刺他:「天吶!你媽媽以前竟然是個男人」。
他的回應得非常霸氣:「那又怎樣,關你什麼事」。
金星因為兒子的這句話瞬間讓她倍感驕傲。在金星獨特的教育方式下,3個收養的孩子內心都成長得很強大,面對外界的批評不僅不惱怒甚至是總能給出讓母親暖心的回答。
金星還有一段被網友熱議的育兒經,也是與孩子被欺負有關。金星在某節目中提到了「孩子被欺負後,是打回去還是告老師」這個議題。時金星在節目中講述了她的兒子在超市的被打經歷。
有一次她的兒子在超市,因為一輛兒童購物車被一個很蠻橫的小孩子打了個耳光,這可把不遠處的金星急壞了。
當兒子捂著臉回來時,金星脫口而出:「兒子,那個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給我打回去?」
但兒子說「我不,他打我是她媽媽沒教育好他。」
金星的做法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被欺負時會有的態度:我不教孩子主動打人,我們不惹事,但也不允許孩子被別人欺負。
-1-
讓孩子忍讓,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有些家長為了維持友好的氣氛,總是要求孩子學會寬容大度,讓孩子隱忍。
但是這時孩子就會發現,欺負人的壞孩子沒有受到懲罰,而禮貌忍讓的孩子卻經常被欺負,這時,孩子的整個是非觀就會被顛覆,他們會對謙恭禮讓這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質疑。
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科普蘭說:如果父母讓孩子一味忍讓,或者不把孩子受欺負當回事,孩子將會受到欺凌的重復性傷害,也就是二次傷害。
科普蘭等人還通過調查問卷和臨床問診等方式,追蹤調查了英國埃文地區的4000多名18歲以下青少年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從9歲到26歲的1400人,發布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報告說:受到欺凌的孩子更容易焦慮,抑鬱、自殘和產生自殺念頭。但讓專家們也感到意外的是,和來自成年人的精神、肉體虐待相比,來自同齡人的欺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
-2-
童年被欺負,
長大也容易被欺負,更易患抑鬱症和焦慮症
有研究人員對4297名五年級到高一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20%的學生在五年級時受欺負,到了高一之後依舊有3%的學生還在繼續被欺負。
也就是說,小時候性格隱忍、行為退避、長期被欺負的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對象。
在對4297名學生的調查中,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過去和現在都有被欺負過的學生中幾乎三分之一的人稱他們出現了抑鬱症狀,而目前,正被欺負的學生中有19%出現抑鬱的症狀。
另外,有研究者做過一項「欺凌產生的心理影響」的長期研究。研究發現,有被欺凌經歷的孩童,在他們成人時,患有焦慮症的可能性要比從未有欺凌經歷的人高4倍。
有大量的研究指出童年遭受欺凌會在他們成人後引起一些嚴重的心理後果。這些後果就包括產生失望、焦慮情緒及人際關係問題,甚至是自殺念頭。
其他研究發現,尤其是男孩,不管是欺凌者或受害者,在他們成人時,更易產生精神健康問題。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2010年全國轟動的藥家鑫事件。
小學一年級,藥家鑫的同學逼著他背自己,不背要給一塊錢,他就背了。老師找他父親去,把對方孩子也叫來了,讓他父親處理。他說:「我想著孩子玩兒嘛,小事沒必要太汁較,背就背一下嘛,我沒有幫助他。」
中學里有同學打藥家鑫,按著他頭往牆上撞,他害怕父母說他,不敢說,又不敢去學校,害怕那個學生再欺負他。
藥家鑫的母親說過:「從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兒,只要打架了,不管誰對誰錯,他回來肯定是挨罵的。」
藥家鑫在庭審時說:「從小,上初中開始我就特別壓抑,經常想自殺,因為除了無休止練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覺得活著沒有意思,覺得別人都很快樂,我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他對同學說過:「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因為父母管教疏忽,或者一味讓孩子忍讓,這些經常被欺負的孩子甚至會害怕告訴父母,憤怒的情緒一直積壓在心底,極有可能做出無可挽回的事情。
藥家鑫在面對撞車後倒地的張妙後,害怕她記下車牌號,不知道怎麼向父母交代,於是痛下殺手,釀成大禍。
-3-
孩子總被欺凌,情緒不好,長不高
孩子的身高,跟情緒好壞也有很大有關。因為情緒與身體激素分泌有關,而部分激素釋放的多與寡,都會影響身體微環境的變化。
如果孩子被欺凌,父母不關心孩子,甚至還責怪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家庭沒有「愛」。
有統計分析發現,從小在「缺愛」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身高往往偏矮小,在國外,這類身高障礙的孩子被稱作一種奇怪的名字「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又名「愛情遮斷綜合症」)。
另外,孩子長期被欺負,會變得膽小怕事,不愛出門與小朋友玩,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已有研究證明,小時候被欺負的人,當他們成年後,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會經常感到無力、不知所措。
-4-
孩子被欺負、被打,當然可以打回去
有些家長擔心一味鼓勵孩子打回去,會讓是孩子認同暴力,恃強凌弱,遇事就用拳頭解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會是一直被欺凌的那3%。
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發生衝突,我們不一定在現場,不了解當時的情況,也不能及時趕到身邊。
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在面臨被欺負時,如果不還手就能解決問題,那是最好,比如:
1、大聲說話,在氣勢上面壓倒對方。
2、斥責對方:連續提問,讓對方承認錯誤。
3、制止對方:告訴孩子,面對小朋友打過來的小巴掌時,不妨試一試迅速抓住對方的手,這樣對方就不能動了,不能動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對方手腕的同時,要告訴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4、盡量尋求外部強大力量的幫助,比如找老師,或者告訴父母。
如果上面這些方法不能解決衝突,對方依舊得寸進尺,你就得告訴最重要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採取適當的回擊反應:還手!
但要告訴孩子,還手時,盡量不要用利器傷害到別人的要害部位。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家長的是:要讓孩子理解「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每個人都會遇到」。
當孩子哭訴時,你應該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輕輕地抱著孩子,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並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時對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委屈。」
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詢問是怎麼回事,確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後,要給予安慰,讓孩子明白被人欺負不是因為自己沒用,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讓孩子盡快擺脫氣餒和自我否定的情緒。
-5-
父母需牢記: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最重要
在孩子們的衝突中,父母的最終目標,是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
告訴孩子只要是適當的回擊方法,你都接受,即使打回去孩子受傷了,也接受。
因為孩子在當時的情況下,受制於自身能力,已經做出了選擇。同時,父母必須要學會尊重孩子,愛孩子,幫孩子把安全感和自信心內化,培養良好的人格特質,讓孩子從內心真正的強大起來。
這樣的孩子,自然別人不敢輕慢。
寶寶樹媽媽之選
微信商城
全新改版了
媽媽寶寶需要的精選好物
一站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