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看完《攝影機不要停!》,從此不再害怕活屍片
不知道有多少影迷和筆者一樣,既想看活屍片又怕留下心理陰影,於是只能瑟縮在沙發一角,捂著眼睛跟著劇情吱哇亂叫。現在好了,一部名叫《攝影機不要停!》的日本電影可以徹底根治你對活屍片的恐懼。
《攝影機不要停!》可謂2018年日本影壇最強黑馬,新人導演、素人演員、預算僅300萬日元(約18萬人民幣)拍攝的超低成本獨立電影,熱賣超過1.7億日元(約人民幣1000萬元),這股熱潮延燒到了中國,影迷們給出豆瓣8.5的好評。
影片前37分鐘的劇情令人哭笑不得、執著於一鏡到底的B級「活屍片」,講述了一個電影攝制組正在某處深山廢墟中拍攝活屍電影,導演一心追求場面逼真,演員連拍42遍仍未達到要求。就在這時,真正的僵屍襲來,攝制組成員陸續變成活屍,導演竟欣喜若狂,拍得完全停不下來。
《攝影機不要停!》劇照,執著於「一鏡到底」的導演。
然而,正當你的視線被假冒血漿糊滿,以為稀爛的劇情、粗制濫造的畫面、瘋癲的演技、自戀的導演是影片全部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個渾然天成的「陷阱」。拆開了這個大禮包,你會看到比「正片」精彩百倍的、長達60分鐘的花絮和彩蛋,為你揭示一個關於電影、同時也關於人生的真相。
常有花絮作為影片宣傳噱頭出現,但這次在《攝影機不要停!》裡的花絮部分,構成了這部電影特殊的形式感。本就設置了「戲中戲」的情節還不夠反轉,隨著「正片」的結束,電影把鏡頭拉回到現實空間,螢幕前的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場「戲中戲中戲」。如同《盜夢空間》裡層層嵌套的夢境一般,我們在電影裡醒了一次又一次,在每一個空間裡回顧上一個空間,配合食用口味更佳。
影迷一定會清楚的是,此花絮非彼花絮——它依舊是虛假的,是戲,鏡頭外必然還有人掌鏡。所以當最後片尾出現了真正的花絮時,大家會心一笑:不斷拉開的鏡頭,像極了「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的視點轉換,「正片」和「花絮」的互文形成了一種敘事張力,也給影迷帶來了荒誕的心理體驗。如果留意時間軸,會發現「正片」和「花絮」時間點上的巧妙吻合,「正片」突兀的台詞、奇怪的聲音、詭異的劇情、神經質的導演都可以在「花絮」裡得到一一對應的充分解答。笑點逐漸在不同視角觀察「活屍片」中湧現,解構了傳統類型片的製作過程。
《攝影機不要停!》劇照,恐怖鏡頭背後是搞笑劇情。
如果說前37分鐘解構和定義了活屍片,那麼之後的花絮就是在解構和重構故事內核,告訴我們,這支不靠譜的隊伍是如何完成一鏡到底拍攝的。又慫又喪的導演,淺薄苛刻的流量小生,哭戲需要眼藥水的花瓶女演員,隊伍裡還有酒鬼、肚疼腰疼患者、戀愛至上的約會達人,最終在導演的堅持下,在大家機智的配合下,完成了這場有驚無險的即興表演。
大家在生活裡已經如此窩囊了,不如在電影裡盡情狂歡吧。影片最後的二十分鐘,從無聊平淡的劇情急轉向連環的笑點,這場自然而然的揭秘遊戲,令人爆笑又讓人辛酸。尤其是有趣的導演無時不刻不強行入鏡大喊「攝影機不能停」的畫面,產生了間離效應,他的存在提醒著影迷,這一切都是戲。
影片最後的落點無疑是熱血而勵志的:大搖臂壞了,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就要完不成了,這時候所有演員齊上陣,用疊羅漢的身體打造了5米高的「人肉大搖臂」。導演的女兒騎在爸爸脖子上,手持錄影機舉過頭頂,完成了最後的拍攝。此時,《攝影機不要停!》和他們拍攝的《One Cut of The Movie》在內核上殊途同歸,形成一種幽默互文。相信很多影迷可以理解這份對一鏡到底、表演和完成度的執著,在一部看上去誇張虛浮的爛片背後,很可能也飽含著一群從業人員的匠心和努力。
《攝影機不要停!》劇照,全劇組「疊羅漢」組成人肉搖臂。
不論你以前看過多少活屍片,在《攝影機不要停!》之後,活屍片不再神秘。也好,將來面對任何造型可怕的活屍,只要你腦補《攝影機不要停!》裡的鬼畜劇情,從此無需彈幕護體。
□郭千華(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