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說起來,我應該和很多人一樣,並非不能接受事物的改變,前提是,事物的改變正在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發展。在我看來,車用能源從燃油向電能的轉變,目前並非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說是將汽車製造業帶到了原先所走過的彎路上,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不支持、不看好現階段純電動車的原因
」
近幾年里,純電動車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向了風口浪尖,論原因,無非是被幾個標籤給炒得火熱——環保、新能源,以及未來趨勢。
關於純電動是否環保,我其實並不想在這里過多討論,因為正反雙方都有一套自己的說辭。從單一層面來看,不可否認純電動車的確可以在用車環節解決排放問題,但從整體上去分析,生產電池和日後處理廢舊電池時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目前的發電方式(火、水、風、核)對環境的污染、對生態的破壞,都是純電動車無法繞開的層面。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種我們所熟知的發電方式是利用柴油發電機進行發電,但用柴油發電再用電能去驅動車輛,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可**還真有這樣的事情存在——國際汽聯「曾經」在「推動綠色環保」並號稱Drive into the future的Formula E的賽場上就這樣幹過,他們在賽場上用了一台巨大的柴油發電機,來為各個車隊提供給賽車充電的電能……(ps:將曾經打上引號,是因為我沒關注現在國際汽聯是否還在做這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而將推動綠色環保打上引號的原因,我想不用我說了吧)
更可笑的是,因為電池蓄電能力和充電效率的原因,Formula E的賽車並不是通過充電或是換電池的方式來做到續航,而是直接在中途換車以跑完剩餘賽程,這可真算是一種「奇觀」了。
在這里其實我最想吐槽的,還是新能源、未來趨勢這兩個標籤。說實話,我真不知道是誰最先將新能源這個詞用在了純電動車、甚至是用在了電能上,不過我想歷史上與電能相關的科學家的在天之靈應該會知道,畢竟這種在數百年前便被科學家們發現、獲取並應用的能源,在這個時代卻被當作了新能源,他們即便在天上,也會哭笑不得吧。
而若是只說到車用能源,電能也絕不應該被打上新能源的標籤,早在內燃機出現之前,電能就已經被用於驅動車輛來替代馬車、牛車。並且在100多年前,純電動車的生產已經擁有了十分可觀的規模(就當時來說),在那個電機技術不成熟的年代,純電動車已經可以達到100kph的行駛速度(當然,為了達到這個速度,也犧牲了續航里程);在那個充電技術不成熟的年代,只要家里有電,一晚上也能為車輛的電池充滿電能;在那個蓄電池技術不成熟的年代,純電動車的滿電續航里程已經可以做到130km以上……
現在即便不用維基、不用Google,只是百度一下也都能查到純電動車的這些歷史,所以我對這100多年前便已普及於驅動車輛的電能,被打上新能源的標籤這件事,感到十分詫異,但轉而一想,也就釋然了。
畢竟當燃油車的環保問題被推向台前、當各國「噶玩兒門特」開始擬定汽車市場未來的環保法規,總會有嗅覺靈敏的人看到其中的「機遇」,而去做一些迎合、甚至是「制定標準」的事兒(這里面當然不包含用心去專研技術的人),這些人的手中雖然沒有技術,但是他們想到可以拿一項現有技術來包裝啊,要求不多,環保就行。Wow,電能這個「零排放零污染」的能源,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寶物啊!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包裝,「意外」得到了一些無知的人的支持,還順帶左右了某些政策的制定,純電動車還真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大行其道,並且給世人灌輸了一個「這就是未來趨勢」的理念。
它說:三分鐘換電
不可否認,待到電池蓄電技術、充電技術以及廢舊電池處理技術能夠真正突飛猛進的時候,我大概會承認純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但現在,純電動車所描繪出的,是滿電續航僅有200km(參考蔚來ES8);是120kph速度下續航能力打6折(幾乎所有純電動車);是沒有快充充電樁時,充電一整晚,行駛3小時的糟心,等等等等。
但,這才是未來
世界那麼大,開上純電動車卻不能愜意地去感受世界的美,因為時刻都得注意著車的剩餘電量……這是未來嗎?這分明是一台回到舊時代的時光機嘛!
其實對於電能在車輛動力系統上的運用,在我看來HEV甚至是PHEV,都是目前可行的辦法,在氫燃料電池、生化燃料以及E-Fuel(E-Fuel可以利用清潔的發電方式所獲的電能將水電解來產生氫氣,氫氣可以為氫燃料電池提供能源,也可以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反應,從而得到碳氫化合物燃料)等真正的新能源技術尚未大規模應用時,這二者可以算是目前最為折中也最具可持續性發展的辦法。
然而可悲的是,大量資本市場的資金,以及部分消費者手中的錢,都流向了那些看到「機遇」的人的手中,他們拿著這些資金做了很多事——修建著一座座豪華展廳、大張旗鼓地為關注他們的人用真實場景去描繪未來的生活方式,他們請媒體、請水軍、做演講、做宣傳,唯獨沒有做的,是技術。
而真正在做技術的那些人、那些企業呢?他們被政策所挾持,抽調出人手去做迎合政策的事;他們被資金困住腳步,無法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的研發。如此一來,造車這件事便從直道被帶回了彎路,甚至還可能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如此下去,真正的新能源車時代何時能來?唉,一聲嘆息……
有態度、有觀點、有深度、有底線
Wecars傳媒集群旗下自媒體平台
現已入駐各大自媒體平台
微信、今日頭條、汽車之家、易車、微博、搜狐、汽車頭條、
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有車以後、微博、騰訊、百家號、
鳳凰網、知乎、愛卡汽車
文章版權歸成都反思科技有限公司,歡迎轉載
版權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