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目前,大陸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丙肝大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5年,全球有7100萬慢性丙肝患者,其中,中國丙肝患者人數接近1000萬。同時,根據衛健委疾控局的傳染疫情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時間,丙肝患者發患者數增加至2.3倍。丙肝防控難!
要知道,丙肝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平時,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那千萬分之一。此前,在某公眾論壇上,就有人發出來這樣的求助信息:「看病的地方本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卻是在那里感染上的丙肝。」
面對丙肝,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今天,39健康網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張文宏教授,讓他來聊聊其中的應對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也已經設立目標,計劃2030年在全球範圍內通過藥物治療消除丙肝。但可惜,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大陸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畢竟,當下,由於對丙肝的認識不足,注意力都集中在乙肝身上,在日常生活中,公眾稍有不慎就會被丙肝病毒感染,成為那千萬分之一。張文宏教授介紹,目前,大陸丙肝傳播方式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等途徑傳播。
首先,血液是丙肝病毒傳播的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包括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輸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具以及醫療和美容器械、與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
其次,性傳播。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也可以引起丙肝傳播。
再者,母嬰傳播。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婦可能會將病毒傳給新生兒。
「共用牙刷、剃須刀,或紋眉、打耳洞、針灸、修牙、補牙……不規範的機構做這些醫源性處置檢查,都可能造成丙肝感染。雖然現在小型美容院已比過去規範,但依然存在很多潛在問題。」張文宏教授表示,經常和血液接觸的醫護人員、美容師、牙醫、警察等都屬於感染丙肝的「高危職業」,不容忽視。
之所以不容忽視,也與丙肝的進展過程有一定關聯。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失代償或肝癌,這是丙型肝炎的疾病發展階段,一般情況下,急性和慢性丙肝患者的症狀都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很多患者感染了數十年才被發現,而一發現就已經進展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階段,錯過了早期治療時機。
為此,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早期檢查。目前,對於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檢查項目主要包括丙肝病毒抗體監測、丙肝病毒核算定量監測、丙肝病毒基因分型、肝纖維化非侵襲性診斷四種。
「有靜脈藥癮史、有職業或其他原因(紋身、穿孔、針灸等)所致的針刺傷史;有醫源性暴露史,如手術、透析、不潔口腔診療操作、器官或組織移植;有高危性行為史,如多個性伴侶;有丙肝感染者的性伴侶及家庭成員;1996年前進行獻血等人群都屬於高危人群,需要進行早期篩查。」張文宏教授稱。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體檢時發現肝臟生化指標異常且原因不明,如ALT升高、膽紅素升高,應該盡快考慮丙肝檢查。
「在確診後,丙肝基本可以做到治愈,在沒有到肝硬化的情況下,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基本上可以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張文宏教授說,對丙肝患者而言,做到早診早治很關鍵。
實際上,目前,在精準醫療時代,丙肝治療正逐步進入個體化治療階段。
張文宏教授介紹,所謂精準治療是指,醫生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態、收入情況、醫保覆蓋情況、依從性等方面,制定符合個人標準的治療方案。
例如,不同的基因型(中國丙肝患者以基因1b型為主)適合不同的治療方案,除了基因分型,病毒載量、病毒亞型、耐藥性等因素也需要納入治療前的規劃中。「個體化治療的目的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做到最大獲益,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減少藥物副作用,降低治療成本。」張文宏教授說。
當然,要想讓患者獲得最大的效益,防患於未然則顯得愈發重要。理所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合理安全預防丙肝感染。
最好的辦法倡導無償獻血,杜絕非法采血、供血;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個人用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制品;不與他人共用針具或其他紋身、穿刺工具;單一性伴侶,正確使用保險套;感染丙肝病毒的婦女在治愈前,應避免懷孕。
當然,如果不幸感染丙肝,患者也不必過分憂鬱。張文宏教授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絕對不能喝酒,酒精會加速肝硬化發展;
第二,除了治療丙肝的藥物,應該盡量減少服用其他藥物,減輕肝臟負擔;
第三,注意營養,但食物宜清淡少油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增加豆制品類食物;
第四,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力,適當參加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心情舒暢;
第五,使用保肝/降酶藥或保健品之前要咨詢專業醫生;
第六,要定期復查,出現身體不適或病情變化及時與醫生溝通,按照醫生的意見處理。
轉發身邊人:預防丙肝,從日常小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