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男性右手無力,背後原因並不簡單丨臨床推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年輕男性右手無力,背後原因並不簡單丨臨床推理 健康 第1張

導讀

對於單側上肢無力伴萎縮、輕度感覺障礙和腱反射亢進的年輕患者如何診斷和鑒別診斷?最新一期Neurology(8月27日)臨床推理報導了一例右手無力的年輕男性患者,一起學習一下其臨床推理過程吧。

年輕男性右手無力,背後原因並不簡單丨臨床推理 健康 第2張

醫脈通整理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病史和體格檢查

患者為26歲男性,因「右手無力」就診。患者述其食指在2周內逐漸出現伸展受限,隨後幾周第3-5指也出現伸展困難;右上肢肌肉抽搐,大拇指在活動過程會向反方向痙攣。否認其他肢體疼痛、運動或感覺症狀。就診前9個月,患者在跳傘時受傷而導致腦震蕩、頭痛、頸背部疼痛,但無肌無力。

在接下來的2年里,患者述其手部內側肌肉萎縮,舉啞鈴、臥推和握力等訓練時力量減退。此前患者一直未就診,直到在舉重時左手腕受傷,並因右手萎縮轉診。患者述其無力和萎縮未再進展,但在過去的6個月中,舉重時雙手會出現間歇性麻木,右上肢顫抖和肌肉抽搐加重。患者否認構音障礙、復視、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肌痛或多汗症,並且無 新髮頸部疼痛。否認中毒、感染或燒傷史,否認神經肌肉疾病或運動遲緩的家族史。

運動檢查發現右手肌張力低伴有嚴重的萎縮,累及右側大小魚際肌以及骨間肌、前臂屈肌和伸肌、肱三頭肌和胸大肌。右上肢肘關節伸直、旋前、旋後肌力為4/5,腕關節屈伸肌力為4/5,手指伸肌肌力3/5,指總伸肌(EIP)肌力為2/5,外展拇短肌、外展指短肌和第一背側骨間骨為3/5;雙側肱二頭肌、肱橈肌和左側肱三頭肌肌腱反射為1+,右側肱三頭肌為3+;Wartenburg征和Hoffman征陰性,下頜反射正常;右側手指、手掌和前臂外側輕度痛溫覺減退,但不符合明顯皮膚節段分布;手腕和肘部Tinel征陰性。

問題思考:

1.定位診斷?

2.肌肉痙攣對診斷有何意義?

定位診斷

運動系統症狀為主,多個神經支配區(包括正中神經、尺神經和橈神經)存在無力伴萎縮,至少1個無力肌群呈反射活躍。綜上考慮,單個臂叢神經損傷可能性不大,但臂叢或多發神經根病變需考慮。考慮到反射亢進,多灶性神經病可能性不大。反射亢進反映上運動神經元受累,提示運動神經元病和脊髓型頸椎病。

上述大多數運動系統病變為主的疾病不會產生明顯的感覺障礙。鑒於感覺障礙症狀輕微或晚期出現,感覺障礙可能提示繼發過程,如疊加的神經根病或神經病。

痙攣是一種非特異性症狀:雖然在肌電圖上顯示的痙攣性電位通常提示運動神經元興奮,但患者可能會使用該術語來描述肌肉放鬆困難。痙攣可見於各種運動神經元、神經和肌肉疾病,並且可能代表肌強直、副肌強直症、手足搐痛或神經性肌強直。肌強直和副肌強直症表現為自主收縮後肌肉鬆弛受損:在肌強直中,肌肉痙攣會隨活動而緩解,而副肌強直症則加重,兩者均可見於肌肉疾病或通道病。手足搐搦可見於代謝紊亂(如低鈣血症,低維生素D)導致的重復運動單元放電。神經性肌強直是由於周圍神經過度興奮導致肌肉收縮、假性肌強直或肌纖維顫搐所致。對該患者進一步詢問,述其肌肉放鬆受損會隨著活動而緩解。

問題思考:

1.非對稱性手臂無力的鑒別診斷有哪些?

2.還應考慮哪些檢測?

鑒別診斷

患者在多個神經分布區顯示無力伴萎縮、輕度感覺障礙和反射亢進。所有症狀和體征均指向緩慢進展的脊髓型頸椎病或多發神經根病,不考慮遲發的感覺障礙時運動神經元病也應考慮。其他還需考慮多灶性神經病(如多灶性運動神經病、多灶性獲得性脫髓鞘感覺和運動神經病以及血管炎)或神經叢疾病(表1)。盡管上述鑒別診斷大部分在肌電圖上可與肌強直相關,但如病史所示,臨床上肌強直在神經源性病變中較少見。由於肌強直的存在,營養不良或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需考慮。對於該患者,進一步檢查應包括頸椎MRI和電生理檢查。

表1 不對稱手臂無力的定位

發病後2年的頸椎MRI顯示C5-C7脊髓輕度萎縮,C5-C6輕度退行性椎間盤病變(圖1 A,B)。頭顱MRI檢查正常。神經傳導檢查正常,但第一背側骨間肌、小指展肌(ADM)、橈側屈腕肌和肱三頭肌可見高波幅、長時限、多相運動單位,EIP中未見插入或自發電活動。2周後復查電生理進一步證實上述表現,同時在EIP、拇長屈肌和肱三頭肌可見纖顫電位和正銳波。左內側前臂皮膚感覺、左側尺運動和左側ADM的EMG均正常。上述結果提示不對稱的慢性神經源性病變。

圖1 患者影像結果。(A)T1加權液體衰減反轉恢復矢狀位圖像顯示C5-C7頸髓扁平。(B)T2加權軸位圖像顯示右側頸髓扁平程度大於左側。T2加權矢狀屈曲位(C)和伸展位(D)圖像未顯示椎體壓迫脊髓; 但也有可能頸部未達到最大程度的屈曲位。

問題思考:

1.最可能的診斷是什麼?

診斷

根據臨床病史、檢查結果和診斷性檢測,患者被診斷為少年型單肢肌萎縮症(JMA,也稱為少年型末端肌萎縮症、局灶性肌萎縮或平山病)。

問題思考:

1.JMA的預後如何?

2.可能的臨床肌強直是否與JMA有關?

進一步診斷和預後

JMA常為上肢緩慢進展的單側(有時為雙側)無力。患者通常表現為手指伸側萎縮,無力因寒冷暴露短暫加重,沒有明顯的感覺障礙或錐體束征,通常自發停止進展並較少程度恢復。

患者於症狀出現後3年復查未見進展。發病5年後,前臂痙攣和手痙攣發作惡化(右側更嚴重,寒冷刺激更嚴重,活動可改善);否認無力進展。檢查示細微、高頻、低波幅、半節律的姿勢性和運動性震顫;肌張力正常;無眼瞼、舌頭、手掌或敲擊性肌強直;肌力無明顯變化(第一部分);左上肢腱反射為2+,右側為3+;感覺檢查顯示右手掌、手指和前臂外側的針刺覺輕度減弱,沒有明顯的皮膚節段分布。

震顫常代表多發小的肌陣攣(polyminimyoclonus),在JMA和其他運動神經元疾病中有報導。屈曲和伸展位頸椎MRI(圖1 C,D)再次證明右側頸髓扁平,只有輕微的椎間盤突出或神經根壓迫。腦和臂叢的MRI檢查正常。電生理檢查顯示除了右側屈指深肌可見纖顫、正銳波和肌強直放電外,基本沒有改變。

肌電性肌強直通常在肌強直性營養不良和通道病中有報導,但也可見於慢性運動神經軸突損傷。鑒於JMA的神經源性肌肉萎縮,肌電性肌強直的出現不足為奇。然而,即使存在肌電性肌強直,臨床肌強直在神經源性疾病中很少有報導。加上寒冷刺激會加劇,肌電性肌強直的存在提示需排除其他肌肉疾病。但在JMA、營養不良和非營養不良性肌強直中均報告了寒冷刺激會加重症狀,可能是由於繼發於離子通道功能障礙的肌纖維過度興奮所致。進一步詢問時,患者報告了糖尿病和早發白內障的母系家族史,為此患者接受了1型和2型肌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基因檢測,但結果為陰性;也進行了更廣泛的肌電圖,未能顯示出其他肌肉存在肌強直放電。

討論

該病例強調了單側遠端上肢無力、萎縮和上運動神經元征的廣泛鑒別診斷。感覺症狀、臨床和肌電性肌強直的存在使得定位和臨床推理複雜化,需要評估其他中樞和外周疾病。盡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運動症狀的穩定性有助於闡明診斷。

JMA的臨床標準包括逐漸出現的不對稱、遠端無力和前臂、手部肌肉萎縮,特別是手部內側和尺側前臂肌肉(C7-T1神經支配肌肉),常於10-30歲發病,並逐漸進展(通常少於5年)。病史和檢查應該顯示下肢正常、感覺正常、腱反射正常或稍低,肱橈肌通常不受累。在大約30%的患者中,可能發生雙側受累。相關特徵包括低溫惡化,多發小的肌陣攣(polyminimyoclonus),以及萎縮性和正常外觀肌肉出現肌束震顫。電生理檢查可顯示正中神經、尺神經低波幅復合運動動作電位,而感覺電位無改變。肌電圖可在疾病進展期間顯示慢性去神經支配和神經再支配,神經再支配為主。動態屈曲MRI可以顯示頸部硬膜囊向前移位,下頸髓受壓扁平。

醫脈通編譯自:Emily J. Elliott and Jonathan K. Smith. Clinical Reasoning: A 26-year-old man with right hand and arm weakness. Neurology August 27, 2019 93:e927-e933.

年輕男性右手無力,背後原因並不簡單丨臨床推理 健康 第5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