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上海牽頭完成29項,臨床醫學表現強勢。
在這份成績單中,「交大系」附屬醫院表現搶眼,其中仁濟醫院房靜遠教授團隊首次證明了大陸人群中低膳食纖維是大腸腫瘤發生的高危因素,首先提出了「胃齡」概念……該團隊於胃腸癌領域的一系列臨床研究成果,在全國超過60家三甲醫院得到應用,數以萬計患者受益。
房靜遠教授曾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他表示,30多歲的人卻擁有50多歲的「胃」,臨床上的這一變化最讓他痛心,「胃齡的老化是年輕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的。」
胃癌關鍵字:50以上,男女比2:1
以前,胃癌在大陸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有下降趨勢。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大陸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
從胃病到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和胃潰瘍等,這些病變都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過程中可能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有可能轉變為癌。房靜遠及其團隊在胃腸癌的早期診斷和預警、綜合預防、早期治療和預後預測等方面有著深入研究。那麼,如何對胃癌進行早期診斷呢?
房靜遠解釋說,胃癌的癌前期變化包括了癌前病變(如異型增生即上皮內瘤變等)和癌前疾病(即癌前狀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兩個概念,不是所有的異型增生、萎縮性胃炎都會變成癌,需要專業規範的病理研究來尋找真正可能癌變的蛛絲馬跡。胃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得益於專業的病理室,通過規範化診斷,能較早確定癌變風險。確診癌前病變後,可以通過超聲內鏡、共聚焦等內鏡技術,對早期癌前病變進行切除。
30多歲的人,胃有50多歲
哪些萎縮性胃炎容易癌變呢?房靜遠和他的團隊通過多中心研究,首次提出了「胃齡」的概念。
胃齡,顧名思義就是胃的年齡。房靜遠解釋說,比如正常超過45歲的人,做胃鏡檢查時可發現萎縮性胃炎,超過55歲的人也不難看到腸上皮化生,這是胃黏膜的一種退行性病變。但是,現在胃鏡檢查時,可發現某些30多歲的人竟然患有萎縮性胃炎,甚至出現腸上皮化生,其「胃齡」已經有50多歲。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做胃鏡時,其萎縮性胃炎的嚴重讓人吃驚,我對他說 你的胃看上去比較老。他說他天天在外面吃快餐,很少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房靜遠說。
30多歲的人卻擁有50多歲的「胃」,臨床上的這一變化最讓房靜遠痛心。他說,「胃齡的老化是年輕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的,經常吃快餐、油炸食品、喝咖啡、巧克力、醃制食物、抽煙喝酒、濫用藥物,少吃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對胃黏膜的損傷很大,引起膽汁返流,膽汁長期刺激胃黏膜。還有經常在外聚餐也增加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會,共同影響導致胃黏膜的老化。再加上有的有家族病史,就有可能引發癌前病變。」
如何防癌?葉酸和地中海飲食
如何預防和治療萎縮性胃炎?仁濟醫院消化科從1993年開始與美國大學合作對葉酸治療萎縮性胃炎進行了臨床研究,發現在根除了幽門螺桿菌的前提下,適量地補充葉酸可降低胃癌的發病率,且其機理與DNA甲基化的維持有關。
房靜遠解釋說,「我們對葉酸要吃多少、是否適合所有人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體內葉酸水平低的人使用效果較好,但是必須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前提下才能有效果。另外,預防胃癌需提倡均衡飲食,提倡‘地中海式’飲食,少吃紅肉,多吃魚肉、水果、蔬菜。
每晚十點
這是一份可以枕著入眠的身心讀物
人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