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未分類 第1張

宮頸糜爛對於中國女性來說並不陌生,有關廣告在電視、小傳單上隨處可見。近年來,隨著民眾認知水平的提高和科普工作的普及,很多人也都認識到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病,不需要過度治療。既然不是病,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用理會?既然不是病,為什麼醫院的醫生還要我做檢查,不會是在坑我吧?

?宮頸糜爛不是病,但和病有關?

宮頸糜爛曾經是慢性子宮炎的診斷術語,現在已經明確與上皮潰瘍缺失形成的真性糜爛有本質上的不同,是一種過時的診斷,已經從專業診斷中刪除。

現在所說的宮頸糜爛,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宮頸糜爛樣改變」,是指一種宮頸形態上具有「糜爛」的外觀,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人類的宮頸最表層有兩種上皮組織,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鱗狀上皮主要位於宮頸口,使宮頸外觀看起來光滑,而柱狀上皮主要位於宮頸管內。當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時,比如青春期和育齡期女性,子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會外移,稱為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柱狀上皮單層菲薄,上皮下組織透出紅色,肉眼看到宮頸一部分呈紅色細顆粒狀,就像是「糜爛」一樣。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這種糜爛樣外觀就會自然消退。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未分類 第2張

病理性:一些疾病也會引起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比如子宮頸感染、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早期。

?宮頸糜爛會惡化嗎?

當被診斷宮頸糜爛,很多女性會被勸說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為宮頸炎、不孕、甚至癌變。宮頸糜爛真有這麼可怕?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未分類 第3張

上文提到,宮頸糜爛是一種宮頸形態的表現,如果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它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雖然沒有光滑的宮頸漂亮,它也是好的宮頸,不存在會不會惡化的問題。如果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糜爛樣改變,要是任其發展,的確會導致病情加重。比如宮頸感染會加重,要是衣原體、支原體感染會影響生育;如果是宮頸上皮內瘤變或宮頸癌,不處理則會惡變。

所以對於宮頸糜爛不能一概而論,「醜陋」的外表下可能是善良的心,也可能是罪惡的種子,需要辨別處理才能不錯怪每個好的宮頸,也不放過每個健康隱患。

? 有宮頸糜爛,應該怎麼處理?

看到宮頸糜爛樣改變,最重要的是區分生理性還是其它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如果你的白帶增多,呈黃膿性,有時會引起私處瘙癢或不適;可能有同房後出血,或非月經期陰道流血,這些症狀都提示宮頸存在病變。就算沒有什麼不適,也要進一步檢查排除病理性原因,因為相當一部分宮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宮頸癌是沒有症狀的。建議再行白帶常規和宮頸癌篩查(包括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和HPV DNA 檢測)。

要是這些檢查沒問題,自己也沒有不適,就可以排除病理性原因,所謂的「宮頸糜爛」不需要治療。如果查到有感染則需要足療程抗感染治療,如果宮頸癌篩查有問題,則需要專業醫生指導進一步檢查,根據情況治療。

沒有哪個醫生可以通過肉眼判斷宮頸糜爛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的,要是碰到還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就勸你趕緊用藥或者做手術的,這時請捂緊錢包,避免入坑。

? 宮頸癌篩查更重要 ?

有宮頸糜爛,最擔心會是宮頸癌,最好行宮頸癌篩查。對於沒有糜爛樣改變的宮頸,也要小心美麗外表的偽裝,宮頸癌篩查同樣不可少。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往往沒有什麼特異症狀,通過定期篩查可以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美國推薦有性生活的女性,21~29歲至少每3年一次細胞學篩查,30~65歲至少每5年一次HPV檢測聯合細胞學篩查。要是有條件,每年做一次聯合篩查(細胞學和HPV檢測)最佳。細胞學和HPV DNA檢測若有問題,則需要進一步陰道鏡和子宮頸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未分類 第4張

宮頸癌的發生主要與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有關,要從根源上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接種HPV疫苗,現在二、四、九價均已在國內上市,可根據需要去接種。與其稀里糊塗去治療「宮頸糜爛」,不如了解更多的醫學健康科普知識,為健康做正確投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消化病公益科普1582帖

馬醫生推薦

☞宮頸炎——女性健康的殺手!

☞呵護女性健康,從宮頸癌疫苗談起

☞更年期應當警惕哪些疾病?

宮頸糜爛到底要不要治療? 未分類 第5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