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現在如果家里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人,醫生都會告訴他們:要戒酒,酒不能喝了。
但是,酒這個東西,真的是好還是壞呢?
至少對最早的中醫來說,用對了,真是一味很好的藥,因為最早的中醫就是用酒來給人治病的。
比如,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早的醫書,是成書於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在它里面,全書283方里,用酒的就有40多個,但遺憾的時,那時的藥酒並沒有具體的名字……
於是給酒方取名的重擔,就落到了後來的《黃帝內經》。
在中醫首經《黃帝內經》誕生時,最早的藥酒名出現了,比如里面有用雞屎和酒制成的「雞矢醴」,差不多就是叫雞屎酒,雖然名字聽著有點難以描述……
但後來的我們,一直都在遵循這個用成分給酒命名的方法啊,比如雄黃酒……
其次,內經里還出現了不少用酒治病的描述,比如這句:「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說的就是上古醫生製作藥酒,就是為了以防不時之需,給人治病啊。
再然後,就到了神農嘗百草的年代,在那本《神農本草經》里就寫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
這就說明,從那時代起,古人就開始分類對中藥進行炮制,酒制,他們知道有些適合用水煮,有些適合用酒浸漬,中藥泡在酒里就能放大藥性。
這里插一句,從上面的時間軸就能看出,不管中醫也好,中藥也罷,任何的突破性進展,都需要度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長河,所以否定中醫中藥,就是在否定我們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好了,扯回來,再接著就到了我們最熟悉的,輝煌的張仲景傷寒論時代,張先生又是怎麼用酒呢?
第一,他把酒用於大黃的炮制,傷寒論里好幾個方法中的大黃都是用酒來洗,來炮制,當大黃經過酒制後,相應的大黃也醉了,就具有酒性,會借酒力走竄,向上,向外,從頭頂到肌膚四肢,去宣行藥勢,活血痛絡……這樣酒洗過的大黃就可以做到去邪而不傷你的正氣。
第二,他把酒作為方法的輔料,用酒來煎藥。
比如在祛寒劑—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里,用水和清酒各六升來煎之……
再比如在補陰劑——炙甘草湯中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之……
還有瓜蔞薤白白酒湯里,繼續用白酒煎藥……
酒在這里,張仲景就是取它味辛甘,性溫熱,有通血脈、祛寒氣、芳香走竄行藥性的功效。
在《博物志》里就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村里有三個人天還沒亮出去辦事,又正好遇見那種大霧,三個人頂著濃霧出行,結果回來後,一個人死了,一個人病了,一個人好好的。
我們之前就說過,霧就是外濕,就是濕邪,再加上天還沒亮,寒氣又重,這種寒濕夾雜之邪是很傷人的,但為什麼三個人回來的情況不同呢?
原來,死了的這人出門前沒吃飯;病了的這人出門前吃了早飯;沒事的這人出門前不僅吃了飯還喝了酒。
沒吃飯的這人又冷又餓,當然也就沒有正氣與濕邪抗爭,直接翹辮子了;吃了飯的這個至少有點胃氣,總算活下來了;那個又吃飯又喝酒的,因為酒的芳香之氣正好可以升清化濁,濕氣正好就會被驅散掉了……
所以酒的功力是不可小看的。
說到這,大家要說了,你說的用酒治病都是過去了,現在哪里還有用酒來治病的?
同志們,現在依然是有的,據我所知上海有醫院就有開設專門的酒方,原理就是先中醫辨證論治,然後開中藥方,再用酒浸漬工藝把方法里的藥性滲出來,然後稀釋調和成35°的酒每日飲用治病。
關於什麼病適合吃酒方,還有酒方的療效,我曾與曙光醫院科室主任討論過,他認為酒方最大的特性就是活血,不僅對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有益,對冠心病、高血壓(血壓控制穩定的情況下),中風後遺症,還有色素斑等都很有益處。
所以喝酒一定傷身嗎?
至少在中醫眼里,這取決於你什麼體質,你怎麼喝,喝多少,喝的什麼酒,如果你在醫生指導下,喝的對,也是可以治病的,也可以是對你有益的。
此處應該有個酒方廣告插入,可惜並沒有。
我想說的是:酒這個東西,有功也有過,原因不在酒,而是在誰喝,哪一種人喝,物無美惡 過則成災,少飲有益,多飲小心灰飛煙滅。。。
|| 推薦閱讀 ||
中醫講的「忌口」與「發物」為何物?《收藏版》
眼袋、黃褐斑。。。臉上出現這些衰老表現時,其實是內在臟腑經絡出了問題!
「生是中醫的人死是中醫的魂」,來世還是做中醫!紀念中醫泰鬥巨擘鄧鐵濤先生
絕非危言聳聽,孩子晚睡的三大危害遠遠超過你想像!你的孩子每天幾點才能睡?
入睡難是肝,易醒是血虛。。。五種不同的失眠問題,你的屬於哪種?
投稿/商務合作/預約面診/求抱抱
請添加suwenxuan6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