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目前,
大陸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
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
在此,向大家介紹防治心血管疾病十個常見的錯誤,以幫助大家正確防治疾病。
錯誤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壓
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病?其實不然。
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年輕人,應定期測量血壓,特別是30歲以後,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生活中應注意糾正誘發血壓增高的飲酒、口味過鹹等不良習慣。冠心病是心臟血管的硬化,這個過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時期就已經開始,當然,血管只有狹窄到一定程度,或合併急性血栓形成時才會有明顯症狀。
由於飲食、生活習慣及外界環境等影響,現在中青年出現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病例屢見不鮮。
錯誤二:運動量越大越好
不少人工作生活緊張,平時沒時間鍛煉,偶爾有時間便跑到健身房狂練一番。殊不知,這樣做的危害很大。
由於長期工作緊張,體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勢待發,一旦激烈運動,超出身體承受能力,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運動後有點喘,微微流汗,講話不累,就表示此次運動強度適當。
若活動後氣喘籲籲,大汗淋漓,明顯感到疲乏,甚至有頭暈目眩等不適症狀,說明運動過量了。
錯誤三: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吃藥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時犯心絞痛的時候,總是先忍著,盡量不吃藥,以為經常吃藥,以後就無效了。
其實,心絞痛的急救用藥(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長期吃且每天吃的頻率又很高的時候,才可能產生耐藥性。
另外,心絞痛發作時,及早服藥治療,可以迅速緩解病情,減輕心肌損傷,減少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錯誤四:急性心梗保守治療好
冠心病介入治療創傷小、效果好,它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有資料表明,在大陸僅有30%的急性心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發病後6小時內接受了緊急介入手術;高達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藥物保守治療,往往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果經濟條件許可,介入治療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錯誤五:放上支架就萬事大吉
支架治療只是一種物理治療。它通過改善血管局部狹窄,從而減輕心肌缺血而使心絞痛得到緩解。由於患者有冠狀動脈硬化,其他部位同樣也會發生狹窄,危險性仍然存在。
況且,有些患者血管病變較多,支架只放在了幾個重要的部位,還有的狹窄血管沒有放支架。
因此,即使放了支架,同樣應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按醫生要求繼續服藥治療。
錯誤六:化驗結果正常就無需用降脂藥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範圍,可是醫生卻給他開了降脂藥,他們認為這是胡亂用藥。
其實不然,例如,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135毫克/分升,對健康人而言,屬正常範圍無需降脂治療;但對患過心肌梗死,做過支架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患糖尿病或同時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則該血脂水平就偏高。
把LDL-C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另外,對於急性冠心病患者,他汀類降脂藥可起到穩定冠脈硬化斑塊的作用,發揮該藥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
錯誤七:血脂正常後即可停藥
通過服用降脂藥物,血脂可以長期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並不等於高脂血症就治愈了。
一旦停藥,血脂會很快再次升高。臨床觀察顯示,達標後調脂藥減量往往會引起血脂反彈。
因此,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如出現嚴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就不應減量或停用降脂藥。
錯誤八: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最好不吃
很多患者認為降脂藥副作用很大,對肝腎都有毒。覺得血脂高點兒,也沒有症狀,還是不吃藥為好。
其實,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來說,大多數人對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發生肝臟轉氨酶升高。
減少藥物劑量後,常可使這些人升高的轉氨酶下降。
錯誤九:沒有症狀的高血壓不用治療
大約有50%的早期高血壓病人沒有任何症狀,這種高血壓潛在的危險很大。
因為,有症狀的人,往往會及時就診,有助於病情的控制;而沒有症狀的人,只是由於個體差異,對高血壓不敏感,但高血壓所造成的危害卻不因症狀的有無而消失。
很多人直到出現心衰、腦出血等嚴重並發症後才去治療,悔之晚矣。
錯誤十: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就足夠了
大多數人以為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就足夠了。這種認識是不對的。應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
對合併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血壓水平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這樣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延緩腎功能惡化。
作者:火箭軍總醫院 主任醫師 胡桃紅
通訊員:莫鵬
編輯:瀏海泓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源自網路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