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血管疾病/天氣變冷,心臟病多發,醫生提醒:要做好9點,保障心血管安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天氣變冷,讓心腦血管病高發

改善心血管疾病/天氣變冷,心臟病多發,醫生提醒:要做好9點,保障心血管安全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這幾天降溫明顯,科里的心腦血管患者增多,每年天氣劇烈變化的的10月下旬都是這樣。

  直到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發和猝死的高峰月份。

  冬季氣溫逐漸降低,使人體血管收縮,易導致血液流通受阻,血管阻塞,從而誘發心血管病的發作和復發,如心肌梗死,腦出血腦梗等後果,甚至導致「猝死」,中老年朋友這些日子一定積極預防。

  心腦血管病的發病有什麼規律?

改善心血管疾病/天氣變冷,心臟病多發,醫生提醒:要做好9點,保障心血管安全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1、男比女多(約為2.5-3.5倍);

  2、城市比農村多;北方比南方多;

  3、腦力勞力比體力勞力者多(約為1.8—2.5倍);

  4、秋冬季節發病率高。

  秋冬季心血管疾病為什麼高發?

改善心血管疾病/天氣變冷,心臟病多發,醫生提醒:要做好9點,保障心血管安全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1、天氣寒冷:在低溫下,血管會收縮,造成重要的臟器缺血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如果補水不足,也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引發血栓等病症。

  2、氣候乾燥:唇、鼻等部位的乾燥很容易為細菌大舉入侵提供通道,而呼吸道纖毛功能減弱,也使得病菌不易排出,增加了發病幾率。

  3、 晝夜溫差大:人體對於晝夜冷熱的變化不易適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功能容易出現紊亂,可能誘發急性病症。

  4、在室內時間過長:這一習慣讓很多人在冬季久坐不動,冬季室內通風不良,房間濕度不易控制,加之南方多數家庭缺少供暖設施,室內溫度低,造成血液循環不暢,人體新陳代謝紊亂、容易誘發心血管等病症。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該如何預防?

改善心血管疾病/天氣變冷,心臟病多發,醫生提醒:要做好9點,保障心血管安全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1、生活盡可能規律。 張弛有度,勞逸結合,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時間。

  2、良好生活習慣,注意保暖防寒。多曬曬太陽可促進鈣質合成和吸收,在外出活動時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視手部、頭部、臉部的保暖。同時要保持大小便暢通,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冬季天寒,是心腦血管疾病易發時間,應當注意保暖。

  3、情緒穩定。學會自控,精神飽滿,情緒樂觀,穩定,不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緒的大起大落。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4、動作要慢。特別是在清晨起床,即使醒了也要養神5分鐘再起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醒後須在床上躺一會兒再起床,避免腦血栓發作。另外,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原因都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保持血壓平穩是關鍵。

  5、飲食原則。注意食物多樣性,均衡性,多食五谷雜糧,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食醋,有條件的要多吃些野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豬牛羊肉,少吃動物類油脂,少吃鹽和蔗糖,少吃動物內臟和海鮮。

  6、冬季進補要適度,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大陸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 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 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 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適當進補不僅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7、適當運動, 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 血脂升高。患者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體育鍛煉,每天有氧運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注意不要選擇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一般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20~40分鐘,運動量以不感疲勞為宜,且不伴有頭暈、頭痛、疲勞等,要自我感覺良好。 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去鍛煉,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

  8、防止栓塞 。 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並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9、患者不宜晨練。 因為睡眠時 ,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 , 活力不足 , 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 , 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 , 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 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清風醫生說##清風計劃##健康真相館#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