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豐碑示後人 ——記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鄧鐵濤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表彰對國家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模範人物,激勵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投身中醫藥事業傳承創 新髮展的積極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於表彰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黨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鄧鐵濤研究所所長鄧鐵濤同志獲此殊榮。

浩氣傳千古 豐碑示後人

2019年1月10日上午6時6分,鄧鐵濤同志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104歲。10日上午,家人開封鄧老生前親手寫的遺囑,他在遺囑中寫道:「我能留給兒孫最大的遺產為仁心仁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筆遺產早已交給兩個兒子。」這一「仁心仁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寶貴遺產,鄧老不僅留給了兒子,也留給了所有中醫人。

不忘初心 豐碑示後人 ——記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鄧鐵濤 健康 第1張

鄧鐵濤題詞「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鄧鐵濤是唐代孫思邈《大醫精誠》的實踐者和示範者。他用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一位中醫人仁者愛人、醫者愛人、教者愛人的精神。他的一生是為中醫走向世界,為世界和平和人類健康進步而奮鬥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生。他是新時代的道德風範楷模。

仁心仁術 懸壺濟世

鄧鐵濤出身於中醫家庭,父名夢覺,畢生業醫。幼受熏陶,目睹中醫藥能救大眾於疾苦之中,他因而立志繼承父業,走中醫藥學之路。1932年,鄧鐵濤考入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廣州中醫藥大學前身)。1938年開始從事中醫工作,從此將振興中醫當成一生的追求。半個多世紀來,目睹中醫歷盡挫折,生存發展艱難,鄧鐵濤感到很痛心,常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他暗下決心,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盡己所能扭轉中醫不斷萎縮的趨勢,讓中醫發揚光大。

1984年初春,鄧鐵濤以一個「中共黨員中醫」的名義寫信給中央。他在信中說:「發展傳統醫藥已明文寫入憲法,但我們失去的時間太多了,必須採取果斷的措施使之早日復興。」中央主管同志作了「認真解決好中醫問題」的批示。不久,國務院討論了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專門機構的問題。1986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宣告成立。

1990年中央計劃精簡機構,中醫藥管理局被擬在精簡之列。8月3日,鄧鐵濤聯合全國名老中醫聯名上書,請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職能只能增加,不要削弱」。10月9日得到答復:同意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全國中醫藥工作職能。中醫藥管理局被「保下來了」。

第三次是1998年,行業調整「抓大放小」,引起西醫院校合併中醫院校風。8月11日,鄧鐵濤再次聯合當時的七位中醫專家聯名上書:「中醫藥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知識經濟領域,我們千萬不可等閒視之;中醫小,西醫大,改革絕不能抓大放小」。最終,合併之事被緊急叫停了。這是著名的「八老上書」。第四次上書是2002年12月31日,主題是「中醫不能丟」,呼籲全社會重視中醫藥。其後,鄧鐵濤在2003年4月「非典」期間,又一次以「中醫應在‘非典型肺炎’治療中發揮作用」為題寫信給國家主管人。信中建議中醫介入抗「非典」,助推了後來採用中西醫結合抗「非典」治療方案的確定。

大醫精誠 恫鰥在抱

在鄧鐵濤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塊銅匾,上書「大醫精誠」四字,這是他85壽辰時國家衛生部主管同志贈送的。「大醫精誠」是對他從醫80多年精神風貌的概括。他治愈過無數絕症難症,有些搶救危急病人的故事感人肺腑,確乎像唐代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所說的:「對來求救者,不問貧賤富貴,一視同仁」「不瞻前顧後,自慮兇吉,護惜身命。」

另一塊牌匾上書「恫鰥在抱」,生前鄧老說,要把病人的病痛看作是醫生自己的病痛,處處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之意。在會診搶救危重病人時,他總是把解決醫療費用過高問題作為意見之一,評判療效時很注重傾聽病人及家屬的意見。

四十年前,貧困學生韓杏枝患上了重症肌無力。看到《廣州日報》上一則介紹鄧鐵濤擅長治療這種疾病的消息後,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發出求助信。沒想到鄧老很快便答應為她治病。後來,在她遇到困難時,鄧老還寫信鼓勵她,給她寄處方。2017年,在鄧老的生日前,心懷感激的韓杏枝把1979年至2012年鄧老為她所開的處方捐給了廣東中醫藥博物館。

1981年國家衛生部計劃對熱證、中風、厥脫、血證、痛證等五大急症進行臨床研究,為配合這一全國性中醫急症科研工作,鄧鐵濤獻出祖傳驗方五靈止痛散。該藥散1984年8月通過技術鑒定後成為三類中藥新藥,他把研究成果轉讓廣州中藥三廠,又把技術轉讓費5萬元全部捐獻給中華中醫藥學會。

不忘初心 豐碑示後人 ——記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鄧鐵濤 健康 第2張

2014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冼紹祥院長看望國醫大師鄧鐵濤(右)教授。

2018年2月春節前夕,廣東省中醫藥局徐慶鋒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冼紹祥院長看望鄧老,即使在病重之際,鄧老仍殷殷叮囑以發展中醫事業為念,把岐黃獎百萬元全部捐獻給醫院用於醫學研究。

首次提出「五臟相關學說」

1961年,鄧鐵濤發表「如何研究整理中醫學遺產」一文,首次提出「五臟相關學說」的概念和研究課題。隨後撰寫《中醫五行學說的辯證法因素》《中醫理論的核心》《再論中醫五行學說的辯證法因素》系列論文。1988年他在《略論五臟相關取代五行學說》中正式提出「五行學說應正名為五臟相關」並定義「五臟相關學說」。1999年「中醫五臟相關學說應用基礎研究」課題獲得廣東省中醫藥局立項,2005年通過廣東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2005年「中醫五臟相關理論繼承與創新研究」成為國家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鄧鐵濤受聘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009年「中醫五臟相關理論基礎與應用」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鄧老說,中國哲學里有句名言「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人們天天在用五臟相關的思維,五臟的關係不是在書齋里想出來的,而是中醫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主張「四大經典」成為臨床課程

中醫本科教育難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傷寒、金匱、溫病這三門課程,他們是屬基礎課還是臨床課?全國未有統一。20世紀80年代,鄧鐵濤主張這三門課是臨床課而不是基礎課。但各地中醫學院把他們與《內經》一並稱為基礎學科,名義上敬為至尊,實際上使從事其教學的老師長期脫離臨床工作,也就脫離了這些課程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

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把傷寒、金匱、溫病三門課從基礎課轉為臨床研究課,鄧鐵濤非常支持這一做法。他說,這三門課的內容非現在的《中醫內科學》所能概括,既然是臨床課,卻歸入《中醫內科學》並列作選修課也是不對的。這三門課可以放在《中醫內科學》之後開設,比較理想的排課順序是先上溫病,然後是傷寒、金匱,最後是《中醫各家學說》。另外,經典課不應該用原著,應該重編,要把現代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在新編教材中反映出來。總之,內經、傷寒、金匱、溫病這四大經典是中醫學的根基,再精研各家學說以博采眾家之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常舉辦中醫經典學習班,2006年12月18日新一期開課時,鄧鐵濤親筆題詞「四大經典為根,各家學說是本,臨床實踐乃中醫之生命線,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

提出構建中醫診斷學科

中醫自古以來並無診斷學科,望、聞、問、切稱為「四診」,而辨證則分散在醫經、方書之中。1956年鄧鐵濤提出把中醫基礎理論中四診與辨證部分內容獨立出來,加以系統化形成獨立的學科——中醫診斷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鄧鐵濤被委任主編《中醫診斷學》第一版及第二版全國通用教材,後又被委任主編第五版《中醫診斷學》教材及高等教育參考叢書之《中醫診斷學》,使診斷學成為一門比較完整的學科。他主編有研究性質的《實用中醫診斷學》,受到英國丘吉爾利文斯通出版社的重視,於1999年由瑪麗爾·艾吉爾將全文翻譯出版。

開嶺南地域醫學研究之先河

20世紀80年代,鄧鐵濤提出了發展嶺南醫學學派的論題。他在主持廣東醫史學會過程中大力倡導嶺南醫學的研究,後來廣東省中醫藥局提倡嶺南醫學,建設嶺南醫學研究會,出版叢書,鄧鐵濤起了領軍帶頭的作用。鄧老說:嶺南派除了畫派外,還有音樂、武術、戲曲、詩詞等流派,其中還有不容忽視的、在中醫學中極具特色的醫學流派嶺南醫學,它是在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下,把中醫學的普遍原則與嶺南地區醫療相結合,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逐漸形成起來的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當地文化的地域性醫學。

改革開放之初,鄧鐵濤指出大陸中醫藥學術研究重心有逐漸南移的趨勢。嶺南醫學有悠久歷史的沉淀積累,有改革開放前沿的優越地緣,融合自然科學其他相關學科合理內涵,從1979年至2009年,以其臨床實踐的有效性繼續前進,從中醫藥大省發展成為中醫藥強省,歷史又一次見證了鄧鐵濤的前瞻性。

2001年鄧鐵濤預言:未來醫學必將把養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靠中醫的養生治未病理論去引導未來的衛生保健和預防。「治未病就是將健康戰線前移,重視預防保健,以提高生命質量,追求高品質的長壽。要認識到中醫治未病學術思想的積極向上,相比起容易給人帶來心理負擔的亞健康理念,治未病思想要高明得多。」

他強調,「隨著大陸進入老齡化社會,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及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顯著增高,治療這些疾病的醫療費用也呈高速增長態勢。我們在進一步提高疾病診治水平的同時,更要將視點前移,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預防上面」。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鄧鐵濤非常重視中醫藥學與世界各種醫學的交流與合作。20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走出內地傳播中醫藥學術,先後前往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大陸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講學。

鄧鐵濤經常在國內外報刊發表有關中醫藥學文章,宣傳中醫藥學成就。如在香港報紙從2002年至2005年共發表文章18篇。鑒於鄧鐵濤對港澳中醫藥學貢獻影響,2001年香港浸會大學授予鄧鐵濤名譽理學博士學位。鄧鐵濤學術論著不斷被翻譯成外文向國外傳播。1982年日本翻譯鄧鐵濤主編的《中醫診斷學》。1995年英國翻譯鄧鐵濤主編的《實用中醫診斷學》,1999年出版英文譯本。

鄧鐵濤把「中華優秀文化不容輕視」「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的聲音傳到五洲四海,這對中醫藥學走向世界產生了積極影響。

探索治療疑難病的新途徑

如果說冠心病是重大疾病的話,那麼神經科重症肌無力則是疑難病,重症肌無力危象又屬危重病。鄧鐵濤專門選擇這些重大疾病、疑難病危重病作為臨床研究重點。

鄧鐵濤接觸重症肌無力是在20世紀50年代,就診患者症見眼瞼下垂,四肢無力,吞咽困難。他根據李東垣《蘭室秘藏》「脾胃虛損」概念,認為該病不是一般的脾虛,而是與五臟相關的虛損。1987年鄧鐵濤擔任國家「七五」攻關課題「重症肌無力疾病脾虛型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以強肌健力、補脾益損為治療原則,以經驗方「強肌健力飲」對252例重症肌無力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8%,居國內領先水平。另外,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鄧鐵濤共搶救重症肌無力危象7例8次,結果搶救成功7例次,為重症肌無力危象的搶救探索出一條中西醫結合新途徑。1992年「脾虛重症肌無力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醫參與搶救重症肌無力危象,中藥劑型的改革是關鍵。該病危象發生時呼吸困難,吞咽不下,往往需要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裝置胃管鼻飼食物藥物。中藥制劑,必須藥專力宏。為此,他於1994年研制強肌健力口服液制劑,解決給藥途徑、容量、通道等臨床難題,從而提高療效。

名師帶徒 薪火相傳

倡導名師帶徒,搶救中醫學術,是鄧鐵濤在中醫高級人才培養方面獨到的做法和見解。1978年,他被評為首批中醫學碩士生導師;1986年9月,被遴選為中醫內科學博士生導師。1990年10月,他成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之一,這年他74歲。同年12月,國家教育部為表彰鄧鐵濤對中醫教育事業的傑出貢獻,給他頒發了榮譽證書。1997年11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授予他「終身教授」稱號。

不忘初心 豐碑示後人 ——記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鄧鐵濤 健康 第3張

座落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文化廣場頗有嶺南建築特色的「國醫大師」亭。

鄧鐵濤深感培養臨床型名中醫的重要性,他一直在為中醫界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奔走呼告。早在1986年1月,鄧鐵濤就開始撰寫《耕耘醫話》系列文章,「振興中醫光華夏,意欲耕雲播彩霞」。他在文中談了自己幾十年的臨床心得及醫學見解,在《新中醫》第一期起連續刊登。他反復提及「繼承名老中醫經驗,搶救中醫學術,已成燃眉之急」「中醫學再不花力氣去搶救,等現在的老中醫老得不行了才想到出錢出力去發掘已經遲了!時不我予,時不再來!」1988年《耕耘集》由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出版,時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朱傑讀後,感觸很大。他與國家人事部、衛生部負責人達成共識,以這三家單位聯合推廣全國名老中醫帶徒傳授制度。1990年10月,首屆「全國繼承老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拜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開始帶徒。三年後近千名老中醫的學術繼承人出師,大批臨床型中青年名中醫脫穎而出。

2003年,鄧鐵濤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倡議組織中醫大溫課。他的建議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視並組織實施。該項目稱為「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於2003年下半年在全國招收200多名中醫。鄧鐵濤說,他期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大批臨床型名中醫,希望他們能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中醫藥解決急症、疑難病症以至破解世界難題,使中華文化瑰寶中醫藥事業得以繼承、創新,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獎學助學 培育英才

鄧鐵濤常說為人師者不僅在於教,更重要的在於學,教之所以長流者在其學。作為一名傑出的中醫教育家,鄧鐵濤先後任廣東省中醫藥專科學校、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教務主任,廣州中醫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等職,一生為中醫教學體系和教材建設潛心探索。他說:「《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古典醫籍,經過反復多次地實踐與教學,對他們價值的認識會不斷加深。知識的廣度可使我們視野開闊,能幫助克服保守思想,能推動專業知識的深化與發展。」

鄧鐵濤認為,中醫教育首要著力給學子們鑄造「醫魂」,要把熱愛中華文化、熱愛中醫事業的熱誠傳承給一代代中醫學子。如不鑄造醫魂,只傳授些技術,最終是不會培養出優秀中醫學子的。60多年來他從未停止過對青年學生思想的啟迪,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們的健康成長。

「振興中醫,需要一大批真才實學的青年中醫作為先鋒。這些先鋒,對中醫有執著的愛,掌握中醫的系統理論,能用中醫藥為人民解除痛苦,有科學頭腦,有廣博知識,決心利用新技術以發展中醫學,並在發展中醫學中又反過來發展新技術。這不是高不可攀的,就怕決心不大,骨頭不硬,方向不明,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對幾千年岐黃之術沒有熾熱的愛。」這是鄧鐵濤寫給廣州中醫藥大學1982級本科班同學信中推心置腹之言。

1992年10月在廣州中醫學院設立「鄧鐵濤獎學金」,獎勵在校學習先進分子,2003年設立了廣州中醫藥大學鄧鐵濤基金,資助中醫科研課題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文化的世紀,是中醫騰飛的世紀。」這是鄧鐵濤幾十年前就開始的最大的夢。「中醫學的前途,有如萬里雲天,遠大光明,彷徨了幾十年的中醫可說已走在大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斯人已逝,但鄧老親切有力的話語仍在我們的耳邊回響嘹亮。鄧鐵濤為新中國中醫藥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必將載入史冊,刻上歷史的豐碑!

願岐黃薪火傳承,中醫學術生生不息。

一份全球公認最健康的作息時間表!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原文編輯:羅乃瑩,審核:馬駿、厲秀昀。


不忘初心 豐碑示後人 ——記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鄧鐵濤 健康 第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